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方兴未艾的适时发展,以“母语”教学的身份在高职院校占据一席尴尬之地,高职语文在强调素质教育、注重人文培养的教育精神的推进下,引发了一系列有关高职语文教材教改、学科定位、课程设置的讨论,文章拟从对高职语文的研讨作初步梳理,来论述高职语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途径,在怎样具体地对学生的主体机制进行重构这个问题上,对高职语文的教学现状及学生健全发展的教育目标进行探讨,促进高职教育良性持续发展的落脚点的确立,目的是做出有切实意义的工作。能对语文教学在高职院校的发展地位、培养现状有大的改观。
关键词:高职语文 主体机制 重构 落脚点 措施
1 高职语文的意义及研讨现状
人们曾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和方式方法作了颇多探讨,高职院校要加强各种艺术活动的交流,重视和社会的结合,改善校园环境建设,改革专业建设,完善人文课程体系。但人文教育的窘境一直没有得到改善,主要是由于有阻碍高职发展的各种内因和外因,高职语文作为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主要课程之一,有人说语文是“维系中华文化之链”,由此人文素质培养的重任担当者被提上了日程。
2 高职语文发展现状的原因分析
主要有四点:
①学生层面:成长环境、压力、素质底蕴不同等。
②教育层面:教材教改的程度、教学方式方法的调整等。
③社会层面:如社会地位、社会需求、社会价值观的影响等。
④管理层面:资金投入、法律法规、政策经验、基础建设不足。
上面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了高职语文的教学,相应地,高职语文的边缘化也影响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完美人格的形成,制约了高职院校对教学条件和教学软环境、硬环境的改善;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和长足发展。
3 促进高职语文教学的具体措施
3.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在技能方面获得终身学习的机会,温家宝总理曾提出过“要善于独立思考”的号召,他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面对不同人群中均提出过,必须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而暴发出创造力,在气质修养、人格境界方面获得终身提升的机会,使影响主体机制建构的各因素达到最佳的耦合状态,因而要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把握课堂、切入篇章的角度,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适时地尊重学生、肯定学生,能自圆其说。
3.2 注重高职语文中的写作教学。写作教学是重构学生主体机制最重要的途径,写作行为过程冲击学生原有主体机制耦合结构,对不完美人格的完善,能不同程度地提升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感悟,甚至一个写作过程对隐性知识的积淀,其中很重要的是建立真正的写作场,我们可以通过模仿写作等方法去改善写作教学。
3.3 一切从审美开始。我们很少有人会去拒绝美,我们抛开对教材、对教学环境的责难,中学和大学语文从来都没有忘记去强调美,但为什么在课堂上没有打动学生,需要从教师的主导地位上去找症结。教师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作为美的切入点授课,只看你能不能发现并传导给学生。比如让学生感到快乐的、自信的、包容的、理解的角度,无论什么样的教材和课文肯定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美,沟通从美开始。需要注意的是:
①应该首先把完整的美的信息传导给学生,无论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意图,都不能肢解美。
②一定要尊重学生第一时间的审美观感。
3.4 高度重视、加强并实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在一些启发课、讨论课上,有些教师不用备课。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强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一个先决条件。但现实中的实施效果往往不是那么理想。究其原因,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很随意地没有体系、没有重点、没有立场地点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实现自己的主导地位,这样学生很难投入进去。未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反而觉得压力减轻、放松了。所以教师必须事先推演讨论的环节、问题和细节。比如,在尊重学生论点价值的同时,考虑临场这样开始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就什么问题开始讨论学生会感兴趣,怎样把自己的观感不着痕迹地渗透给学生而不引起反感。感同身受地去实施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教师应该投入进去,和学生建立真正的沟通平台,只有这样珍贵的课堂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他的教学措施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以上各环节不是各自独立而是相互渗透的,教师都要以自己的主导地位为核心要务去用心寻找其中的规律,不论是从审美开始、注重写作教学、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等,用心寻找健全学生主体机制以获得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以高职语文为微观落脚点,行动起来,寻找高职语文教学现状的突破口,寻找人文素养培养现状的突破口,以高层次和高端人才的身份去吸引社会更多的关注力,借此改善发展环境并促进高职教育持续发展,促进高职院校的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虹.高职语文中职业素养的培育[J].价值工程,2010(03).
[2]石磊.高职语文教学以就业为导向调查分析[J].价值工程, 2011(36).
[3]周健伟.浅谈高职语文教学现状及策略分析[J].商业经济, 2012(24).
作者简介:
苏菲(1979-),女,广西北海人,北海职业学院,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关键词:高职语文 主体机制 重构 落脚点 措施
1 高职语文的意义及研讨现状
人们曾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和方式方法作了颇多探讨,高职院校要加强各种艺术活动的交流,重视和社会的结合,改善校园环境建设,改革专业建设,完善人文课程体系。但人文教育的窘境一直没有得到改善,主要是由于有阻碍高职发展的各种内因和外因,高职语文作为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主要课程之一,有人说语文是“维系中华文化之链”,由此人文素质培养的重任担当者被提上了日程。
2 高职语文发展现状的原因分析
主要有四点:
①学生层面:成长环境、压力、素质底蕴不同等。
②教育层面:教材教改的程度、教学方式方法的调整等。
③社会层面:如社会地位、社会需求、社会价值观的影响等。
④管理层面:资金投入、法律法规、政策经验、基础建设不足。
上面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了高职语文的教学,相应地,高职语文的边缘化也影响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完美人格的形成,制约了高职院校对教学条件和教学软环境、硬环境的改善;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和长足发展。
3 促进高职语文教学的具体措施
3.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在技能方面获得终身学习的机会,温家宝总理曾提出过“要善于独立思考”的号召,他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面对不同人群中均提出过,必须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而暴发出创造力,在气质修养、人格境界方面获得终身提升的机会,使影响主体机制建构的各因素达到最佳的耦合状态,因而要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把握课堂、切入篇章的角度,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适时地尊重学生、肯定学生,能自圆其说。
3.2 注重高职语文中的写作教学。写作教学是重构学生主体机制最重要的途径,写作行为过程冲击学生原有主体机制耦合结构,对不完美人格的完善,能不同程度地提升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感悟,甚至一个写作过程对隐性知识的积淀,其中很重要的是建立真正的写作场,我们可以通过模仿写作等方法去改善写作教学。
3.3 一切从审美开始。我们很少有人会去拒绝美,我们抛开对教材、对教学环境的责难,中学和大学语文从来都没有忘记去强调美,但为什么在课堂上没有打动学生,需要从教师的主导地位上去找症结。教师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作为美的切入点授课,只看你能不能发现并传导给学生。比如让学生感到快乐的、自信的、包容的、理解的角度,无论什么样的教材和课文肯定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美,沟通从美开始。需要注意的是:
①应该首先把完整的美的信息传导给学生,无论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意图,都不能肢解美。
②一定要尊重学生第一时间的审美观感。
3.4 高度重视、加强并实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在一些启发课、讨论课上,有些教师不用备课。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强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一个先决条件。但现实中的实施效果往往不是那么理想。究其原因,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很随意地没有体系、没有重点、没有立场地点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实现自己的主导地位,这样学生很难投入进去。未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反而觉得压力减轻、放松了。所以教师必须事先推演讨论的环节、问题和细节。比如,在尊重学生论点价值的同时,考虑临场这样开始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就什么问题开始讨论学生会感兴趣,怎样把自己的观感不着痕迹地渗透给学生而不引起反感。感同身受地去实施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教师应该投入进去,和学生建立真正的沟通平台,只有这样珍贵的课堂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他的教学措施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以上各环节不是各自独立而是相互渗透的,教师都要以自己的主导地位为核心要务去用心寻找其中的规律,不论是从审美开始、注重写作教学、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等,用心寻找健全学生主体机制以获得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以高职语文为微观落脚点,行动起来,寻找高职语文教学现状的突破口,寻找人文素养培养现状的突破口,以高层次和高端人才的身份去吸引社会更多的关注力,借此改善发展环境并促进高职教育持续发展,促进高职院校的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虹.高职语文中职业素养的培育[J].价值工程,2010(03).
[2]石磊.高职语文教学以就业为导向调查分析[J].价值工程, 2011(36).
[3]周健伟.浅谈高职语文教学现状及策略分析[J].商业经济, 2012(24).
作者简介:
苏菲(1979-),女,广西北海人,北海职业学院,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