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问题教学法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i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刘国正先生曾说:“就课堂教学来说,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你启我发,而是教与学双方做到和谐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也推动教师,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双方都欲罢不能,其乐融融。”学生头脑不再是被灌满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问题”就是能点燃这支火把的导火线,思想的火花一旦点燃,创新的火焰就会熊熊燃烧。“问题教学法”是开展有效教学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的操作要领有很多,这里笔者只选取一个角度主要结合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来谈谈的我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上的焦点,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情境”,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快乐,解决问题的喜悦。此时,渴望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会格外强烈。
  例如,我在参加县优质课比赛时上的《国际社会主要成员》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这一知识,创设了“角色扮演”这样一个情境,再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菲律宾黄岩岛事件”设置问题。假如你是联合国派来协调此次事件的官员,你如何评价中国与菲律宾的做法?一方面学生对黄岩岛事件还是比较关注的,视频的播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再加上角色扮演这种方式,设置问题时就引导学生,看一看我们班谁最有外交官的风采?所以小组讨论时,学生都比较积极,气氛很好。其中有两个学生的回答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一个女同学回答的铿锵有力,很有感情色彩。还有一位男同学,发言的措辞,讲话的方式确实很有外交官的风采。这一问题情境的设计,既体现了政治课堂的时政性,又迎合了学生求异的心理,解决的还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感受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有“一石三鸟”的作用。
  二、创设问题情境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感,力求能够引起学生共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真正吸引到课堂中来。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一种感受,你觉得津津有味的事情,讲给别人听,别人可能无动于衷,因为他没有亲身体验过。其实课堂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景同样如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了解学生,走近学生,同时要不断更新教学素材,这样才能创设出更多有效的问题情境。
  例如我在上《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一课时,我采用了一例贯穿法,用了今年夏天最火爆的娱乐节目《中国好声音》来作为贯穿整课的情境,结合不同的知识点来设计不同的问题。以导课为例,我放了一小段吴莫愁的《改变自己》,情境展出,音乐响起,课堂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及时抛出问题,上述歌词说明了事物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教师再加以引导同学们一定没想到一句歌词还能体现出哲学的观点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用哲学的思维来解读下你们最爱的《中国好声音》。这样就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让本来晦涩难懂的哲学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三、创设问题情境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取学生身边的例子,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上《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联系具有客观性”这一知识,联系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而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的比较好理解。对于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这一知识点一直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教师授课的难点。为此,我创设了“象山港大桥”这一问题情境,象山港大桥起始于宁波绕城高速所在,鄞州云龙镇,向南跨象山港,终点戴港。抛出问题,人为事物的联系需要建立在什么联系的基础上呢?通过动态图的演示,这个问题一目了然,象山港大桥这一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建立在自在事物联系的基础上的。继续抛出问题,这个人为事物联系的建立只凭想象就可以完成吗?当然不是,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人为事物的联系是通过社会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的活动才能形成。再抛出问题象山港大桥:象山县城所在地丹城到宁波的距离由目前的120公里缩短到47公里,车程由2小时变为35分钟路程。思考:王明同学能不能通过意念活动把47公里的距离再缩短至20公里,可以吗?引导学生至此,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肯定是不可以的,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由此得出结论,自在事物的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作为象山人对于象山港大桥的建立通车都格外的关注,用学生的话讲这关系到他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所以学生的兴趣很浓厚,这种发生在身边的生活案例,生动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层层递进的追问,使一个抽象难懂的哲学问题就这样迎刃而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能力,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总而言之,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研究教材,准确的把握课堂教学,还要关注课外的知识信息,观察留心生活,同时还要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走进学生的生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才能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实现教学相长;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才能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同时,也是有效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关键。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滨海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对于英语学习者所提出的并不仅仅局限于书面的了,比如语法,写作,翻译等等。而是更多的注重于表达,也就是说能够用英语进行流利的交流,比如口译和英文解说等等。那么英语的语音应该怎么学习?如何掌握发音技巧?发音难点又在哪?文章对英语语音的知识做了一个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发音器官;英语音标;语音语调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对于英语学习者所提出的并不仅
闭锁心理障碍是闭锁心理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对大学生的科研、学习、生活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本文深入剖析大学生闭锁心理障碍的形成机制,探索消除闭锁心理障碍的辅导路
从中国通胀发展的未来趋势看,尽管短期内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可控,但长期压力难以得到根本性缓解,要素等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将成中国新的通胀压力。2月份数据出炉,中国CPI如期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关注,独立学院大学生作为高校学生的特殊群体,在个人发展中承受着比普通高校学生更大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也更为突出.本文分析了当前独立学
北极历来是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关键区域,北极冷空气活动、极涡位置和强度、北极大气涛动(北极涛动和北极偶极子异常)是导致我国气候异常的直接原因.冬季影响我国的强寒潮和强
摘 要:课堂教学启发艺术思想及实践在中外教育史上是源远流长的。在我国,"启发"一词源于《论语·述而》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而中国教育学史上最早系统总结教学理论的著作《学记》,对教学启发艺术也有精辟的论述。所谓:"君子之交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在国外,教学启发艺术的思想也受到历
格陵兰岛是世界最大岛屿,该岛的大部分处在北极圈以内,全岛85%的地表覆盖着一道道冰川与厚重的冰山,冰层的平均厚度仅次于南极现代大陆冰川;而格陵兰岛以东却完全是另外一番
语文是一个基本的学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首先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要使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文化素养。然后就是教师课下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四六级英语考试的挑战,从分析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和教师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团队及教学团队的概念入手,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的内容,探讨了大学英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阅读者能否快速有效地吸收有用信息,而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则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本文就如何提高预科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