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海外扩散,状况到底如何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P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菲律宾马尼拉,一家医疗用品店前挤满了买口罩的人

  中国是防控主战场,但疫情已在海外扩散。日本的“防线”已被突破、越南万人整体隔离、非洲出现首例、海外死亡已达8例,不断出现的新消息,很难让人对疫情的扩散保持乐观。
  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该数据暂不将国际邮轮上的病例列入各国数据),自1月8日泰国曝出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以来,截至2月20日疫情已扩散至中国以外的25个国家,遍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这些国家的确诊病例总数为450例。此外,停靠日本的“钻石公主”号邮轮上,确诊病例已达621例。
  截至北京时间2月20日下午,中国(包括港澳台)确诊74677例,全球占比近99%;海外确诊的1071例,只占全球约1%。透过这些数据可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在向全球范围扩散,但目前还不能得出“全面失控”的结论。当然,疫情未来趋势如何,受波及国家和地区以及整个国际社会的应对至关重要。

扩散现状


  1月8日,泰国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那也是疫情开始向海外蔓延的确凿证据。截至2月20日,泰国确诊病例是35例(无死亡病例)。
  早前疫情扩散最令人担忧的是日本。从1月16日出现首例确诊病例到2月19日,日本确诊病例总数已达73例。这些确诊病例中,有42例(占比58%)无中国旅行史。这意味着,这些患者都是在日本境内感染,这也是疫情开始在日本境内扩散的重要证据。
  日本疫情令人担忧的另一个原因,是“钻石公主”号邮轮的状况。这艘载有约3700人的邮轮上,确诊比例高达约20%。但需要指出的是,“钻石公主”号邮轮上的状况,尚不能反映疫情在日本境内扩散的事实。无论是日本政府还是世卫组织的疫情通报,都没有把邮轮上的确诊病例算入“日本总数”。但是,这些确诊病例是否会成为日本境内疫情扩散新的源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本如何应对。
  无论是泰国的“相对乐观”,还是日本的“形势危旦”,都不能反映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扩散的趋势和全貌。根据《国际卫生条例》,传染病暴发后成员国有义务向世卫组织通报疫情状况。从1月20日开始,世卫组织定期在其官网上公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国家、确诊与新增病例数量、病例有无中国旅行史以及死亡病例等数据。
  根据世卫组织官网,海外第一批出现确诊病例的分别是泰国(2例)、日本(1例)和韩国(1例)。1月23日,美洲首次报告确诊病例(美国1例),这是疫情向亚洲以外蔓延的时间点。两天后,欧洲首次出现确诊病例(法国3例)。1月29日,中东出现首个确诊病例(阿联酋1例);2月15日,非洲出现首个确诊病例(埃及1例)。
  上述数据反映出,疫情尚没有出现持续不断的跨区域传播。目前不确定的是,从美国嘉年华邮轮集团旗下两艘超级邮轮(靠泊日本横滨的“钻石公主”号和靠泊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的“威士特丹”号)下船的数千名乘客中,有哪些人可能在检测时没有发现病情,并在其后发病从而造成疫情短期内的全球散播。
“钻石公主”号邮轮上的状况,尚不能反映疫情在日本境内扩散的事实。无论是日本政府还是世卫组织的疫情通报,都没有把邮轮上的确诊病例算入“日本总数”。

  从区域内部扩散情况来看,疫情在蔓延到一些国家之后,出现了某种相对稳定的局面—蔓延的国家数量没有再增加并持续了较长时间。1月30日,中国以外亚洲出现确诊病例的国家是12个,截至2月18日一直维持在这个数量(2月19日增加了伊朗,其2例确诊病例当天死亡)。其他区域情况也相似。美洲有确诊病例的国家数量,在1月27日增加到两个(美国和加拿大)后,再也没有增加。欧洲在2月5日增加到9个国家后,数量也没有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地区除中东以外出现疫情的国家数量,“稳定”的时间都超过了新冠肺炎病毒14天的潜伏期。也就是说,1月底2月初,新冠肺炎疫情海外扩散,开始出现明显的放缓。这说明,在“钻石公主”号之外,病毒的传播没有出现跨越国境的大面积扩散局面。
  2003年的“非典”疫情扩散到26个国家,2009年的H1N1疫情蔓延到 145个国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应对措施得力,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扩散的趋势,更可能接近于“非典”疫情。
  曝出疫情的国家数量相对稳定,这些国家确诊病例数量的增幅,与重灾区中国相比并不在一个数量级。例如,自首次公布确诊病例之日到2月20日,欧洲从3例增加到47例,美洲从1例增加到23例,澳洲从1例增加到15例。
  如果说“意外”,就是韩国数字的后来居上。韩国自1月20日确诊首例,至2月18日累计确诊仅31人,曾连续多日无新增患者。但2月19日起,形势急转直下:当天新增20例,次日新增53例,且首现死亡病例,21日上午又新增52例,总数攀升到156例。这当中包括“新天地”大邱教会的78名教徒。另外,韩国海陆空三军都有军人被确诊感染。

防控重点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2月15日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说,中国从源头上遏制疫情的措施,虽然损失巨大,但延缓了疫情向世界其他地区蔓延,为世界争取了时间。
  疫情在中国以外扩散的状况,佐证了这一判断。1月20日钟南山院士确定新冠病毒存在人传人之后,中国的防控措施逐步升级,直至在多地“封城”。中国采取的这些措施,与疫情波及国家数量在某个时间之后保持“稳定”,很难说没有一定的关联性。
  中国以外的国家开始采取疫情防控措施,基本上都是在1月30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后。行动最快、反应最“过激”的是美国。1月30日当天,美国政府即宣布,禁止此前14天以内所有到过中国的非美国籍人入境(美国绿卡持有者,以及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的直系亲属除外),多家美國航空公司也暂停了往来中美的航班。截至2月20日,美国报告的确诊病例是15例。美国的传染病防控能力毋庸置疑,但疫情没有大幅蔓延在多大程度上得益于“过激”的反应,则另当别论。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问题专家劳伦·索尔对媒体表示,目前有必要采取紧急应对措施,但并没有证据支持全面采取禁止旅行与封锁等极端的紧急性举措。在应对措施方面,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截至2月20日,欧洲44个国家和地区中出现疫情的有9个,确诊病例总数是47例。从疫情状态来说,整个欧洲与美国并没有“数量级”上的差别,但除了意大利宣布国家进入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没有其他欧洲国家采取与美国同等级别的限制措施。
  总的来说,欧洲的应对是基于疫情现实和国际规则。世卫组织1月30日宣布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欧盟卫生专员斯黛拉·基里亚基德斯,召集成员国卫生部长紧急开会商讨。在2月13日的第六次卫生部长会议上,基里亚基德斯在对疫情扩散表示担忧的同时,也强调成员国入境检测必须协调、适度、基于科学,并遵守世卫组织的建议。此外,2005年成立的欧洲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在疫情监控和政策协调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以外的亚洲,是海外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但亚洲没有欧洲那样的区域协调机制,疫情防控措施主要基于各国政府的决策。从2月1日开始,绝大多数亚洲国家都采取了入境检测、隔离观察、针对来自或过境湖北的人员限制入境等措施。不过,从疫情扩散情况来看,有些国家的内部防控形势明显严峻起来。比如,截至2月19日,确诊病例数量排名前两位的新加坡(81例)和日本(73例),患者中无中国接触史的占比分别为63%和58%。这意味着,亚洲国家可能会把防控重点从边境防疫转向内部防控。
  近年来,非洲一直是传染病的高发地。正因为如此,得益于世卫组织以及非政府机构的援助,非洲在疫情防控的区域协调上,某种程度上说走在了亚洲的前面。基于防控埃博拉疫情的经验,非洲在2017年成立了涵盖全域的非洲疾控中心。2月3日,该中心建立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小组,下设疫情监控、预防与控制、临床管理与实验室诊断等分组,协助非洲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世卫组织根据非洲国家与中国人员往来的紧密程度,确定了13个“高风险”国家。但2月15日首个报告确诊病例的埃及,并不在这13个国家中。

主要担忧


  从抗疫能力来看,非洲正是最为薄弱的环节。非洲国家与中国每年的人员往来近300万人次,其中潜在的扩散风险不难想象。
  1月31日,世卫组织根据非洲国家与中国人员往来的紧密程度,确定了13个“高风险”国家。但2月15日首个报告确诊病例的埃及,并不在这13个国家中。谁也不能保证非洲的疫情监控存在“漏网之魚”。而且,近期非洲某些国家正遭遇霍乱、黄热病等传染病的侵袭。一旦新冠肺炎疫情在非洲蔓延开,以非洲国家所能动用的医疗资源和防控能力,形势可能最难令人乐观。
  如果说对非洲的担忧只是基于“可能”,那么日本的令人担忧之处则是基于“现实”。2月7日至2月13日一周时间里,日本确诊病例从25例微增到29例。但从2月14日至2月19日不到一周内,日本的确诊病例从33例猛增到73例。而且,这些患者中无中国旅行史的占比为58%,无症状感染与感染来源不明的情况明显增多。此外,日本还出现了3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以及医护人员感染的情况。这些都使日本变成了疫情扩散的高风险国家。
  “钻石公主”号邮轮上的疫情,也让日本的防控压力倍增。截至2月20日,这艘邮轮上的确诊病例已达621例,占中国以外全球确诊病例的58%。让美国等国包机接走部分检测为阴性的乘客之后,如何确保留在日本的邮轮病例不成为新的传染源,是令日本政府头疼的问题。
  曾经登船的日本传染病学家岩田健太郎表示,尽管目前日本的疫情仍未发展到全国性蔓延的地步,但必须努力减少日本国内感染的数量,包括邮轮上的二次传播和医院内感染,尽可能封堵一切传播渠道。
  对于应对能力更强的欧美国家来说,它们更多的是担心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具体地说是对全球产业链的冲击。但需要指出的是,医药、医疗行业也处于这条生产链上,而且中国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医药与医疗设备领域,中国近年来一直是美欧的主要进口来源国,甚至是某些药物活性成分的唯一来源。而武汉是中国重要的药物和医疗设备生产基地。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中国不能尽快控制疫情、恢复生产,也会是一大隐忧。
其他文献
2018年10月11日,17岁的横店武行演员航天。武行属于影视行业中的高危职业,影视剧拍摄过程中的吊威亚、对打、爆炸、摔打等危险动作大多数是由武行演员来完成的  最近的粉圈出现了一个新的热议词:番位。  所谓番位,是指演员出现在宣传资料中的排位次序,“一番”也就是排在第一位的演员,可大致类比群星拍照时的“C位”。  番位一词来自日本,在日本影视圈,番位的确定有严格的标准。当它来到中国,在某种程度上
胡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这次疫情中凸显出来的一个对集体之物的渴求是全民保健。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病毒表面看来是平等的,它在传播的时候不分宿主而自我复制,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当然没有任何事情是平等的。因为社会经济地位等等也会影响病毒感染和获得健康的概率。《纽约时报》报道说,在决定新冠病毒死亡风险的指标中,一个是年龄的高低,一个是既往健康状况,而第三高的就是社会经济地位—如果处于低社会经济地位
徐英瑾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进入10月,国际政坛最劲爆的新闻,莫过于美国总统特朗普新冠检测为阳性了。更让人惊讶的是,特朗普在医院里仅仅治疗了三天就回白宫处理政务了,其后又在大量的竞选集会中抛头露面,连最起码的“隔离14天”的要求也没做到。虽然特朗普并不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第一个被证实染疫的国际政要,但在这些政要之中,被确诊染疫仅仅三天后就敢在非隔离状态下恢复工作的,他可能是第一个。从这个意义上说
“贸易战导致美国经济衰退”,或是“在中国及其亚洲邻国引起某种崩溃”等等标题耸人听闻,而近期的经济数据却呈现出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景象:美国与中国在经济上的表现相当不错。而贸易战无辜的旁观者—欧洲,却首当其冲。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计,今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1.3%,较往年预测下降0.6个百分点;德国的经济增长率仅为0.7%,而往年的预测却为1.9%。  欧洲非常容易受到贸易战的附带损害,因
进口大片已走下神坛。  不是吗?以最直观的指标—中国境内历年票房冠军来看,近5年无一进口大片登顶。  自1994年首部进口大片上映以来,25年里有11年是进口大片夺冠,包括《泰坦尼克号》《珍珠港》《2012》《阿凡达》以及3部《变形金刚》等。而这,已经成为愈发遥远的历史。  中国已于2012年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票房市场。在中国市场上,若干好莱坞电影甚至取得了比在美国本土市场更大的
石勇资深主笔  这段时间发生了一个算是有影响力的事件:网名为“Ayawawa”的网络红人、“情感教主”人设崩塌了。  其实早在这之前,本刊记者黄靖芳就已经关注到了这个人和她的粉丝,并且,通过调查大致还原了她的粉丝都是些什么人。从调查上看,Ayawawa女士确实找准了她的市场。  她毫无疑问是这个社会的成功人士—人设崩塌也并不意味着就不会继续成功。而且,跟她类似的那些大号,无论是制造性别仇恨,放大戾
新冠危机全面爆发之际,中国已经成了全球最大的关键物资供应者,占据了欧美个人防护设备进口总量的半壁江山,正如《纽约时报》最近的报道所指出的,“中国已经奠定了在未来数年内主导防护和医疗用品市場的基础”。  中国医疗用品制造业的强大实力,并非源自无拘无束的市场力量。《纽约时报》的报告,详细解释了该国政府是如何向国内工厂提供廉价土地,发放补贴贷款,指示国企生产核心物料,以及要求医院和企业使用本地原料来构建
2019年1月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提出,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20字”标准,努力在“选育用管”上下功夫,加快培育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事情的另一面是,大量国企高管因腐败被查。2018年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完成两轮对12家中央企业的巡视任务,发现问题356个,移交问题线索404件;驻国资委纪检监察组和中央企业纪检监察机构共接到信访举报48465件(次),处分14283人,移送司
2020年12月2日,从理塘县城回家途中的丁真  “你不用去找世界,世界会冲你而来。”  过去的一个月,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的20岁小伙丁真红透了网络。这个汉语不太好、在家放牧的藏族小伙,只因为他清澈的眼神和原生态的笑容,俘获了流量时代最多的注意。  丁真的粉丝强调他的稀缺:“孩子太可爱了”“我儿子好纯真”。连丁真在镜头前直播写汉字,一笔一画地照抄身旁的小抄,屏幕前也瞬间冒出无数条留言,“太努力了”
全球有超过40亿人可以上网,每天人均使用互联网设备和服务约6小时。在泰国和菲律宾的网民,日均上网9.5小时;美国有26%的人口“几乎持续”在线;预计到2022年之前,全球还会新增10亿互联网用户。然而,当我们拥抱数字世界时,如何以安全、有效且个性化的方式去使用它,变得更为复杂。对此,有些国家已经开始部署一种有前景的解决方案:数字身份识别(digital identification)。  “数字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