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个孩子让我心疼
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会真切体会到他们的种种无奈和放弃的行为。我接手的这个班里有一个孩子的眼神留给我深刻的印象:那个孩子的深深孤独,从他的眼神中清晰地流露出来,带着疑惑我问了原先教他的老师。得到的回答是:他可能是非婚生子的孩子,爸爸在国外不肯认他,母亲也是被人包养起来。令我无比震惊!他不能负责地去学习,可是从他来到这个世界,他的父亲就没有对他负责任。“人海茫茫。亲人遥远,世间冷酷,寻找真爱”这是它在桌上写下的一段话。带着心灵的创伤,带着对世界的仇恨一路走来,有多少动力来生存和奋斗,学习只是一种形式,证实自己还是正常的人罢了。对他我是深怀同情的,我只希望通过我对他的关注让他感受到一点温暖,在数学的学习中找到一点乐趣。期末考试他及格了我为他由衷地高兴。
不应要求学生是完美的
没有完美的生命体,没有完美的教师,也没有完美的学生,但每个个体都可以发展,不要用现在人的一些行为来推测他的未来,其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样的话被很多老师奉为至理明言。试想若孩子们都不能改变,不会发展那么我们老师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每个生命体。他同样会体会到你没有看扁他,而是很高看他,他会尽全力表现自己,这样的积累会令旁人刮目相看,“人都是会变的”这句话不应只理解为感情的转移,更多的应认为人是在發展的,思想会愈加成熟和完美。理解每个是受环境的影响才造就心态的不平衡,做出叛逆的行为,有的人一直处于令人忽视的地位,他的夸张做法只是为了引人注意。
在我班上那个打扮得花里胡哨的女生几乎没有老师喜欢她,总喜欢粘着男生,又喜欢说人坏话。对她得评价是“人又蠢又多事,经常背后说人闲话,真令人讨厌”。可我发现她的作业一直比较工整,上数学课也装出认真听课的样子,其实她的基础很差很多都听不懂,我平均每三天会在班里表扬她一次,虽然她很笨,连我自己都没信心她会进步。但事实上她进步了,作业质量提高了,成绩也渐渐能及格了。我想以前她总是难以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内心充满叛逆,也不愿去用心学习,当有人认可她时,她就能充满激情地去学习了。
让孩子享受教育
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一届不如一届,问题应该出在学生身上,社会和网络也有责任,家长的娱乐和应酬太多,有些教师的拜金主义和攀比思想都在腐蚀着教次,再多一次也不嫌多,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爱与欣赏和完全地接纳,老师无条件地爱着孩子们,能包容他们的一些缺点,通过单独谈心鼓励其改进。学生也会因为老师不喜欢他这样做而努力改变。成人都常说:“人无完人”更何况孩子们,孩子们都会有缺点,只有爱的力量会使在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自觉自愿地完善自己,并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周围充满关爱,在身体健康成长的同时,心灵也在有精神营养的充足供应下健康成长。现代科学认为:拥有健康的人格比健康的身体更加重要。教育若能够给予孩子面对生活中挫折的勇气,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非常成功的。
当孩子在每天的学习中都感到始终有一双眼睛在注视他,他意识到自己微小的进步都会被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表扬在班里。他会涌起把事情做好的冲动。当老师为孩子们的小小进步而高兴时,对孩子们也是一种巨大的鼓舞。这就是爱的力量。
我对自己的课代表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以前我刚接一个班后,对课代表提出要求后就希望他们一下做好,要是没做好我一定会批评他们,基本上很少表扬,我的心态就是:这是他们应该做的,没什么好表扬或感谢的。今年我完全改变了心态,有一个班是我当班主任,科代送作业很及时,工作也很主动,我在班里表扬了他们几次。另一个班的科代常常送作业很晚,还没查清。我几次想说他们,还是忍住了,后来有一天两个女生科代准时地将作业送来了,我高兴地感谢他们,抓着她们胳膊说:“你们太棒了!”从那以后她们就常常及时地送来作业,我夸她们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了。有几次我又在班里表扬了她们。我们的感情在渐渐加深,她们在做这份科代工作中也体会到了快乐。感恩之心。能够不去指责,不用批评就能解决学生的缺点问题促进学生改进,这是一种教育的艺术,懂得把握时机且有一颗充满爱的心去对待每个孩子,去对待自己每一天的工作,我想你在看每个孩子的时候,他们的表情和眼睛也会告诉你,他们也同样喜欢你,那么爱你。
教师对儿童的爱是一种睿智的爱——是我们的教育修养和思想感情的顶峰,是充盈着深沉的思考和丰富的思想的高尚的感情。所以,我们要爱学生,并不是爱学生现在这个杂草丛生的心灵和举止粗野的行为,而应该爱的是他将要成为的那个样子——也就是,爱学生荡涤了伪善的真诚笑容,爱学生剔除了糟粕的心灵,爱学生闪耀着人性之光的行为,爱学生对生命的敬畏,爱学生对自由和思想的崇尚,爱学生对宽容虔诚的拥有。
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会真切体会到他们的种种无奈和放弃的行为。我接手的这个班里有一个孩子的眼神留给我深刻的印象:那个孩子的深深孤独,从他的眼神中清晰地流露出来,带着疑惑我问了原先教他的老师。得到的回答是:他可能是非婚生子的孩子,爸爸在国外不肯认他,母亲也是被人包养起来。令我无比震惊!他不能负责地去学习,可是从他来到这个世界,他的父亲就没有对他负责任。“人海茫茫。亲人遥远,世间冷酷,寻找真爱”这是它在桌上写下的一段话。带着心灵的创伤,带着对世界的仇恨一路走来,有多少动力来生存和奋斗,学习只是一种形式,证实自己还是正常的人罢了。对他我是深怀同情的,我只希望通过我对他的关注让他感受到一点温暖,在数学的学习中找到一点乐趣。期末考试他及格了我为他由衷地高兴。
不应要求学生是完美的
没有完美的生命体,没有完美的教师,也没有完美的学生,但每个个体都可以发展,不要用现在人的一些行为来推测他的未来,其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样的话被很多老师奉为至理明言。试想若孩子们都不能改变,不会发展那么我们老师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每个生命体。他同样会体会到你没有看扁他,而是很高看他,他会尽全力表现自己,这样的积累会令旁人刮目相看,“人都是会变的”这句话不应只理解为感情的转移,更多的应认为人是在發展的,思想会愈加成熟和完美。理解每个是受环境的影响才造就心态的不平衡,做出叛逆的行为,有的人一直处于令人忽视的地位,他的夸张做法只是为了引人注意。
在我班上那个打扮得花里胡哨的女生几乎没有老师喜欢她,总喜欢粘着男生,又喜欢说人坏话。对她得评价是“人又蠢又多事,经常背后说人闲话,真令人讨厌”。可我发现她的作业一直比较工整,上数学课也装出认真听课的样子,其实她的基础很差很多都听不懂,我平均每三天会在班里表扬她一次,虽然她很笨,连我自己都没信心她会进步。但事实上她进步了,作业质量提高了,成绩也渐渐能及格了。我想以前她总是难以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内心充满叛逆,也不愿去用心学习,当有人认可她时,她就能充满激情地去学习了。
让孩子享受教育
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一届不如一届,问题应该出在学生身上,社会和网络也有责任,家长的娱乐和应酬太多,有些教师的拜金主义和攀比思想都在腐蚀着教次,再多一次也不嫌多,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爱与欣赏和完全地接纳,老师无条件地爱着孩子们,能包容他们的一些缺点,通过单独谈心鼓励其改进。学生也会因为老师不喜欢他这样做而努力改变。成人都常说:“人无完人”更何况孩子们,孩子们都会有缺点,只有爱的力量会使在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自觉自愿地完善自己,并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周围充满关爱,在身体健康成长的同时,心灵也在有精神营养的充足供应下健康成长。现代科学认为:拥有健康的人格比健康的身体更加重要。教育若能够给予孩子面对生活中挫折的勇气,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非常成功的。
当孩子在每天的学习中都感到始终有一双眼睛在注视他,他意识到自己微小的进步都会被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表扬在班里。他会涌起把事情做好的冲动。当老师为孩子们的小小进步而高兴时,对孩子们也是一种巨大的鼓舞。这就是爱的力量。
我对自己的课代表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以前我刚接一个班后,对课代表提出要求后就希望他们一下做好,要是没做好我一定会批评他们,基本上很少表扬,我的心态就是:这是他们应该做的,没什么好表扬或感谢的。今年我完全改变了心态,有一个班是我当班主任,科代送作业很及时,工作也很主动,我在班里表扬了他们几次。另一个班的科代常常送作业很晚,还没查清。我几次想说他们,还是忍住了,后来有一天两个女生科代准时地将作业送来了,我高兴地感谢他们,抓着她们胳膊说:“你们太棒了!”从那以后她们就常常及时地送来作业,我夸她们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了。有几次我又在班里表扬了她们。我们的感情在渐渐加深,她们在做这份科代工作中也体会到了快乐。感恩之心。能够不去指责,不用批评就能解决学生的缺点问题促进学生改进,这是一种教育的艺术,懂得把握时机且有一颗充满爱的心去对待每个孩子,去对待自己每一天的工作,我想你在看每个孩子的时候,他们的表情和眼睛也会告诉你,他们也同样喜欢你,那么爱你。
教师对儿童的爱是一种睿智的爱——是我们的教育修养和思想感情的顶峰,是充盈着深沉的思考和丰富的思想的高尚的感情。所以,我们要爱学生,并不是爱学生现在这个杂草丛生的心灵和举止粗野的行为,而应该爱的是他将要成为的那个样子——也就是,爱学生荡涤了伪善的真诚笑容,爱学生剔除了糟粕的心灵,爱学生闪耀着人性之光的行为,爱学生对生命的敬畏,爱学生对自由和思想的崇尚,爱学生对宽容虔诚的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