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定制” 有深意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illz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中,常常会有因某种原因而存在学习障碍的学生。这种障碍不仅阻碍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通过寻找适合他们的方法,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霾,走向阳光,走向充满活力与能量的运动场,释放童心,解放肢体,用活力与灵动渲染童年的底色。谢新荣老师的这篇《“私人定制”跳绳记》,就很好地诠释了一位年轻体育教师如何通过“私人定制”适合学生的教育与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进而让学生重拾信心,重回课堂。
  一、选题适切,源于教学
  教育教学案例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形成教学反思的一种表达形式。《“私人定制”跳绳记》就凸显了这种特点。案例取材于作者的教学过程,关注教学中“学困生”群体,体现“确保每一名学生受益”的理念,选题适切。案例从发现问题到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再到反思提升,主题明确,结构合理,且过程流畅,逻辑严谨。
  二、处理睿智,效果明显
  1.策略睿智,直抵童心。在本案例中,欣欣因跳绳能力滞后于其他学生而产生自卑心理,进而产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情绪。作者在发现这个情况后,用告诉学生学习跳绳的“秘诀”这一策略,直抵充滿好奇与新鲜感的童心,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学生进一步学习跳绳与提升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方法睿智,有针对性。在成功激发起学生学习跳绳的兴趣之后,谢老师为欣欣“私人定制”了一套学习跳绳的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双手摇断绳,掌握摇绳方法;根据节奏快慢徒手模拟跳绳,提高身体协调性;跳断绳增强学生信心,进而进行完整动作的练习;跳下端打结的绳以加快绳的落地速度,循序渐进,直至最后掌握完整动作。这一系列的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困生”体验了完整的动作过程以及学习过程,跨越了心理上的障碍。
  三、建议与商榷
  1.案例对象应具代表性。案例中对所关注的学生以“后进生”的身份表述欠妥,建议表述改为“学困生”为宜;文中过多强调了是同事的孩子,容易给人以“同事或熟人的孩子应该多关注”的错觉,建议淡化。
  2.转化学生应该注意时机。案例中,教师采取了一系列的跳绳练习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提高跳绳能力。是在课中,还是在课后?如果是在课中,则其他学生的学习势必受到影响,建议这类方法放到课外。
  3.使用标题句式显示案例描述脉络。案例描述部分内容较多时建议每段前使用标题句式,如“落寞的身影”“久违的笑容”等以凸显层次感,以使读者对事件发生的过程一目了然,便于尽快地了解作者所要表述的具体内容。
其他文献
在小学体操技巧类动作的学习中,如果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往往较难掌握动作,而且技巧动作有一定潜在的危险性,如果辅助教学手段的选择与运用不合理,可能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也不利于动作技能的掌握。如何在体操教学中基于儿童的立场合理运用辅助教学手段,是值得每一位一线体育教师研究的。以下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切身体会和思考。  一、紧扣体操教材的关键点,合理设计辅助练习  在实际教学中,辅助练习的设计难以
编者按:2019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2019年9月,北京、天津、辽宁、山东、浙江和海南6个省市,将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版高中教材。教材是课程标准在学校课堂教学层面得以落地、落实和落细的具体载体,是教师教、学生学的重要教学资源。全面了解、吃透和把握好教材,对于加深理解和掌握课程标准的性质
一、关注学生差异,调整学习菜单  现象:通过了解,本次授课班不是借班,而是执教教师自己的学生,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统一的场地和器材进行练习,在课例展示中未发现教师根据学生差异设计不同的场地和器材,而是采用统一的练习要求、器材进行学习。  思考:《课标》中指出: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和需求外,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程度,哪些学生还有哪些不足,学生
一、加强校园武术文化建设,营造武术文化氛围  为加强校园武术文化建设,营造武术文化氛围笔者学校做了以下事情:1.为师生积极创造习武条件,营造习武氛围;2.开设武术课程,成立校武术队,建造了武术展示馆与习武馆,安排全校学生参观场馆等,并,体验武术;3.保证物质条件能够满足基本训练,购买武术地毯,刀、枪、棍、剑、功夫扇等器械,购买武术服,让学生,体验专业武术设备,体验武术技术动作;4.开展与高校的合作
这个冬天,“学生军”成为掀起冰雪赛场上热潮的主角。随着201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大冬会”)的结束,一大批学生走出了校园,站到了全国甚至国际的竞技场上。“冰雪进校园”和“走出学校参赛”,这“一进一出”之间,多年持续推动的学校体育教育已经结出硕果。  普通大学生选手登上世界大赛舞台  从3月2日至12日,来自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所高校的3000多名选手参加了在俄罗斯克拉斯诺亚
一、行同一人  游戏方法:学生自由组合成一组,其中必须至少有一名是跑得比较慢的学生,大家站成一路纵队,沿操场任何一条跑道匀速慢跑,形同一人。距离可长可短,可以是跑一圈,也可以是二、三圈。由教师通过观察,进行最终的定性评价或得分排名。  游戏规则:同组学生的步伐一致、速度一致、间距一致、摆臂一致。动作整齐、到位的获高分;如出现步伐不一致、间距不一致等情况的酌情扣分。对于同一组中有多个跑步偏慢的学生可
教学内容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各项活动对象及活动方式的组合。在体育课程中,通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地方课程指导纲要等资料的研究分析来确定教学内容,包含走、跑、跳、投、体操、武术、球类等。  方法指的是在人们有目的的行动中,通过一连串有特定逻辑关系的动作完成特定的任务。在《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指导下,将课程内容描述成动作方法、练习方法、运用方法。  在体育课堂中如何将内容与方法的有效转
笔者在一次公开课活动中执教了水平三(五年级)《行进间运球单手肩上投篮》一课(第4次课)。在教学中,笔者在分析篮球项目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自编篮球行进操、自制摸高板、“软防守”对抗投篮、半场三打三等,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便于学生自我评价的环节设计,为学生创设篮球练习的真实情境,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行进间篮球热身操激趣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以往原地篮球操刻板、
跑类教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实施过程中也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体育教师也往往采取游戏或竞赛的方式完成教学内容,而且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然而在跑类教学内容的学练中,教师往往能够让速度快的学生为全班做示范或领学、领练,但是,却没有深度挖掘和思考如何利用速度快学生在教学中发挥更优化的作用。在制定游戏方法、游戏规则、游戏分组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在跑类体育游戏中速度快学生、速度慢学生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贯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精神,依据中国青少年体质测试要求和标准,加强学生柔韧素质,提高体质测试成绩,减少运动损伤。在日常体育教学前和教学后做好热身和放松训练。经过一节课的训练,肌肉产生大量乳酸堆积,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灵活度训练和自主拉伸,使运动所需的肌肉和肌筋膜得到恢复再生,培养学生主动拉伸的运动习惯,增强学生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度。  二、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