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zh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分析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
  注意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中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上气压的变化。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新课:我国夏季许多家庭在房间高处安装壁挂式制冷空调,使室内温度降低;而在北方学生宿舍,冬季的取暖设备却安装在房间窗户的下方。
  对比发现新知识,带着学习问题走进新课的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探究点一【投影展示】探究大气的受热过程图让学生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图”试着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鼓励学生自信、大胆地完成科学探究……
  探究点二【投影展示】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昼夜受热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切身体会探究科学的奥秘……
  生活实例:烧开水、烧纸。
  阐明山地温差和早晚温差。学会观察锅里沸腾的开水,中间水向上冒,锅边水往下沉。试一试点燃一小堆纸时,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又从火堆四周下沉。活动: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什么规律?得出什么结论?
  锻炼学生自我生活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总结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暖地面→地面传大气→大气还大地。帮助学生口诀记忆。
  【实验视频】播放实验视频。观察: 香的烟雾先下沉,从装冰的盘向装热水的盘飘动,然后在装有热水的盆处向上升起,最后飘到装冰的盆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
  质疑:玻璃缸中的烟是怎样飘动的呢?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提炼此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发现学习问题。
  动画展示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师生互动完成课件上的相关环节。学法指导:打手势记忆法。
  鼓励学生在黑板上画图。
  构建互动课堂。
  播放学生模拟实验:
  ①准备两个烧杯,分别装满300毫升水和干沙,并排放在一起。把两支温度计分别埋入水和沙中约0.5厘米。
  ②测量水和干沙的温度,并记录。
  ③把两个烧杯放到室外,让太阳照射使其升温,在半小时内每隔5分钟观察并记录。
  ④把两个烧杯放回室内让其降温,在半小时内每隔5分钟观察并记录。课堂活动:合作探究,请学生分4个小组来做这个实验,小组之间质疑解答、交流体会、总结实验经验等。
  动手能力培养:要求学生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和所测量的数据进行列表、画图对比分析。
  指导分组活动探究海陆风。
  音乐欣赏:《军港之夜》学生质疑:海岸边白天和夜晚分别吹什么风?学生活动:分组画图展示海陆风向——“太阳照大地”组、“海上升明月”组。
  引用《三国演义》的典故。讲三国演义“火熄上方谷”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组互议。
  东盟合作论坛:我们南宁城市风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有益处吗?为什么?分组讨论:为了减轻南宁市的雾霾,该采取哪些对策?互动课堂:绿城南宁——我的家。正值“美丽南宁,清洁乡村”大行动,学生们积极为我们的城市建设出谋献策。
  教师小结:冷热不均、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人类活动等都可能导致大气运动。基本原理都在这节课学习的内容——热力环流中。
  课堂检测:练习册P21。
  课堂反馈。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练习册P21。
  学习疑难反馈,整理笔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真正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我检查、同桌评价。
  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反思
  我参加了广西南宁市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同课异构”培训示范课,和三中胡波老师“同课异构”获得了海南海口专家组指导老师的一致肯定和好评。他们肯定了这节课课堂效果优,学生配合好,课堂气氛活跃,鼓励帮助学生大胆自信地从多角度展示自己的见解,以小组活动形式提出学习问题,做科学实验探究更使学生“异想天开”,勤动手,富有创意。创新课堂符合新课程理念。感觉留有遗憾,即没能落实好练习,而按照新课标,设计教学过程注重的是自主探究细节,分组讨论时间明显安排不够,没有很好完成学生自我检查和同组互议环节,还有许多不够完善之处,有待提高。
  (责任编辑周侯辰)
其他文献
从2001年至今,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施行已经十几年了,在这十几年里,我们的初中历史教育以课标为教材编写准则,并以此指导教学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是由于长期不重视历史课程,许多地区中考不考查历史,于是导致学校及领导甚至教师都将其作为中学课程中的副科;另一方面也是在教材的编写方面存在着与高中历史教学脱节的问题。学生在初中时期的历史知识基础不扎实,导致高
皎洁的月光从窗帘的缝隙中溜了进来,投射到墙上,像调皮的孩子一样。我用手支着枕头,怎么也睡不着,索性坐起来。莫不是月光是月亮发出的邀请,请我共度美好夜晚。  随意地披了件外套,便走出家门。好久没有见到如此明亮的月,竹柏的影子在地下纵横交错,青石板微凉,月光明亮,像踩在水中。  漫无目地的走着、走着,眼前突然出现了一条幽深的小巷。巷口,一只黑猫摆着尾巴,懒洋洋地看了我一眼,便逃走了。  走进小巷,小巷
[摘要]随着新观点、新思潮不断涌现,中学生的价值取向逐渐呈现出多维态势。教师要开展健康的德育教育,关键在于尊重学生个性心理,从学生生活出发,晓之以理并进行积极的导向和激励,使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行为,实现德育的内化。  [关键词]德育教育 选材 激励引导 知行合一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50075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培养中学生健
[摘要]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大都以材料情境呈现,考查学生灵活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出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特点,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在备考复习中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对重要历史概念的分析,同时要高度关注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考历史 特点 备考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50091  一、近年来高考
【摘 要】测试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往往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命题的形式、内容、关注点常常会成为教师今后教学的导向。教研员一般都是区域内学科评价检测的命题者,同时也是学科教学的引领者,工作中将两者有机整合,可以借助命题充分发挥测试的导向作用,引领教师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具体操作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通过对常规题目进行变式改编内容,引导教师从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走向关注学生思维的灵活;通过
2013年新课程全国文综Ⅰ卷第28题考查的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笔者认为,通过对第28题特点的分析能够有效指导历史高考基础知识的复习。  一、试题特点分析  1.突出主干基础知识,涉及隐含基础知识  历史基础知识是指重要的历史年代、主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和最基本的历史概念。新课标规定高中生所掌握的基本历史应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第28题所呈现的“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试
影视作品通过画面展现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它与文学作品一样,具有独特的魅力。将影视欣赏与文学作品教学交叉融合,可以充分发挥两者在不同方式、不同角度对于社会与人生的观照与思考,能够起到很好的互补与共生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如果在影视艺术与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架设一座联系的桥梁,让学生在画面与文字之间自由徜徉,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体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  一、 情趣共赏——基于纯粹的观看  一听
高中现行思想政治必修教材要探究的问题很多,如果每个问题都要进行探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如何科学选择探究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就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科学设计探究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供一线教师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参考。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探究教学的困境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现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为此,人
故事《小象的喷嚏》是一个充满爱心和想象力的故事,孩子们非常喜欢。讲完故事后,我问孩子们:如果你不小心被小象的喷嚏打到天上,你想做什么呢?  这一开放性的问题,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真可谓是五花八门。  彝彝说:“我想把白云涂成黑色,给老师当黑板。”  航航说:“我想用彩虹做一条围巾一”  可可说:“我想用白云做一顶帽子。”  “哈哈,戴上这顶白云做的帽子,你岂不是想飞就可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进入了复杂多变的转型期,社会上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给高中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带来了一定的困惑,甚至是错位和滑坡。政治教师应该强化教学中的传道功能,充分发挥其在学生德育成长中的价值引领作用,用“真实”说话,用“真情”引路,用“真理”导航,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关键词]价值冲突 真实 真情 真理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