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化学课程是理科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学生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很多生活中的现象都可以用课堂上学过的化学知识解释。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时,可以生活化教学法,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化学;应用探究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教育只局限在课堂上,学生在课堂上学过的知识也不能很好的应用到生活当中去。但是,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实施,生活化教学变得越来越流行,尤其对于化学这门课程来说更是如此。
一、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带入化学课堂
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不仅仅只是让学生学习到化学知识就够了,而要让他们能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才算是真正达成了教学目标。站在教学目标这个立场上来看,在化学生运用生活化教学要特别重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可以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并能够用化学课堂上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时,会学到“无机非技术材料的主角--硅”,教师在进行学习时,可以拿着几包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干燥剂进行导学。教师可以简单向学生介绍干燥剂的形成过程:硅酸是一種很弱的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所以硅酸是通过可溶性硅酸盐与其他酸反应制得的。所生成的H2SiO3逐渐聚合而形成胶体溶液--硅酸溶胶,在浓度较大时,就会形成软而透明的、胶冻状的硅酸凝胶,然后经过脱水处理后得到硅酸干凝胶,即“硅胶”,也就是常用的干燥剂了。通过一个生活中常见到的事物,将生活带入到化学课程中来,既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能比较快的进入到课堂当中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就在身边。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可以见到的化学现象,将生活带入到化学课堂中,从而让化学课变得有趣,学生愿意学,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
二、生活化教学应用手段
1.教师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经常举一些在在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例,让学生站在实际生活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切实地让学生们觉得化学离他们是如此之近。化学教学的教学资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活中免费的“教学资源”,将它们与化学知识结合在一起,生活化教学也就真正落实到位了。比如在生活中用水壶烧水时间长了水壶底部会沉淀一层白色水垢,有一些生活经验丰富的人发现用醋可以起到去除水垢的作用,原来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镁的化合物,加入醋后,醋和这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就把水垢祛除了。教师通过举一些实例,增强了化学的目的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积极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关于化学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知识是教师光靠嘴说学生不会明白的知识点,比如物质运动,涉及到很多肉眼看不到的东西,电子、质子等,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这些物质做成模型,在课堂上播放,学生看的清楚理解的也快,并且还能还能将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化学课不只有理论,还有实验课,为了学生的人身健康,一些危险性药剂是不适合拿到课堂上进行试验的,比如硫酸等,在这个时候,多媒体就派上了用处,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找到一些视频,在课堂播放给学生观看,既保证了学生的人身安全,又演示了实验,一举两得。
3.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与学生形成民主的关系,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形成比较活跃的教学氛围。教师在让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时,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在学生的出结论的时候,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如果有不同的意见,也可以让学生提出来。探究性问题需要学生自主解决,教师只需要在大体上把握正确方向即可。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不能一味责备,要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给他提出改进的建议,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的化学思维变得更加缜密。
三、把化学知识与运用到生活中去
由此可知,培养学生灵活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的能力,才是化学教师的最终目标。生活化教学不仅注重把生活引入到课堂中来,更为重要的是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只有先把生活引进来,让学生有学习兴趣,意识到化学的重要性及实用性,学生才会有可能学好化学进而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化学知识时,会让原来不熟悉的知识在反复运用的过程中逐渐变得简单化、生活化,从而让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同时知识掌握的牢固之后也会反馈到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会更有激情,学生学习化学也会更有信心,最大程度地加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互动,“生活引进来,知识走出去”,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两步,能够让学生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实践化学,快速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春芳.实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1):54.
[2]常晓娥.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应用能力[J].,环球市场信息导,2012(26):94.
[3]程志宝.试述实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 科技资讯,2014(28):146-146.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青冈县第一中学校 151600)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化学;应用探究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教育只局限在课堂上,学生在课堂上学过的知识也不能很好的应用到生活当中去。但是,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实施,生活化教学变得越来越流行,尤其对于化学这门课程来说更是如此。
一、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带入化学课堂
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不仅仅只是让学生学习到化学知识就够了,而要让他们能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才算是真正达成了教学目标。站在教学目标这个立场上来看,在化学生运用生活化教学要特别重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可以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并能够用化学课堂上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时,会学到“无机非技术材料的主角--硅”,教师在进行学习时,可以拿着几包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干燥剂进行导学。教师可以简单向学生介绍干燥剂的形成过程:硅酸是一種很弱的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所以硅酸是通过可溶性硅酸盐与其他酸反应制得的。所生成的H2SiO3逐渐聚合而形成胶体溶液--硅酸溶胶,在浓度较大时,就会形成软而透明的、胶冻状的硅酸凝胶,然后经过脱水处理后得到硅酸干凝胶,即“硅胶”,也就是常用的干燥剂了。通过一个生活中常见到的事物,将生活带入到化学课程中来,既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能比较快的进入到课堂当中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就在身边。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可以见到的化学现象,将生活带入到化学课堂中,从而让化学课变得有趣,学生愿意学,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
二、生活化教学应用手段
1.教师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经常举一些在在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例,让学生站在实际生活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切实地让学生们觉得化学离他们是如此之近。化学教学的教学资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活中免费的“教学资源”,将它们与化学知识结合在一起,生活化教学也就真正落实到位了。比如在生活中用水壶烧水时间长了水壶底部会沉淀一层白色水垢,有一些生活经验丰富的人发现用醋可以起到去除水垢的作用,原来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镁的化合物,加入醋后,醋和这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就把水垢祛除了。教师通过举一些实例,增强了化学的目的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积极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关于化学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知识是教师光靠嘴说学生不会明白的知识点,比如物质运动,涉及到很多肉眼看不到的东西,电子、质子等,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这些物质做成模型,在课堂上播放,学生看的清楚理解的也快,并且还能还能将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化学课不只有理论,还有实验课,为了学生的人身健康,一些危险性药剂是不适合拿到课堂上进行试验的,比如硫酸等,在这个时候,多媒体就派上了用处,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找到一些视频,在课堂播放给学生观看,既保证了学生的人身安全,又演示了实验,一举两得。
3.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与学生形成民主的关系,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形成比较活跃的教学氛围。教师在让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时,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在学生的出结论的时候,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如果有不同的意见,也可以让学生提出来。探究性问题需要学生自主解决,教师只需要在大体上把握正确方向即可。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不能一味责备,要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给他提出改进的建议,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的化学思维变得更加缜密。
三、把化学知识与运用到生活中去
由此可知,培养学生灵活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的能力,才是化学教师的最终目标。生活化教学不仅注重把生活引入到课堂中来,更为重要的是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只有先把生活引进来,让学生有学习兴趣,意识到化学的重要性及实用性,学生才会有可能学好化学进而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化学知识时,会让原来不熟悉的知识在反复运用的过程中逐渐变得简单化、生活化,从而让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同时知识掌握的牢固之后也会反馈到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会更有激情,学生学习化学也会更有信心,最大程度地加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互动,“生活引进来,知识走出去”,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两步,能够让学生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实践化学,快速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春芳.实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1):54.
[2]常晓娥.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应用能力[J].,环球市场信息导,2012(26):94.
[3]程志宝.试述实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 科技资讯,2014(28):146-146.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青冈县第一中学校 15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