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广西防城港市,十万大山北麓,有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要人口的贫困县——上思。十年前,两广民进携手在这里开始了长期的支教助学历程。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全方位多形式的教育帮扶,为这个小县城带来了新的变化,也让当地百姓记住了一个名字——民进。
2004年以来,按照民进中央的有关部署和倡议,民进广东省委会与民进广西区委会(以下简称“两广民进”)精诚合作,在上思开展了一系列支教助学活动:连续3年开展“城乡少年手拉手”助学,连续4年举办6期“民进西部农村教师培训班”,创办了上思民族中学6届“瑶族女子班”、上思中学3届少数民族高中女子班,设立了系列奖学、奖教金……在瑶乡形成了一个由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全面覆盖的助学体系,谱写了一曲新时期民主党派爱心助学的动人之歌。十年来,两广民进在上思扶贫支教助学共投入资金和物品近500万元,培训教师1000多人次,奖助学金受惠学生达1800多人次。
瑶族女童喜圆求学梦
在上思,由于长期受“狗不耕田,女不读书”传统观念的影响,瑶族妇女受教育程度较低,读初中的已经很少,能读到高中的更是屈指可数。为改变当地瑶族的这种观念,推动上思民族教育的发展,两广民进决定在上思民族中学筹办“瑶族女子班”。
2008年9月,两广民进牵线搭桥、积极筹谋,佛山市生生水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锡标慷慨解囊捐款15万元,创立了首届“瑶族女子班”——“生生瑶族女子班”,56名瑶族女童幸运地走进上思县民族中学,圆了求学梦。首届瑶胞女子班的顺利开办,揭开了上思民族教育新的一页。经民进会员、社会爱心人士或团体奉献爱心,各方协调配合,2009年至今,第二届“广西鑫凤瑶族女子班”、第三届“香港德惠瑶族女子班”、第四届“香港福惠瑶族女子班”、第五届“林凯旋瑶族女子班”、第六届“香港福惠瑶族女子班”相继开班。6届瑶族女子班,共资助336名瑶族女童完成初中学业,资助金额近160万元。
为了让考上高中的瑶族女生继续完成学业,在两广民进的努力下,在社会人士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起,在上思中学连续开办3届“香港福惠少数民族女子高中班”,募资192万元,资助150名瑶族、壮族女生完成高中学业,使上思县实现了部分少数民族女生享受12年的免费教育。又设立总额16万元的“生生瑶族女子班升学奖学金”、24万元的“生生瑶族女子班大学生奖学金”,支持首届瑶族女子班的优秀学生升读职中、高中及大学。
除了资金支持,两广民进的帮扶还体现在全方位地关注瑶族女生的成长和发展。不仅组织会内专家为学生作了6次素质教育讲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还组织每届瑶族女子班学生到南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她们开阔眼界、启迪思维。正如上思县教育局局长廖汝挺所说,“其实最重要的不是给这些瑶族同胞多少钱,实际上是给了她们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改变了她们的观念,也改变了她们的命运”。6年来,瑶族女生的学习生活,备受各方关注。从民进中央领导到普通会员再到爱心人士,从慈善组织到各地企业再到当地政府部门,或亲赴看望关怀、或捐赠助学金、或捐助学习生活用品、或帮助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一点点爱心,如同涓涓细流,渐渐汇成海洋。爱的光芒,照亮了瑶族女生的求学路。
奖助学体系全面覆盖
作为一个自治区级的贫困县,上思迫切希望发展教育、振兴教育,却又受到教育基础薄弱、经济能力有限等各方面的制约。2004年至2006年,两广民进联合在上思开展3年的“城乡少年手拉手”助学活动,筹集15万元,每年捐助百名特困生完成中小学学业。这一活动,也拉开了两广民进上思联合支教助学的序幕。
此后,两广民进进一步加强协作。2007年,两广民进在调研中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上思县的初中优秀生源不断外流,上思中学中考成绩前150名的学生,留在上思中学继续就读高中的还不足10人。为了让更多上思学子实现“在自己的家门口考上自己心目中的大学”的愿望,同年,经两广民进牵线搭桥,香港直生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德惠基金会董事长黄中石倾囊相助,设立了“上思中学香港德惠奖学金”、“上思中学香港德惠高考状元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初高中学生及高考文理科状元,截至2013年,合计捐赠奖学金52万元。2012年,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又在南屏乡中心小学设立为期3年、共计21万元的“香港育秀奖学奖教金”,对优秀生和边远教学点的老师进行奖励。至此,加上瑶族女子班的各项资助,民进在上思的由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基础教育及高等教育全覆盖的助学体系已经形成。
两广民进深知,教育发展离不开教师队伍建设。2006年至2008年,两广民进发挥自身特色和人才资源优势,举办了6期“民进西部农村教师培训班”,其中4期为“请出来”——组织当地教师分赴中山、深圳参加学习培训,两期为“走进去”——组织广东的优秀教师、教育专家分两批赴上思开展支教培训,努力提高当地师资水平,为上思教育腾飞夯实基础。
山区民族教育谱新篇
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瞬,但在上思,十年的支教助学引起了巨变。
瑶族女子班开办前,受传统观念和家庭困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瑶族女孩的初中入学率一直在20%左右徘徊。2004年,全县初中适龄瑶族女孩共有53人,可在校读书的只有12人。近80%的瑶族女童小学毕业即辍学在家,甚至早早结婚,如同自己的母亲一样,日复一日在深山瑶寨辛勤劳作,直至终老。瑶族女子班开办后,瑶族女生在学校教育下的出色表现,使瑶族家长的“女不上学”的旧观念得到很大的转变,纷纷送女儿读书。到2013年秋季学期,上思瑶族女孩的初中入学率达到98.5%,巩固率达到95%。仅第一届瑶族女子班的学生,就创造了该县教育史上的三项纪录:2011年初中毕业的人数远远大于新中国成立以来该县瑶族女生初中毕业的总人数;考上高中的人数远远大于新中国成立以来该县瑶族女生考上高中的总人数;2014年考上大学的人数,远远大于有史以来该县瑶族女生考上大学的总人数,并实现了该县瑶族女生上全国重点大学零的突破。瑶族女生入学率的提高,也推动了瑶族男性适龄人口入学率的提高。瑶族女子班开办前,瑶族适龄男孩的初中入学率只有76%,到2013年已达到98.7%,巩固率达到86%。瑶族女子班的成功开办,改变了上思瑶族女孩的命运,在该县瑶族教育史上写下了崭新的一页。“瑶族女子班”和“少数民族女子高中班”的同心品牌效应正逐步凸显。
令人欣喜的是,两广民进在上思的其他支教助学活动,也已渐见成效。一系列支教活动,促进了当地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大大提高了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奖教金的发放更是激励了边远山区教师的教学热情。一系列奖学金的设立,极大地鼓舞了在读学生,在学校里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上思县初中优秀生源外流的现象也得到了改善。一系列助学金的设立,不仅解了困难学生家庭的燃眉之急,同时也激励他们用心学习、回报社会。近年来,上思中学的中考、高考均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本科上线率逐年提高。今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321人,是2010年的2.5倍,其中上一本线25人,比2010年翻了4倍,再创历史新高。全县教育不断攀上新的台阶。
十年帮扶,硕果累累。两广民进联合支教助学活动,不仅体现了民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责任和担当,体现了民进“立会为公、服务为本”的价值追求,也彰显了广大会员和社会人士的慈善之心和大爱情怀。十年上思支教助学,为民进社会服务工作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塑造了富有民进特色的支教助学帮扶模式,提升了民进组织的凝聚力,也为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搭建了公益事业平台,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了力量。2014年7月2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在“两广民进上思支教助学1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两广民进上思支教助学活动是民进发挥优势开展社会服务的成功典范”,给予本活动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上思支教助学的成效。
如今,爱心仍在传递,帮扶还在继续。两广民进将继续携手,凝聚力量、整合资源,将上思支教助学项目不断深化、落实。相信瑶族女童的求学梦将更加绚丽多彩,上思教育也将迎来更加明媚的春天。
2004年以来,按照民进中央的有关部署和倡议,民进广东省委会与民进广西区委会(以下简称“两广民进”)精诚合作,在上思开展了一系列支教助学活动:连续3年开展“城乡少年手拉手”助学,连续4年举办6期“民进西部农村教师培训班”,创办了上思民族中学6届“瑶族女子班”、上思中学3届少数民族高中女子班,设立了系列奖学、奖教金……在瑶乡形成了一个由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全面覆盖的助学体系,谱写了一曲新时期民主党派爱心助学的动人之歌。十年来,两广民进在上思扶贫支教助学共投入资金和物品近500万元,培训教师1000多人次,奖助学金受惠学生达1800多人次。
瑶族女童喜圆求学梦
在上思,由于长期受“狗不耕田,女不读书”传统观念的影响,瑶族妇女受教育程度较低,读初中的已经很少,能读到高中的更是屈指可数。为改变当地瑶族的这种观念,推动上思民族教育的发展,两广民进决定在上思民族中学筹办“瑶族女子班”。
2008年9月,两广民进牵线搭桥、积极筹谋,佛山市生生水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锡标慷慨解囊捐款15万元,创立了首届“瑶族女子班”——“生生瑶族女子班”,56名瑶族女童幸运地走进上思县民族中学,圆了求学梦。首届瑶胞女子班的顺利开办,揭开了上思民族教育新的一页。经民进会员、社会爱心人士或团体奉献爱心,各方协调配合,2009年至今,第二届“广西鑫凤瑶族女子班”、第三届“香港德惠瑶族女子班”、第四届“香港福惠瑶族女子班”、第五届“林凯旋瑶族女子班”、第六届“香港福惠瑶族女子班”相继开班。6届瑶族女子班,共资助336名瑶族女童完成初中学业,资助金额近160万元。
为了让考上高中的瑶族女生继续完成学业,在两广民进的努力下,在社会人士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起,在上思中学连续开办3届“香港福惠少数民族女子高中班”,募资192万元,资助150名瑶族、壮族女生完成高中学业,使上思县实现了部分少数民族女生享受12年的免费教育。又设立总额16万元的“生生瑶族女子班升学奖学金”、24万元的“生生瑶族女子班大学生奖学金”,支持首届瑶族女子班的优秀学生升读职中、高中及大学。
除了资金支持,两广民进的帮扶还体现在全方位地关注瑶族女生的成长和发展。不仅组织会内专家为学生作了6次素质教育讲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还组织每届瑶族女子班学生到南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她们开阔眼界、启迪思维。正如上思县教育局局长廖汝挺所说,“其实最重要的不是给这些瑶族同胞多少钱,实际上是给了她们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改变了她们的观念,也改变了她们的命运”。6年来,瑶族女生的学习生活,备受各方关注。从民进中央领导到普通会员再到爱心人士,从慈善组织到各地企业再到当地政府部门,或亲赴看望关怀、或捐赠助学金、或捐助学习生活用品、或帮助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一点点爱心,如同涓涓细流,渐渐汇成海洋。爱的光芒,照亮了瑶族女生的求学路。
奖助学体系全面覆盖
作为一个自治区级的贫困县,上思迫切希望发展教育、振兴教育,却又受到教育基础薄弱、经济能力有限等各方面的制约。2004年至2006年,两广民进联合在上思开展3年的“城乡少年手拉手”助学活动,筹集15万元,每年捐助百名特困生完成中小学学业。这一活动,也拉开了两广民进上思联合支教助学的序幕。
此后,两广民进进一步加强协作。2007年,两广民进在调研中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上思县的初中优秀生源不断外流,上思中学中考成绩前150名的学生,留在上思中学继续就读高中的还不足10人。为了让更多上思学子实现“在自己的家门口考上自己心目中的大学”的愿望,同年,经两广民进牵线搭桥,香港直生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德惠基金会董事长黄中石倾囊相助,设立了“上思中学香港德惠奖学金”、“上思中学香港德惠高考状元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初高中学生及高考文理科状元,截至2013年,合计捐赠奖学金52万元。2012年,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又在南屏乡中心小学设立为期3年、共计21万元的“香港育秀奖学奖教金”,对优秀生和边远教学点的老师进行奖励。至此,加上瑶族女子班的各项资助,民进在上思的由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基础教育及高等教育全覆盖的助学体系已经形成。
两广民进深知,教育发展离不开教师队伍建设。2006年至2008年,两广民进发挥自身特色和人才资源优势,举办了6期“民进西部农村教师培训班”,其中4期为“请出来”——组织当地教师分赴中山、深圳参加学习培训,两期为“走进去”——组织广东的优秀教师、教育专家分两批赴上思开展支教培训,努力提高当地师资水平,为上思教育腾飞夯实基础。
山区民族教育谱新篇
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瞬,但在上思,十年的支教助学引起了巨变。
瑶族女子班开办前,受传统观念和家庭困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瑶族女孩的初中入学率一直在20%左右徘徊。2004年,全县初中适龄瑶族女孩共有53人,可在校读书的只有12人。近80%的瑶族女童小学毕业即辍学在家,甚至早早结婚,如同自己的母亲一样,日复一日在深山瑶寨辛勤劳作,直至终老。瑶族女子班开办后,瑶族女生在学校教育下的出色表现,使瑶族家长的“女不上学”的旧观念得到很大的转变,纷纷送女儿读书。到2013年秋季学期,上思瑶族女孩的初中入学率达到98.5%,巩固率达到95%。仅第一届瑶族女子班的学生,就创造了该县教育史上的三项纪录:2011年初中毕业的人数远远大于新中国成立以来该县瑶族女生初中毕业的总人数;考上高中的人数远远大于新中国成立以来该县瑶族女生考上高中的总人数;2014年考上大学的人数,远远大于有史以来该县瑶族女生考上大学的总人数,并实现了该县瑶族女生上全国重点大学零的突破。瑶族女生入学率的提高,也推动了瑶族男性适龄人口入学率的提高。瑶族女子班开办前,瑶族适龄男孩的初中入学率只有76%,到2013年已达到98.7%,巩固率达到86%。瑶族女子班的成功开办,改变了上思瑶族女孩的命运,在该县瑶族教育史上写下了崭新的一页。“瑶族女子班”和“少数民族女子高中班”的同心品牌效应正逐步凸显。
令人欣喜的是,两广民进在上思的其他支教助学活动,也已渐见成效。一系列支教活动,促进了当地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大大提高了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奖教金的发放更是激励了边远山区教师的教学热情。一系列奖学金的设立,极大地鼓舞了在读学生,在学校里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上思县初中优秀生源外流的现象也得到了改善。一系列助学金的设立,不仅解了困难学生家庭的燃眉之急,同时也激励他们用心学习、回报社会。近年来,上思中学的中考、高考均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本科上线率逐年提高。今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321人,是2010年的2.5倍,其中上一本线25人,比2010年翻了4倍,再创历史新高。全县教育不断攀上新的台阶。
十年帮扶,硕果累累。两广民进联合支教助学活动,不仅体现了民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责任和担当,体现了民进“立会为公、服务为本”的价值追求,也彰显了广大会员和社会人士的慈善之心和大爱情怀。十年上思支教助学,为民进社会服务工作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塑造了富有民进特色的支教助学帮扶模式,提升了民进组织的凝聚力,也为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搭建了公益事业平台,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了力量。2014年7月2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在“两广民进上思支教助学1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两广民进上思支教助学活动是民进发挥优势开展社会服务的成功典范”,给予本活动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上思支教助学的成效。
如今,爱心仍在传递,帮扶还在继续。两广民进将继续携手,凝聚力量、整合资源,将上思支教助学项目不断深化、落实。相信瑶族女童的求学梦将更加绚丽多彩,上思教育也将迎来更加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