中国“抄底”欧美整车企业可能性不大

来源 :商务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kj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轮经济危机对汽车行业影响特别大,美国三大汽车厂处境尤其危险,相关零部件厂商也受到涉及。正如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后,全球汽车行业经历了一次小规模的整合,本次经济危机也一定会带来行业重整。
  最近几个月来,一些我们熟悉的汽车品牌,悍马、萨博、沃尔沃等都传出要被收购的消息,有报道称中国的一些汽车厂商将参与收购。但在我看来,在乘用车整车领域,这种可能性很小。
  科尔尼公司去年曾在印度和中国汽车企业高管人员中进行了大规模调研,从结果来看,中印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相比之下,印度汽车厂商对于并购态度更加积极。而中国的受访者更愿意通过一些间接的方式开辟国际市场,比如出口、海外建厂组装,或是合资、OEM等风险较小的方式,最后才会考虑并购。而且中国企业关注的地区也并非欧美主流市场,而是俄罗斯、中东、东南亚等边缘市场。
  印度的塔塔汽车去年年初对捷豹和路虎的收购在业界引起重大的关注,从技术能力和企业规模来说,中国多家本土厂商都要高于塔塔,而且从产品线角度看,中国公司的产品线也与被出售品牌更容易产生协同效应,而且与这些品牌的母公司都有战略合作关系。但印度企业的优势在于与西方的文化差异小于中国。我们的调研也对2005年以来中印两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情况做了对比,结果发现,印度厂商的投资规模是中国的30倍,而且平均每笔金额是1.5亿美元,中国企业平均只有1700万美元。对中国企业来说,欧美市场更加难以把握,并购后的整合能力也十分有限。
  在我看来,目前中国大部分整车企业没有意图也没有自信去收购国际品牌,这些想法非常合理。中国企业管理层最关心的是扩大销售规模,也就是说并购的战略目标在于取得市场份额。而印度企业的目的在于取得技术和品牌,这种差异也导致并购后运作模式的不同。塔塔收购的路虎和捷豹,虽然与福特共享技术,但基本上是相对独立的小公司,塔塔只是作为他们的控股公司,整合难度不大。对塔塔来说,收购的最大收获是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
  未来几年中国厂商还是会将海外战略的重点放在欧美以外的市场。与印度厂商不同,中国企业确实拥有在这些市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至于进入主流市场的时间,从上次的访谈来看,85%以上的人说要等到5年之后。
  至于收购通用等公司在中国的合资公司资产,我想中国企业会权衡考虑,一方面自己会通过收购外方资产得到合资公司的控制权,但与此同时,他们一定也会考虑这个收购对于技术来源的影响。
  当然,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经济危机还是带来了许多机会。发生并购的可能性,商用车要大于乘用车,因为相对来说,中国商用车的技术水平与美国同行的差距要小得多。零部件方面的并购,我认为非常有可能,这也是我给中国企业关于海外并购的建议,我们称为珍珠项链的做法,就是一开始做些小规模的投资,沿着价值链一个一个来投资或收购。这个方法比较适合于没有海外经验的企业。
其他文献
“布局2009,深耕2010,突破2011。”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金弋波向《商务周刊》这样描述奇瑞今后3年的发展战略。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销量增长17.7%至610万辆,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表现出色,共销售95.53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9.45%,比上年同期提升了4.21个百分点。奇瑞也抖擞精神,半年销售汽车21.1万辆,重新升至全国第6,居本土品牌第一。
国家对自主创新的强调,给这家生产数控机床“大脑”的公司带来了机遇     2007年9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视察中国数控系统行业知名企业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时说:“我看了很多高校成果,政府是投资主体,领导是基本观众,报奖是主要目的,仓库是最后归宿。”在场的人都笑了,让华中数控董事长陈吉红感到自豪的是李长春接下来的话,“你们不仅搞了一个成果,还建立了一个企业,源源不断地投入才有了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