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好人,社会的恶仍然跟你有关

来源 :祝你幸福·午后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庸的恶”有可能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比如:对恶事恶行沉默,对他人的苦难和求援冷漠,对孩子不是爱的教育而是精神暴力。
  大多数时候,引发我们对社会风气失望的人,并不是十恶不赦的歹徒。
  人性中的善与恶,以不同程度和不同形态对立统一在同一个人身上,令他成为双面人。大量双面人的存在,大量恶的现象,令人齿寒心冷,即便大量慈善义举和正能量一时也难以冲淡。
  当侵权之事层出不穷,公众很容易将中国视为道德不举的特区;而且,凡事只要“你看看人家美国”、“你看看人家德国”、“你看看人家日本”,中国就“迅速”在对比之下沦为必败之地。
  但这里存在着误解。中国公众目前对社会风气层面的误解有三:一、社会风气不可能变好;二、中国和中国人是世界各国中特别坏的例子;三、我是好人,社会的恶跟我无关。
  社会风气不可能变好?
  一个在中国生活了多年的美国人,在上海《字林西报》谈中国人,后于1890年在上海结集出版,这就是明恩溥的《中国人的气质》。他在引言中说明:“这不是一幅中华民族的肖像画,而更像是用炭笔勾勒出的一张素描,只描绘出了观察者所窥见的中华民族的某些特征。”他同时说明:“中国人具备并表现出来的诸多美德,每一种都理应获得由衷的赞誉。但与此同时,也有这样一个危险,即先入为主地高估中国人的道德水准。盲目的赞美与不分青红皂白的责难同样有害。”
  1892年再版时,书的第一章至第二十六章依次为:面子、节俭、勤劳、礼节、漠视时间、漠视精确、误解的才能、拐弯抹角的才能、灵活的固执、智力混沌、神经麻木、轻视外国人、缺乏公共精神、保守、漠视舒适和便利、生命力、忍耐和坚韧、知足常乐、孝顺、仁慈、缺乏同情心、社会台风(怒气及骂人方式)、相互负责和遵纪守法、互相猜疑、缺乏诚信、多神论和泛神论及无神论。
  在书里,中国人性格的优点和缺点共存。一百多年后,中国公众能很清楚地看出哪些气质已改变。
  简单否定社会风气是容易的,简单否定一代人也是容易的,但简单否定一代代人上百年的努力并不容易。你能举出多少个负面例子,社会就存在多少个正面例子。公民的维权,舆论的监督,民间的慈善,企业的融入世界,数亿人的学习,对政策顺应民意的吁求,只会令社会风气变得更好,而不是更坏。
  我是好人,社会的恶跟我无关?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可不知汉娜·阿伦特1962年写的《耶路撒冷的艾希曼: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
  党卫队中校阿道夫·艾希曼是犹太种族大清洗的前线指挥官,受命执行了令580万犹太人丧生的“最终方案”。作为战犯在1961年的耶路撒冷被告席上,他说他只是奉命行事,“我本人对犹太人并没有仇恨”。——阿伦特从他身上看出了“平庸的恶”:以对权威的服从和判断,代替了自己独立思想和判断的能力,无法意识到自己行为的本质和意义。
  《悲惨世界》中持之以恒追缉冉·阿让的警官沙威,也是“平庸的恶”的典型。他完全了解冉·阿让为了救济外甥而偷了一条面包的犯罪事实,他完全知道冉·阿让是“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社会的牺牲品,他完全知道冉·阿让付出了19年的牢狱和苦役代价,他完全知道作为市长的冉·阿让造福百姓深孚众望,他完全知道冉·阿让在品行上强过众多名流绅士,他完全知道冉·阿让做过的好事比他都多得多——但因为冉·阿让违反了假释规定,他誓将冉·阿让抓回监狱。
  沙威绝对算是个忠于职守的公务员,他对法律负责,他的职责是保卫社会,极有原则。但他不对社会的堕落负责,也不对真正的罪恶和真正的善良负责。他只对法律条文负责。他成了法律的奴隶和真正的未得到惩罚的恶的帮凶。
  雨果写道:“难道世上除了审判厅、执行判决、警署和权威之外,还有其他东西吗?沙威因而烦闷苦恼。”“他被迫承认善良是存在的。这个苦役犯是善良的。而他自己,也真是闻所未闻,也行了善。因此他已堕落了。他觉得自己懦弱,他厌恶自己。”
  过不了自己这一关的警官沙威,投河自杀了。无数个照章办事不愿自辨善恶的公务员,还继续活在世上传播着“平庸的恶”。汉娜·阿伦特认为“平庸的恶”有机会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问题只在于每个人是否有勇气重拾理性面对内心,而不被命令、职责、口号和各种主义所左右。
  即便你是好人,社会的恶仍然跟你有关。除了可能拥有“平庸的恶”,你是否随大流去行公众眼里属于灰色地带的那些恶(如找关系走后门),你是否对恶行恶事保持沉默,你是否对他人的苦难和求援漠然处之,你是否嫌贫爱富以钱衡量成功以成功衡量人,你对你的孩子实行的是爱的教育还是精神暴力……对社会风气而言,善非一日之功,恶也非一日之寒,众人的小善积成大善,众人的小恶积成大恶。
  当然,单纯靠个人的道德自洁机制来惩恶扬善,离开制度建设与社会舆论,就如梦幻泡影,永不会成真。
其他文献
“你相信爱情吗?”不止一次被这么问。  为何不信,否则你和我解释为啥之前毫无关系的人会比所有亲人都亲,人人参演牵肠挂肚无理取闹贪嗔痴怨刻骨铭心。  “那究竟是不是可以拆分成一堆荷尔蒙的作用?”某位责任编辑提出疑问,因为某人写过的一个性科普专栏要结集出版,她对作者本人产生了好奇。  你各处找齐资料通晓所有引致发烧的原因症状和退烧方法又如何,万一中招,照样要肉身扛过高烧的谵妄退烧的不适,不会因为你知道
他们是“铁达尼”号上的情人,他们是舒婷笔下的“致橡树”,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英伦最饱满的“玫瑰”,凯特·温斯莱特在2012年的最后一个月,选择秘密结婚,新郎是富家公子内德·罗克努尔,而红毯上挽着她的手交付给凯特生命中第三任丈夫的人,不是凯特的亲爹,而是多年的密友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世人都在感叹凯特为何不服从民意,接受15年前就认识的莱昂纳多——可惜故事不是这样写的,倘若如此上帝一定恨
那天是在叫卖声中醒来的。  确切地说,不是他卖,而是叫大家卖、他买:“旧书册旧报纸来卖!旧铜烂铁来卖!塑胶鞋来卖!银纸灰来卖!”声调平平,好像爱买不买,淡泊里更兼一丝寂寞。  这是2014年的春节,潮州古城某条小巷的深处。凝神听了一阵,突然想起这叫卖声从三十年前就存在了,台词一直没改,旋律腔调更没变过,似乎集体受过培训并薪火相传。另外,他们叫卖的这些物事,现如今,难道还有么?  问我爸,我爸说有,
我一直猜想,爸爸当初和妈妈结婚,肯定不大情愿。因为他考上过航空学校,差点拥有城市户口。众所周知,那时候乡巴佬只要考进中专,就吃上商品粮,再也不用跟泥巴和大粪打交道,蛇命就变成了龙命。不过可悲的是,爸爸的智商不行,念了一年就半途而废。据他说,是脑袋疼,无法胜任学习任务,不得不退学。在后来的漫长岁月里,他时常回忆起在学校的时光。当然不是学习时光,以他的智商,学习这种事他不可能记得清楚。事实上一进那个学
前不久,我在朋友圈哀嚎:再网购就剁手,结果引来一片附和声,原来这样的毒誓人人都发过呀。  虽然我深知“虚荣就是最大的原罪”,但我还是间歇性就会染上购物狂病毒。不过,在与病魔作斗争的同时,好歹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比如说,以前我以为自己有选择困难症,购物车全满了,还挑来挑去也挑不上一件;后来明白了,发病原因就是缺钱。如果像章小蕙那样,看中一条裙子,就把五个色都买了;像某些土豪那样,进了奢侈品店,随手拿
阿婆一辈子住在渔村,三十五岁那年先生就翻船死了,七个小孩最大的才十七岁,她说她是以“我负责养小的,大的孩子自己养自己”的方式把所有小孩拉扯大。  四男三女七个小孩后来都很成材,也许从小习惯彼此相互扶持,所以兄弟姊妹之间的情感始终浓郁。  他们唯一遗憾的是,阿婆一直坚持住在渔村的老房子里,怎么说都不愿意搬到城市和孩子们一起住。她的说法是:“一年十二个月,七个小孩不好分,哪里多住哪里少住,他们都会说我
婚姻中,最怕女子不察丈夫之意,胡搅蛮缠,男子不晓妇人之性,生硬固执。  记得青岛人管老公叫“对象”,总感觉“对象”一词含着喜悦和平等;“老公”一词暗藏任性和依赖。叫“那口子”,是跟你分粮食的。叫“俺家喏主”,是妇德。叫“屋里的”,是男权。叫“婆娘”,是宠着并蔑视着。叫“老婆”,与“老公”同义,有依赖的意思。叫“媳妇”是新婚的喜悦。  在婚姻中,人是多么容易丢掉自己的名字和自我。无论男人、女人,在最
○本期精彩答案  第1题  山东 海阳 苏鹏  这道题有点意思,那个被堵在角落里的女生实际上才是坏人吧?从最后主角的钱包不翼而飞的状况来看,那个女生其实是个小偷,而且在被追捕的情况下还不忘顺手牵羊,真得很有敬业精神啊……追女生的四個男人应该都是便衣警察吧,所以当主人公用手机电影中的枪声讹他们的时候,他们才会以为主人公是持枪的危险分子并把他拿下——尤其在那种环境下,主人公太像女生的同伙了。不过这道题
谁能保证我老婆不会在我风烛残年的时候跟我翻旧帐?  一个男人有了外遇,老婆出离愤怒,质问他:如果你不是有钱,不是开奔驰,她会爱你吗?她比你小那么多!你要是一个蹬三轮的,你看他爱不爱你!  男人理直气壮,回击老婆,说:对啊,人家年轻漂亮,凭什么非得爱蹬三轮的不能爱开大奔的呢?  老婆说:可是我当初嫁给你的时候,你并没有钱啊!我是坐在你自行车后座上结婚的。  男人说:那是因为你当时找不到比我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