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磨课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e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0 如何磨课?
  
  江苏省沛县第五中学张玉强教师回答:
  磨课,就是围绕一节课,由某位教师执教,在教研组全体教师参与下,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深入地研究、探讨,再由这位教师多次重上,以期教师教学业务快速提高、教研组全体教师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一般“一课三磨”,在上公开课时,“一课四磨”,甚至更多,好课就在这样的磨练中产生了。
  
  一、磨教学目标
  
  磨课的首要环节是磨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课改理念,是否符合课标要求,是否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便于检测。以往的教学目标,站在“教师本位”的立场上,选用描述内部心里的词语来陈述,如“深刻理解……”(概念规则理解),“掌握……方法”(技能形成),“培养……情感”(德育渗透),这样的教学目标是无法落实完成的,也是含糊的,更是无法测量的。如某位教师上“天气及其影响”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为:①使学生了解天气的概念;②使学生知道天气的特征;③使学生明确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在磨课中,有教师提出,新课改已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点,教学目标应主要选用反映学生外部行为变化的词语来描述,说清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活动后,其内在的能力或情感的变化,并尽量使这种变化可观察、可测量。于是教学目标改为:①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②能举例说明天气是多变的;③能感受到天气的变化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二、磨情境创设
  
  磨课既是教师经验的共享,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时机,要让磨课插上理论的翅膀,磨课会更有价值,教师专业成长会更快。如为什么要设置情境,通过理论学习,大家认同了其中的原理:现象与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有冲突,就构成了认知不平衡,就会引起学习动机,产生兴趣。有了这样的理念认识,磨课时,大家就会从认知冲突的角度来磨情境创设是否新颖、独特,学生是否会产生强烈学习动机。第一次上“海陆变迁”吋,教师放了一段介绍魏格纳的影片,学生兴趣颇浓。但磨课时大家感到,学生兴趣是有了,但影片本身与学习内容关联不大,这样的开头太“平”,没有悬念,没有冲突。于是第二次上课改为用屏幕打出了魏格纳头像,请学生猜猜他是谁,对人类有何贡献,学生兴趣一下子就来了。再磨课时,大家感到引入比第一次好,但在转入新课学习时显得衔接不自然,有为引入而引入的味道。第三次就在打出魏格纳头像,请学生猜出他是谁之后,再打出《大陆与海洋的起源》一书的英文名称《The Origin Of Continents and Oceans》,请学生阅读,这时连英文最差的学生也在努力拼读着单词,很快从情境转入新课学习。磨课是集思广益,也是思维碰撞,正是这样的磨课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准。
  
  三、磨师生对话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教学是一个生成的过程,也是一段师生共度的经历。磨课则可以弥补缺憾,使精彩可以预约,生成可以把握。通过一次次定格式的分析解剖,教师的语言才会那样简洁、生动和到位,课堂里才会有一次次的出彩,教学也必将一次次臻于完美。如上课时教师提问:两人从南极同时出发,分别沿20°E和20°W同速向北行进,产生的情况是什么?学生答:他们可在南极再相会。教师未置可否,继续等待,直到第三个学生才说出了正确答案:他们在北极相遇。教师立即给予肯定,并不容置疑地转到下一个问题的讨论之中。磨课时,教师提出:这个问题真的解决了吗?其他同学真的没有问题了吗?我们主张课堂对话,不能仅限于师生之间,而是“教师—学生1—学生2—学生3……教师”,只有当讨论陷入僵局或陷入歧途时,教师才做一些引导性的介入或者修正。这种对话应是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具有内在联系,学生对问题的关注、思维的活跃,是一般的课堂难以达到的。于是,我们将教师的回答改为:“好了,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四个答案,‘他们在北极相遇’,‘他们可在南极相会’,‘他们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一致’,‘他们之间在赤道上相距最远’,想一想,你同意哪个答案或哪些答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理由是什么?”这是学生自己在心里思忖如何选择,“请不要回答,先想出你不同意某一个答案的理由,然后和你旁边与你不同意见的同学讨论。”这是同学间的俩俩传递。
  经过磨课,我们达成共识,提出问题后,“在心里想好,你会说得更精彩。”(暗示学生要有准备地发言),稍后,“谁想回答问题?”(把谁能回答改为谁想回答,鼓励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果启而不发,“你相信自己能说好吗?”(予以学生自信),学生若表达不清,“再来一遍,会说得更完整。”(人文关怀,具体指导),若表达错误,“谢谢你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答案”(宽容失误)。磨对话要磨教师语言是否科学,是否尊重了学生思维,是否活跃了课堂气氛,是否有教学机智。在磨的过程中,教师才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四、磨教学方法
  
  磨课的过程其实就是集体反思的过程。在实践中,我们创造了磨课新形式“一课三上”,即同一节课由三位教师分别上,然后来共同磨课。在此基础上,教学方法的选用是否合理得当,就能比出高低。不管何种方法,都要思考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学习“地形图的判读”时,三位教师分别用山地模型、等高线模具+挂图、多媒体来教学。经课后检测等高线模具+挂图的教学效果最好。磨课时,大家提高了认识:教具的选用要具体隋况具体分析。山地模型虽然是直观的,但学生不容易由表及里,掌握关键实质,多媒体虽然形象生动,但因是平面的,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构建立体图像,模具和挂图虽然是人工的,但两者结合突出了等高线各部分形态以及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剔除了不必要的枝节,反而有利于学生掌握。
  在学习“地形图的判读”时,有的教师还提出“做中学”的观点,可提供给学生橡皮泥,要求学生捏出山顶、山谷、陡崖、缓坡、陡坡,学生跃跃欲试,学习进入积极状态。在学习“中国的民族”时,有人提出不用课本插图,而让每个学生准备不同面值的纸币,认识不同民族的文字和服饰,采纳后发现简便易行,效果特好。
其他文献
针对建筑构件中墙体裂缝修复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筑构件中不同墙体裂缝特点和产生原因。针对这些内容,分别介绍不同裂缝的治理方式。最后,阐述了墙体裂缝修复过程中应当注
通过对造成中学田径在中学课堂开展困境的原因分析及学生的体育课堂意向调查,总结出中学的田径课教学应从:准确科学的田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健身性、建立科学
识别性标示是企业及其产品 (服务 )的表征 ,是一种起显示、甄别作用的商业符号 ,承载着商誉 ,是竞争中的优势资源。竞争法保护的基本功能在于防混淆和反淡化。识别性标示竞争
目的了解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自我管理状况和肾病专科移动医疗应用软件的需求,为CKD患者更好的自我管理提供有效途径。方法对合肥市主要三甲医院的肾内科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内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是一种重要的设计评审和可靠性评估手段,但传统FMEA是非形式化的,分析烦琐且容易出错。将形式化技术引入机电
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备的优良综合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综述了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概述了纤维增强体的性能特点和制备方法,介绍了纤维增强铝基复
乌申斯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他的利息。"这句话充分的说明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人的
<正> 过氧化氢(H2O2),俗名双氧水,属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之一,因其具有很多优良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各部门。但是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会逐渐分解,对使用、贮存、运输很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