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沛公的危机公关艺术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907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纵观沛公一生,经历无数惊涛骇浪,却总能化险为夷,靠的就是他出色的危机公关艺术。本文就此谈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沛公 危机 公关艺术
   如果把项王和沛公搁在角斗场,即使给沛公一百次满血复活的机会,最后倒下的一定还是他。相反,如果让他俩耍心术,一百个项羽也抵不过一个沛公。纵观沛公一生,经历无数惊涛骇浪,却总能化险为夷,靠的就是出色的危机公关艺术。
   如若不信,且看《鸿门宴》中沛公的表现。
   当听到张良的汇报,他先是大惊,然后立刻紧紧抓住张良这个智囊,连问了两次“为之奈何?”似乎有点失了方寸,然而仔细分析下来并非如此,当张良问是谁给他出了“距关,毋内诸侯”时,他只含糊地用“鲰生说我曰”搪塞过去,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姓名,这一点项羽就幼稚得多,乍见沛公,第一句说就把曹无伤卖了,须知曹无伤官居左司马,掌军政,日后定有用处。况且,如果项羽不报出曹无伤的名字,让沛公自行筛查,也会导致帐中人人自危,无形中会影响士气。这也是对项羽有利的。所以,刘邦在这方面要比项羽老谋深算的多。在慌乱中不失方寸,正是刘邦的过人之处。
   正是在沛公的连续求助下,张良才提出了邀见项伯的计策,为危机的化解提供了契机。但沛公并没有立即采纳,而是先问了句“君安与项伯有故”,显示了超常的机智狡诈。在乱世中求生存,是不能轻易相信任何一个人的,在底层摸爬滚打出来的沛公自然深谙此理。所以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我以前怎么没听你说起过,你是不是经常背着我和项伯有来往?”张良真是聪明人,几句话就解释清楚了,“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这几句话乍看很随意,其实大有讲究,强调“秦时”旨在表明自己和项伯认识是很久以前的事,至少是在辅佐沛公之前,所以我肯定没有吃里扒外。“与臣游”表明是项伯主动和自己交往的,而且只是“游”的层面,并不是很深的交情。因为我救过他的命,所以项伯才会把这么重要的情报告诉我,大王大可放心。“幸”表示对方这样做让自己感到荣幸,言外之意就是我也没想到项伯竟然会来找我告诉我这么重要的军情。总而言之,张良的廖廖数语解除了刘邦的疑虑。所以他立刻下令召见项伯,先是敬酒祝福,接着约为婚姻,再接着开始解释自己遣将守关等一系列行为皆是为了等候项王到来,希望项伯传话,为自己表白忠心。从后文来看,这几条措施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首先是项伯把沛公的话如实转告项王,并且还带着强烈的情感色彩说了一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这可以说是抓住了项羽的命门,项羽是个义薄云天的英雄,他之所以会出卖曹无伤之所以对范增在宴席上的种种暗示黯然不应,就因为他从内心里觉得告密暗杀这种行为不是英雄之举,他宁愿和沛公在战场上一分高下也不愿意背后使绊子捅刀子,他垓下的悲歌是为了心爱的虞姬无处安托,是出于义;他将乌骓马赠与乌江亭长,是出于义;他无颜见江东父老,也是出于义。正因如此,尽管项羽是一个失败者,却被视为英雄,刘邦成功了,却不受人待见。当项庄拿着宝剑起舞时,项伯立刻也立刻加入进来,要来个双人舞,可能正是出于保护“亲家公”的心理。这一点真的让人不可理喻,项伯是项羽的叔叔,按理说项羽成功了,他自然富贵无比,何必去搭救一个寄希望于未来的“亲家公”呢?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不希望事情恶化,沛公如果被当场击杀,张良十有八九会殉难。“或许还有一个可能”,我笑着对学生讲,“就是项伯的儿子实在太丑了,找不到媳妇,这下好不容易找着了,他很激动,就冲昏了头脑。”学生大笑,课堂上有时还是需要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的。
   项伯连夜驰去,沛公一定是彻夜无眠,且看鸿门宴上的表现,樊哙闯帐是因为沛公预先埋下了张良这枚棋子在身边。樊哙的妙语连珠,像复读机一样把沛公给项伯讲的那番话又讲了一遍,一定是深深地触动了项王的内心,这些话一定是大家事先捏合好的,是一种统一的口径。包括准备好的一双白璧玉斗,一切的一切都是沛公集团事先商量好的危机应对预案之内容。
   教学中问学生“沛公为什么选择带‘百余骑’,而不是‘千余骑’‘十余骑’?”
   学生答曰:“千余骑太多,势必会激起项羽的警惕,激化对方固有的攻击心理。十余骑太少,万一发生紧急情况,连5分钟也撑不了。”
   你看,沛公连带多少人都考虑得如此周全。再看他说的话,真是非常巧妙。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
   就这几句来看,“臣”是谦称,“将军”是敬称,显示了沛公的谦卑姿态,然而,沛公的话也绵里藏针,处处扎向项羽的心头。“戮力而攻秦”强调两人的同盟关系平等地位,“入关破秦”是提醒项羽不要忘了当初的约定,这就好比你对一个学霸说,‘我真没想到这回考试竟然超过你了’,貌似很谦卑,但实际上也在强调自己超过对方的事实。这一点让项羽很不爽,但因为当初的约定是由怀王及诸侯共同制定的,如果违背就将陷入不义。所以权衡下来,项羽还是宁可放过沛公也不背负不义的名声。这是项羽的高贵之处,也正是他被人诟病“妇人之仁”的地方。
   等到樊哙闯帐之后,从威势和道义上使项王屈服,沛公借口“如厕”,带着樊哙等人遁去。以前觉得这是沛公不光彩之处,然而面对危机,如何还能恪守礼仪?正如樊哙说的“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还坚持个什么劲?而且沛公心细如发,逃亡时脱身独骑,却让樊哙等人步行护卫,怕的就是打草惊蛇。不是没有马给樊哙用,而是你一下子取几匹马,万一惊动了项王手下,功亏一篑,岂不冤哉?
   沿小路回营,将近二十里,一万米,按长跑健将的速度,也得大半个小时。而项王在此期间干什么呢?难道就没有觉察吗?真是迟钝得可以。
   无论如何,沛公总算化解了一场巨大的危机,保住了性命。而项羽的危机才刚刚开始……
   纵观沛公在《鸿门宴》中的危机公关艺术,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
   一.对事态作最全面的审视估量——敌强我弱,只能委屈求全。
   二.有勇气去面对、处理危机——刘邦去见项羽,是需要胆量的。
   三.作最坏的打算,准备最好的预案——选择精锐护卫,张良谋划应对,选定逃亡路线。
   四.敢于打破常规束缚,随机应变——不顾出丑,尿遁而去,保命要紧。
   五.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帮助自己——讨好项伯,结为婚姻,化险为夷(注:项伯后被高祖封侯,赐国姓刘,其在楚汉相争中立下的功劳可见一斑。)
   相比较精彩的历史故事和汉语知识,这种危机公关艺术更值得我们去学习运用。
  
   (作者介绍:王艳丽,杨霖霖,教师,现居山东郯城)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成语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符号,有些成语具有一定的思辨性,高中生学习它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思辨分析能力;成语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很多生活智慧,并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此外,成语还可以指导学生的写作,丰富他们的写作知识。  关键词:成语 议论文 思维能力 素材  成语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在教学中发挥它们的作用。这样既可以扩展教学资源,又可以激发学生关注我们的语言的热情。在高中议论文写作的指导中,我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选定为山东威海一中田径队短跑队员14人,年龄平均为16岁,把他们随机平均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组,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和中国期刊等电子资源,查阅相关领域的资料,获取相关的文献信息的基础上,对所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和整理,为研究设计提供全面系统参考。  1.2.2实验法。根据研究需要,通过设计实验组
傅炯业先生的《蓦然回首》,虽说是一本个人回忆录,但读起来却有史诗的味道。它宏观、真实、细腻地叙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但不是平铺直叙,不是面面俱到,更不是记流水账,而是努力从一个人的历史中洞见哲理,发掘美感,打捞诗意,从而让自传写作达到了以史写诗和以诗写史的文学高度。   作者用一百零八章的篇幅,详略有致地叙述了自己从当初的垂髫稚子到如今已过古稀的一生经历。从年少时刻苦求学,到后来从教、从政、从文的勤
内容摘要:为了进一步贯彻“有效教学”的主张,把“有效教学”落到实处,延边二中于2005年提出了以“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探索构建“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为了进一步应用这种教学模式,探索时效性教学理念,笔者在遵循“双互动四统一”这样的教学范式下,以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篇目《苏幕遮》为实践对象进行了一次简单的探索和尝试。  关健词:双互动四统一 教学范式 高中语文
内容摘要:焦虑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语言焦虑的定义,分类,及其在高中英语学习中带来的负面影响。然后讨论了合作学习理论的基本含义和理论,并分析了合作学习在哪些方面可以降低学生的语言焦虑,最后提出合作学习可以减轻学生的语言焦虑,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关键词:语言焦虑 合作学习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心翟因素,英语焦虑一直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基于语言习得的特殊性,外
一  我常常在想,到如今这个信息过剩、自媒体爆棚的时代,人们为什么还要拍照?摄影的行为本身,和照片这个东西,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这种怀疑在本质上是悲观的。并不是说这是一种对照相术本身的学术反思,而多半是一种流行文化下的、深深自知的忧虑。  关于摄影的意义,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区别于绘画的意义,和摄影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的人文意义,中西方已有太多的学者和摄影师给出了他们的意见。而许多百年前就被证明为
内容摘要: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本文从传统教学法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比较入手,分析在金融专业课程教学中运用不同教学方法产生的教学效果差异,得出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并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的职业素养等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关键词:传统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 职业素养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
内容摘要:通过研究唐诗和唐传奇中爱情题材的叙写,探寻唐人在诗歌和传奇这两种不同文体中爱情观的差异极其成因,进而发掘唐人从爱情中升华出的哲学思考和对现世世界的大胆体验。通过这样的比较,可以呈现出更为深刻和完整的唐人爱情观。  关键词:唐诗 唐传奇 爱情观 哲学情思 现世体验  诗歌与传奇是唐代文学中的两座高峰,它们不属于同一文学领域,发展的时间不同,却在不同的时空遥遥相望,彼此联系。在中国古代文学的
内容摘要:残疾人遭受了天生的厄运或后天的意外伤害。这种种苦难是潜在的精神财富,成为文学艺术作品的表现内容。近年来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倡导,残疾人生活更多地进入作家的视野。残疾叙事也就被学界予以高度重视。通过新时期文学的残疾叙事呈现的作者的痛苦经历、传主的不幸遭遇,揭示残疾叙事的励志奋进等作用,意在引起人们对残疾人这群特殊的弱势群体予以关注、关爱。   关键词:新时期文学 残疾叙事 作用简析   命运
内容摘要:《西绪福斯神话》是法国哲学家加缪的哲学随笔,难读难懂难教,实际教学中,运用综合运用对读法、比较法和关键词圈阅法,可以达到理解课文句段、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哲学蕴含之目的。  关键词:《西绪福斯神话》 教学 对读法 比较法 关键词圈阅法  丁帆等《新编大学语文》教材新老版上一直选有加缪的哲学随笔《西绪福斯神话》一文,这是借以引导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一个极好契机。但由于是翻译过来的外国作品且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