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y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象能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源动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几乎概括了这个世界的一切,它推动技术进步,它甚至是知识的源泉。”一切创新与创造都是在想象的基础上完成的,这正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物理学是一门概念性、逻辑性、系统性都很强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更具有独到之处。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些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看法。
  一、教师走下“权威”的神壇,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想象环境。
  传统的师生观念中,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是仲裁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的课堂活动都是在教师自己观念的圈子内活动,不能跃雷池半步,学生的思维活动受到严重的约束,谈不上想象、创新。教育改革进行这么多年以来,我们教者已认识到这一问题,但还是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有一段距离,直接影响着培养学生想象力、创新能力的效果。而这其中主要因素是我们教育者不能彻底走出“权威”的怪圈,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解除老师的神圣光圈,忘不掉老师的“权威”形象,这样学生脑海中想象的星星之火也就会自然熄灭。如果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首先要解放学生的思想,使学生敢于想象。笔者的做法是:
  1.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实验事实为标准,不是以课本或教师为标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敢探索,从实践中解放学生的思想。
  2.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一个成员,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实践,在活动中无形地引导学生,使学生逐步认识到,老师是大家的一分子,使学生从心底深处敢于想象。
  二、运用背景知识和小故事,点燃学生想象的星星之火。
  纵观物理学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了解、发展及到概念、定律的建立和完善,无不包含着科学家们丰富的想象力。小到我们生活中的电灯、电话、电视机,大到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载人飞船的升空,而这些东西早在好多年前已被文学家和艺术家展现在他们的作品中。在我们还不能真正理解其原理而为之叹奇时,科学家们已根据物理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将它们变成现实。《西游记》中,作者吴承恩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塑造出了“千里眼”和“顺风耳”两个人物,现在我们用的望远镜和手机不正实现了古人的愿望吗?但是,诸如此类的背景知识和小故事在课本中出现得非常少,学生看到的是精简的、抽象的、枯燥的总结。如果在日常的教学中只一味注重于知识的传授,只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那是很难引起学生共鸣的。学生对课堂活动毫无兴趣,创新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也只不过是纸上谈兵或者说是教育者的一厢情愿。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介绍一些背景知识和小故事,使学生发现物理现象,了解物理现象中的来龙去脉,总结概念和理论,使课堂变得鲜活而富有生机,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大脑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还能提高学生对物理概念、定律的理解,使学生从科学家们研究问题的方法中得到启发,培养他们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以及善于进行科学想象的意识和能力。
  三、运用物理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使学生的想象更加科学化。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人类的创造活动离不开想象,但漫无边际的想象不能创造新事物。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需要人们通过已知的经验材料去设想、构思事物内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图景,想象形成事物的新表象。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物理知识及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是非常重要的。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力,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按以下几点进行:
  1.设计科学想象题,启发想象,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想象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科学想象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提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合理想象的能力。
  2.运用类比法,激励学生的想象力。
  许多创新在类比中产生,许多重大发现也是在类比中诞生的。用类比想象,是激发学生定向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如在讲解“为什么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形状;液体有一定的体积,而没有一定的形状;气体既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提出了几个引导问题,启发学生运用类比法进行科学猜想:
  (1)上课时,为什么班内同学整体所占教室的空间和形状是一定的呢?
  (2)如果大家在教室内做游戏,班内同学整体所占教室的空间怎样?而整体的形状能不能确定?
  (3)放学后,我们班同学整体所占教室空间和形状还确定吗?为什么?
  提出这些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类比,促进定向思维,从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综上所述,在物理教学中,我们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和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已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及人才培育的需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积极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力求通过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更新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生活化教学这一概念的提出及其在课堂上的广泛应用为教师指明了道路。将之运用到小学思品教学中,能够拉近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使课堂教学达到
期刊
摘 要:中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多元化的发展。音乐教师在中职素质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音乐教学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音乐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入手,不断利用流行音乐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关键词:流行音乐;中职学生;音乐素质  引言:  中职学校对人才的培养需要符合我们国家的现代化社会
期刊
摘 要:深度学习提倡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在复杂环境中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深度学习涉及知识的批判理解,注重学习的高情感投入,强调知识的建构与信息整合,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反思与迁移应用,是着眼于学生发展性的学习。现阶段,我国对于深度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落实到各个学科的相关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初中生的深度学习情况进行研究,从生物学科角度提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教育方式也逐渐出现新的变化,多媒体越来越成为我们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更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藏文教学;现状与对策  引言: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化,由于地域不同、语言不通、经济条件差别等限制条件,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会遇到
期刊
为切实提高我校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了为期5天的教师暑期政治理论培训学习。下面简单谈谈几点体会:  一、敬岗爱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地挑战自己
期刊
摘 要:在我国对素质教育进行改革的方针下,从物理学科的特征出发,重视学生物理学中的德育教育,是初中物理教学义不容辞的任务。从我国的教育方针其中一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知教育“德”为先,教师不仅仅是传授学生有关物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更加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本文通过阐述物理学科与德育的联系,分析了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目的是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得到良好的德育
期刊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本文通过对《艺术概论》专业课程的育人现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简要分析,继而提出改进措施,强调了推进“马工程”教材使用,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教育阵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艺术概论》;育人;“马工程”  一、课程育人现状  《艺
期刊
摘 要:2018年1月国家发布《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该标准提出组成高中信息技術学科的四个核心要素: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旨在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以信息意识为起点,计算思维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为方法,信息社会责任为依托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时代高中生。新课标对信息技术教学与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转变教学观念,重构教学模式,内化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教
期刊
摘 要:从矛盾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解决主体与客体矛盾哲学关系的过程。客观分析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客观方面、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对立统一与转化规律等要素及其关系,有利于我们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坚持规律,与时俱进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矛盾论;大学生;高校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意识形态  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客体以及主客
期刊
摘 要:走进我们的初中地理课堂,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读图分析  如何真正使学生从单纯的“接受学习”转变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有机结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我们的地理课堂上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课堂教学行为的创新是教学改革的必然途径。  一、地理课堂教学中接受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