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4-097-01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小学生的习作主要就是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内容或者亲身经历的事情用熟知的、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是,对于刚刚接触作文的小学生来讲,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和感知还处于无意识与随意性的层面上,所以,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怎样才能让作文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激活小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快乐的学习作文呢?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为小学生作文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多媒体技术突破时空的限制,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创设直观、形象、新颖的教学情境,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观察、思维和想像能力,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进行习作训练。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鲜事物有着天生的亲近感。多媒体课件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感染力,通过图文、动画、色彩及音乐等形式对学生的感觉形成强烈的刺激,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观察与写作的兴趣,从被动的“要我写”进入到“我要写”的有意识状态。例如在指导作文《春天的脚步》时,运用多媒体先向学生展示一幅幅春天的美丽图片,春草、春花、春柳、春雨、春天的小河等等,再配以歌唱有春天的音乐。当学生听到这优美的乐曲,看到这些生机盎然的图片,无不引出他们对春天的向往和喜爱之情。学生有的说:“多么美丽的春天啊!”有的说:“春雨沙沙的下着,好像在演奏一场春天的交响曲”有的说:“小草悄悄的探出了头。”让学生将观察到的景物和自己心中的感受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从对大自然美的感受中,激发了学生想要写作的浓厚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教学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小学生生活的空间有限,对周围的生活无意注意占主导,许多现象、事物无法观察到,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熟视无睹。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把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情、景、事、物搬进课堂,逼真的展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
由于小学生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近小动物,观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指导学生学写《我喜爱的小动物》时,我制作了小白兔的PPT,展示小白兔静态的画面和活动图像,让学生按从头到尾、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一步步的观察,在头脑中形成印象,同时要求学生用恰当的语言和修辞手法来表现所观察到的内容。
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能使学生的观察化难为易,融观察、想象、表达于一体,从而培养了学生和观察能力,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亚里士多德说:“没有想像,心灵就不会有思想。”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是至关重要的。多媒体技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冲动,让学生在一幅幅美妙的画面和音乐中活跃思维、展开想象,达到“我手写我的心”的境地。
在讲看图作文《啄木鸟医生》时,通过展示四幅图画,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画面中,进入角色,同时每幅图画配合不同的问题,如: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表情?这时,谁来了?他是怎么想的呢?等等,吸引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展开丰富的联想。有了多媒体的介入,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实现思维的一次次起飞与远航,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方式畅游无限。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作文教学的评价与修改
“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凭改之方入耳。”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作文教学中,评改作文都是老师一人评,在作文本上一一修改后发给学生,学生往往只注重分数及评语,而且当学生看到评改后的作文已离写作时好几天,自然触动的作用不大。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学生的作文在多媒体上展示,让学生集体参与修改,在批改中共同发现问题,改正不足,提高能力。既可方便地进行增添、删除、调序、变换等修改,教师在全体学生修改评议的基础上,给学生指出错误和欠缺,而且还可通过变换字体、颜色或加入下划线等方法,点出优秀的词句、段落,引导学生品味自己创作的佳句佳作,使学生直观地感知修改过程,掌握修改方法。通过欣赏与评价,鼓励与表扬,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不知不觉地陶冶学生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高尚情操。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把作文教学带进一个新的时代。由于其动感强,色彩鲜艳,形式新颖,可视、可感、可记,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总之,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必将为小学生作文教学增添更多的活力。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小学生的习作主要就是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内容或者亲身经历的事情用熟知的、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是,对于刚刚接触作文的小学生来讲,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和感知还处于无意识与随意性的层面上,所以,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怎样才能让作文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激活小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快乐的学习作文呢?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为小学生作文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多媒体技术突破时空的限制,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创设直观、形象、新颖的教学情境,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观察、思维和想像能力,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进行习作训练。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鲜事物有着天生的亲近感。多媒体课件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感染力,通过图文、动画、色彩及音乐等形式对学生的感觉形成强烈的刺激,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观察与写作的兴趣,从被动的“要我写”进入到“我要写”的有意识状态。例如在指导作文《春天的脚步》时,运用多媒体先向学生展示一幅幅春天的美丽图片,春草、春花、春柳、春雨、春天的小河等等,再配以歌唱有春天的音乐。当学生听到这优美的乐曲,看到这些生机盎然的图片,无不引出他们对春天的向往和喜爱之情。学生有的说:“多么美丽的春天啊!”有的说:“春雨沙沙的下着,好像在演奏一场春天的交响曲”有的说:“小草悄悄的探出了头。”让学生将观察到的景物和自己心中的感受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从对大自然美的感受中,激发了学生想要写作的浓厚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教学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小学生生活的空间有限,对周围的生活无意注意占主导,许多现象、事物无法观察到,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熟视无睹。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把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情、景、事、物搬进课堂,逼真的展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
由于小学生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近小动物,观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指导学生学写《我喜爱的小动物》时,我制作了小白兔的PPT,展示小白兔静态的画面和活动图像,让学生按从头到尾、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一步步的观察,在头脑中形成印象,同时要求学生用恰当的语言和修辞手法来表现所观察到的内容。
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能使学生的观察化难为易,融观察、想象、表达于一体,从而培养了学生和观察能力,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亚里士多德说:“没有想像,心灵就不会有思想。”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是至关重要的。多媒体技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冲动,让学生在一幅幅美妙的画面和音乐中活跃思维、展开想象,达到“我手写我的心”的境地。
在讲看图作文《啄木鸟医生》时,通过展示四幅图画,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画面中,进入角色,同时每幅图画配合不同的问题,如: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表情?这时,谁来了?他是怎么想的呢?等等,吸引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展开丰富的联想。有了多媒体的介入,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实现思维的一次次起飞与远航,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方式畅游无限。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作文教学的评价与修改
“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凭改之方入耳。”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作文教学中,评改作文都是老师一人评,在作文本上一一修改后发给学生,学生往往只注重分数及评语,而且当学生看到评改后的作文已离写作时好几天,自然触动的作用不大。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学生的作文在多媒体上展示,让学生集体参与修改,在批改中共同发现问题,改正不足,提高能力。既可方便地进行增添、删除、调序、变换等修改,教师在全体学生修改评议的基础上,给学生指出错误和欠缺,而且还可通过变换字体、颜色或加入下划线等方法,点出优秀的词句、段落,引导学生品味自己创作的佳句佳作,使学生直观地感知修改过程,掌握修改方法。通过欣赏与评价,鼓励与表扬,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不知不觉地陶冶学生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高尚情操。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把作文教学带进一个新的时代。由于其动感强,色彩鲜艳,形式新颖,可视、可感、可记,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总之,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必将为小学生作文教学增添更多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