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固态发酵过程中不同品种高粱原料对氨基甲酸乙酯形成的影响

来源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xiao032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氨基甲酸乙酯(EC)是一种致癌物质,广泛存在于乙醇饮料中。为明确高粱原料对白酒固态发酵过程中EC形成的影响,从而为降低白酒中EC含量提供理论指导,通过模拟白酒固态发酵,分析了不同品种高粱原料发酵过程中EC及其前体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固态发酵过程中糯高粱S3对应的最终EC产量(4.27 mg/kg)高于粳高粱S1(4.06 mg/kg)和S2(4.21 mg/kg),且其EC平均形成速率是粳高粱S1(0.22 mg/kg/d)和S2(0.24 mg/kg/d)的1.6倍。对EC前体物质研究发现,瓜氨酸和尿素是高粱固态发酵过程中EC形成的主要前体物质,其中瓜氨酸可能对S1和S2发酵产EC的贡献较大,而尿素则对S3发酵产EC的贡献较大。此外,在整个固态发酵过程中,氰化物并未参与EC的形成。研究表明,不同品种高粱原料对固态发酵过程中产EC的影响差异显著,选择合适的高粱品种,控制高粱原料所带入的EC前体物质的含量,可有效控制白酒固态发酵过程中的EC含量。
其他文献
Cf/SiC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性能,是先进的航空航天结构候选材料,但高温氧化烧蚀导致了其性能衰减,从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涂层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设计并采用等
聚合物纳米结构材料拥有独特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酚醛树脂(PFR),作为一种传统的高分子材料,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探索新的
颗粒表面的纳米工程(Nanoengineering of particle surfaces)和功能化处理目前己成为纳米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而作为纳米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表面功能化的磁性纳米颗粒和半
β-烯胺酮和酯类化合物是有机合成中重要的中间体,在精细化工、药物合成、生物制剂、工业催化和有机高分子材料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β-烯胺酮和酯类化合物在
纳米材料因具有超越体相材料的优异物理化学性能,使其在材料科学研究和器件应用中有着巨大的潜力,现已成为当今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硒化铟(In2Se3)纳米材料由于在相变存储器
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主要目标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平衡
期刊
以3,4-二羟基肉桂酸(DHCA)与石胆酸(LCA)为单体,通过熔融缩聚制备了P(DHCA-co-LCA)可降解聚酯。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P(D
<正>【课例回放】课前准备:1.结合初中学过的《关雎》《蒹葭》和《氓》,进一步熟悉《诗经》的相关知识。2.学生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阅读课文的内容,扫清文字的障碍,熟读课文
牵引网低频振荡是随着交直交电力机车投运而发生的一种新现象。与以往发生的低频振荡不同,2014年1月在徐州北铁路枢纽发生的低频振荡引起了牵引供电电压异常波动,影响了牵引
粉末物质如炭黑、颜料等,在印刷、纺织、涂料等方面用途广泛,但是由于粉末物质的比表面积巨大,粒子间团聚倾向严重,难于在介质中分散,影响了其应用范围。因此,粉末物质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