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核心的七点操作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x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不论适应素质教育的潮流形势,还是满足应试教育的现实要求,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核心的几点操作是非得紧抓不可的。一、培养规范书写的习惯;二、推广合作学习的方式;三、设计读记形式的积累;四、重视典型习题的回顾;五、强化提取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六、坚持课文的话题性评写;七、激发赶超别人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过程 核心操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148-01
  
   当前,关于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理论说也说了,析也析了,新招百出,模式颇多。可是,也有不少正如作家刘棠绍先生批评的那样,“说的没一句是过日子的话”。面对“素质”教育旗帜不能倒,“应试”快车还赶趟儿跑的现实,考虑到社会教改潮流和学生应考需求,总结了教学实践中的成败得失,笔者觉得,说一千到一万,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核心的几点操作是非得紧抓不可的。
  
   一、培养规范书写的习惯
  
   规范书写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首要体现。现在高考又加大了对书写的考查力度。养成了规范书写习惯的学生,一般来说,能够认真审题,能够按要求答题、并且有自查互查的习惯。培养规范书写的习惯是个细心活,应该从小处着手:
   1、作业封皮的书写力求三行两边对齐,字体大小一致、间距匀称。
   2、作业中空格、顶格、居中、落款等钉是钉铆是铆不得含糊。
   3、行文中的标点符号要和字词一样地看待。
   4、书写完了之后的检查修改必须花相当的工夫加以训练。
  
   二、推广合作学习的方式
  
   “学而时习之”道出了学习过程的第一关键在于借鉴别人的做法,模仿别人的方式。这里的别人,除了人人注目的老师,还有不曾看重的同学。其实,同学的参考价值更大。相近的智力和阅历,决定了同学之间能够互学;个性化的思维方法,说明同学之间有必要互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同学是最贴近实际的老师。观察教学过程发现,不少学习吃力的学生,往往是自磨自悟封闭式地学,不善于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效率低、容量小、质量差。与人合作也是一门学问。在合作中相互照顾和竞争,减少了学习的孤独和困顿;在合作中取长补短,避免了走许多弯路,减少了学习的“盲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在合作中帮助了别人,也发展了自己。合作的优势大着哩!不如人,不服人,不学人,那就意味着落后。学习中的合作适用于:
   1、知识点的识记,最适合结伴提示记忆。
   2、阅读中确定问题区间、筛选信息、整合答案,几个人各抒己见效果不错。
   3、写作中分头选材和轮流修改,困难生参考特长生,具有带动效应。
   4、演讲中分话题准备不失为一种多、快、好、省的组织形式。
  
   三、设计读记形式的积累
  
   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于知识点积累。通过做题进行知识点积累,往往耗时、费劲、容量小。而读记形式的积累却有着显著的优势。它语言感知性体验强烈,参与识记的感官多,印象较深、效率较高、容量较大、兴奋时间较长。理解慢、书写慢、记忆慢的学生更应如此。
   读记形式的识记,从层面上大致说,第一层是理解性的,第二层是准确性的,第三层是熟悉性的。第四层是回顾性的,实践证明,中常学生熟记一个目标的遍数,一轮一般不少于四遍,但超过五遍大脑便钝化了。要进入下一个目标,大脑再次激活。间隔一段时间又返回到前面目标,就进入第二轮读记,如此多轮式读记,大脑始终面对新目标,也就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识记效率当然就高了。
   特别注意的是,教学单元中核心知识点是哪些,应梳理集中以便学生明确,并且应在课内给以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记,切不可以成人的识记速度来衡量学生。另外,不是放任自流式读记,而是设计出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采用多轮式集体性读记。放任自流式读记如同解散了的队伍,失去了带动效应,个体差异拉大了,整体效果也跟着降低了。实践证明,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这变换形式的集体性的读记是相当管用的教学操作。
   读记的变式操作,可以领读以利订正,可以轮读以免困顿,可以默读以补个体差异,可以答读以利督导检查,可以一日一回读以利短期巩固……
  
   四、重视典型题目的回顾
  
   语文学习应提倡“常回家看看”。这里的“家”就是练习本。练习本的看点是错误之处。以前的错误,更可能就是今天的学习道路上的“陷阱”。经常回头整理典型错误,那些典型题目的基本思路、难点化解之术便像“一路桩”,牢牢地顶在了学生的脑海中,并指引着他们熟中求巧。练习目标的回顾应定期进行,隔一单元回顾一次,效果最好。
  
   五、强化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千头万绪,关键的操作是材料信息的锁定、提取和整合。应在各课教材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训练。首先是读,沈江峰老师说过,读,只有读,才会读。阅读中,学生通读课文不得少于三遍。要使学生知道,答案就在材料中。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找一找,在读中选一选,在选后用通顺的话说一说。这一基本功练到家了,阅读水平定会大幅度地提高。阅读材料信息的锁定、提取和整合又离不开行文间的前后关联、照应。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注意:
   1、题目的线索作用、概括重点内容、突显写作主旨。
   2、开头的紧扣题目、作好必要的交代铺垫和奠定感情基调;结尾的照应题目、开头和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3、前面概括了,后面可能是具体写;前面具体写,后面可能要总结。上下文的内容及主旨情感,可能在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段中概括显现。
   4、上文的介绍、交代、渲染和衬托,下文必有说明、结果、所表现的和所突出的。
   5、文章结构形式的设计,各类材料的选择组织,多种修辞的运用,都为着表现或衬托所写人物的精神品质,为着突出作者的写作思想情感。
  
   六、坚持课文话题的评写
  
   课文中写作话题和各家观点丰富多彩,我们切不可熟视无睹。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更重要的是应引导学生去摘要提取,去整合加工,去引申评写。一旦变零散素材为文字“半成品”,大脑的记存就相当深刻了,在实际写作中才有可能“信手拈来”。
   课文评写训练,篇篇可做,费时约占全篇学时的四分之一,涉及面宽窄灵活,可就课文学习的重点、感知最深点,或情节,或观点,或结构,或语言特色,或人物形象,借助联想写成片断。一二百字不嫌少,三四百字不拘多。评写信息以课文为本,也可相应地联想辐射到课外书籍乃至社会生活。然后相互交流,并注重师生间点评的比较欣赏。这种训练,其实质在于对课文资源信息的个性化加工,其优势是零散性材料的‘产品化”积累。最后将这些片断整理并加入“写作语料库”,定期读记,熟烂于心更好,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七、激发赶超别人的兴趣
  
   初中语文学习的动力在哪里?其实就在教学过程本身。以上操作都应该建立在学习态度积极的基础之上。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地行动起来,才能发挥它最大的效能。基本途径有:
   1、确定精当的单元学习目标,安排充裕的练习时间,采用结伴合作、集体读记、定期回顾、参照模仿等训练方式,让80﹪的中等生经过努力能很好地完成任务,使他们一次次感受到跟班的轻松。
   2、组织单元过关、记忆竞赛、读写评优、“家校通”等小活动,让特长生一次次享受挑战高峰的乐趣。
   3、定期开展“勤学上进生”评选活动,让学习困难生也一次次尝到努力进步的喜悦。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141-01    21世纪的人才,应该是适应性强,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开发智能,提高创造力,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时代要求。创新型人才需要多学科、多渠道共同培养,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改革方案贯穿着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问题探究引导学生学习,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更要“学会学
摘 要:情感导读教学方式是情境教学的一种,是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体现教师学生互动的教学关系,凸显学生主体探究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新型阅读教学方式。但重在以情导读、以读带学,读是核心,引导学生自读探究,潜心会文,以求自得。它注重读的形式:要在读中学会朗读、默读、速读和听读;注重读的方法:要在读中学会“提要勾画”、“比较批判”、“归纳概括”、“图画批注”、“联想和想象”等读书方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144-02     随着高考数学《考试大纲》对创新意识和个性品质的考查要求的提出,在知识的交汇点命题应该是考查这种创新意识的一个不错的选择。而概率其他知识点交叉渗透的数学问题,是新课程高考的又一亮点和热点。这类题的特点是:情景新颖别致,立意深刻,自然流畅。解这类题时,应认真审题,对题目所涉及到的其他知识理解透彻
摘 要: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体育动机,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激素。本文根据实践工作经验,论述了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体育兴趣方法手段目的在于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轻松愉快的接受体育技能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厌学为喜爱学和勤奋学。  关键词:兴趣培养 体育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147-01    兴趣是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146-01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所在,好奇心强,直接兴趣明显,爱寻根究底,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大多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初中化学教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是化学学习打基础的时期,解决学生的分化现象尤为主要。化学教学的入手点在于激发并保持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内在动力,克服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