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探寻杭州的酒文化

来源 :杭州·生活品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c123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杭州是世界闻名的“茶都”,因为它有香郁、甘醇、沁人心脾的龙井茶。俗说“烟酒不分家”,又说“茶酒都是礼”,有烟有茶岂能无酒?杭州的酒到底在哪里?自古至今,杭州出的什么酒才是真正的“杭酒”?这个问题是我多年来的一桩心事。寻寻觅觅,四处求索,总想找到一个理想的答案。天从人愿,终于在号称“百科全书”的《红楼梦》中有了一点线索。
  《红楼梦》虽然没有罗列一系列酒名,但纵观全书可以发现并断定,贾府平时开宴或小聚主要喝的是绍兴酒。第三十八回,写大观园里的螃蟹宴。丫鬟看见林黛玉要饮酒,忙着走上来斟。黛玉道:“你们只管吃去,让我自斟,这才有趣儿。”说着便斟了半盏,看时却是黄酒,因说道:“我吃了一点子螃蟹,觉得心口微微的疼,须得热热的喝口烧酒。”宝玉忙道:“有烧酒。”众所周知,中国酒以颜色分类,则主要有黄、白两大类。白酒主要指烧酒,即高粱酒;黄酒则指米酒。以黄酒佐螃蟹,是金秋时节的最佳食品,但弱不禁风的林黛玉脾胃不好,又怕螃蟹性寒,需要喝一口热热的烧酒,可见黄酒是指低度(15—18度)的绍兴酒无疑。同回写凤姐吩咐丫头:“把酒烫的滚热的拿来。”当然,烧酒是不需要烫得滚热的喝的,只有黄酒,即绍兴酒才需要烫热喝。贾府习惯于喝黄酒,只有在特殊需要时才叫人取烧酒来。
  《红楼梦》里“黄汤”一词出现颇多,第四十四回写凤姐生日那天,她撞见贾琏与鲍二家的幽会,发生了一场醋海风波,闹得天翻地覆。后来贾琏认错谢罪,贾母啐他道:“下流东西,灌了黄汤,不说安分守己的挺尸去,倒打起老婆来了。”这里,“黄汤”即指黄酒。但“黄汤”含有贬义,多数出于憎恶者或后悔者之口,第四十五、七十一、七十九等回均有出现,这里就不赘述了。“黄汤”也可是酒的泛称,但喝白酒绝不可能被说成“喝黄汤”。清代以降,绍兴酒通行全国,其名最著,所以黄酒也就成为绍兴酒的代名词。
  第六十三回,群芳开夜宴时,宝玉与袭人商议“晚间吃酒”,袭人说:“我和平儿说了,已经抬了一罐好绍兴酒藏在那边了。”这是书中具体写到的一个酒名,也是为以上“黄酒”“黄汤”做注脚。因为宝玉关心吃酒的事,所以袭人特别说明酒名,而且是好绍兴酒,让他放心,足见绍兴酒在宝玉心中的地位以及在当时社会上的身价。作者把自己家里的现实素材和个人的生活经验写入小说,这是极为常见的现象。
  绍兴酒的产地是会稽郡山阴县,古称“山阴酒”。山阴与杭州仅一江之隔,其酒成为杭州人喜欢的饮品是很自然的。但古之杭州虽然地属“吴头越尾”,但因有钱江之隔,其风土人情也便自成格局。由此想来,绍兴酒也就是杭州酒了。但这根本不可能。《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写荣国府除夕之夜,宴饮屠苏酒的情景:“长幼挨次受礼毕,摆上合欢宴来,男东女西归坐,献屠苏酒……”可见,这屠苏酒是古代农历元旦合家团聚时共饮的吉祥酒,这是不是就是古代的杭酒呢?
  在《红楼梦》之前,当过杭州“市长”的北宋诗人苏东坡是一个出色的美食家,著有《菜羹赋》《酒经》《老饕赋》等饮食著作,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还特别写到了屠苏酒,诗云:“且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这里,屠苏酒与江浙一带有不解之缘,于此显见。同时代的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安石《元旦》诗有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显然也是酒名。
  据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等书记载,饮屠苏酒的次序与平日由长及幼相反,而是按年龄由小而大,由幼而长。据说,饮此酒可去风、驱邪、却病、延年。这一风俗与功效,是否在“临安三志”中也有提及,尚可查考。
  如今屠苏酒已经失传,笔者有心查考,久经磨难,仅得以下三条资料:
  一、方以智的《通雅》说:屠苏“盖阔叶草也……呼大叶似蒿者为头苏,头苏音近”。可想屠苏是艾蒿一类稍有刺激性和香味的草。
  二、明龚廷贤《寿世保元》也载:将白术、桔梗、防风、川椒等几味中药捣碎盛于红绢小囊中,于冬月晦日悬沉井中,及泥,至正月元旦早晨出药置酒中,这酒想来便是从浙东运河运到杭州的绍兴酒了。但药方中没有屠苏,只说在饮时需在名为屠苏的“羽帐”之东,向着原来居住的宅户饮,这不过是古代的饮酒之俗罢了。
  三、1995年访日时,我的日本友人说,在中国早已失传的屠苏酒却已在日本开花结果,不仅有屠苏酒,还有“屠苏散”和“屠苏延命散”。因此,笔者托他从日本查找屠苏酒方,现已知该方一共有七味中药:屠苏、防风、桔梗、白术、肉桂、山椒、陈皮。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薛宝钗以螃蟹为题作诗一首,被众人赞誉为食螃蟹的绝唱。诗为: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其实,宝钗的诗也只不过写出了南方食蟹之俗,醋添味,姜暖胃,酒除寒,菊涤腥,文学作品是某地现实生活的反映,持螯赏桂就是江南特别是盛行食蟹之嗜的杭嘉湖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这也是《红楼梦》作者深知南方食蟹之俗而“轻车熟路”之笔,不然,凭空写不出这样生动而精彩的诗文。新兴的土默热红学早就从作品的内容和情节推论出它的原创者不是曹雪芹,而是《长生殿》的作者、杭州大剧作家洪昇。
  同样,屠苏酒为杭酒的名品也是南方特别是杭州的饮食习俗,至少它是一条重要的线索。弘扬与发展杭州酒文化,把它作为一个品牌也很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其他文献
据统计,2014年杭州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301.1亿元,同比增长24.2%,市区商品住房成交76673套,成交面积847.9万平方米。可见,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商品房预售已经成为房地产交易的主要途径,也是房地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建设部1994年颁发的《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等现有法规,虽然对商品房预售资金有所规范,但过于原则,适应性不强,缺乏操作性。加强完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确保商品
“这样的公益活动仿佛又让人回到了‘物物交换’的社会,简单、和谐,而且换一份‘肉肉’在办公桌上又能愉悦心情,何乐而不为!”近日,坤和楼宇社区第四届“图书换绿植”活动在坤和
穿过余杭老镇往北前行一段路,在一丁字路口折向西上了一条水杉路,路虽狭窄却异常平直,两边的水杉苍翠挺拔,高耸入云。路的尽头迎来一个村庄,名曰祝园村。穿过村子,远远看见静静地匍伏在大坝上的“甘岭水库”四个大字。这里就是座落于杭州西部约十五公里的大禹谷。传说大禹治水足迹亦曾到过此处,留有治水台、系船坞等,此谷因以得名。  大禹谷风景,现今知晓的人还不多,因而除了这水库,人力留下的痕迹很少,山体植被完好无
金秋十月的杭州,有两条消息几乎是同步接收的。一是获得2015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是美国学者安格斯·迪顿,他的主要成就是关注如何帮助更多的人摆脱贫困、“逃离不平等”。二是
杭州孤山是我一直不愿意谈的话题,不是因为无话,而是因为口吃。不是因为不爱,而是会控制不好节奏,本想刹车却一脚油门,最后会无可奈何地冲到西湖里。  孤山不是我不想写,而是火候还没有到。  大学第一学期的时候,我几乎每天两次路过孤山,因为那时我是个走读生,我借助在家住孤山隔壁的亲戚家里,那时我在学习写诗。奇怪的是,那时我对孤山是不屑的,我总是这样想:这么矮的山也配叫山吗?  偶尔的一两个星期天,为了找
摘要: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相当深厚的文化底蕴,凝聚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传承着多种多样的传统工艺,沉淀着特定时代的审美观,映射着时代特有的文化生活,曾经在世界文明史上熠熠生辉。  关键词:紫砂;工艺;传承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396-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塑料制品、玻璃制品等工业材料的普及,使得
蓑衣现在难得见了,蓑衣饼还能见到。  打着雨伞去寻幽访古,眼前却都是时尚人,四面也都是摩登景。仿古建筑青砖黑瓦,旧时苔痕旧时雨。屋角一丛绿芭蕉,叶上噼噼啪啪落着,还是几百年前的雨滴。  满街花雨伞。若有人头戴箬笠,身披蓑衣而来,当可一喜。  折身走进一间茶店。脱下淌水的蓑衣,在茶桌前坐了,呼店小二上一壶热茶。哦,再来四只蓑衣饼。  蓑衣饼其实不叫蓑衣饼了,叫酥油饼。音差不多,意思是一样的。店小二一
摘要:在我国传统艺术文化中,紫砂壶作为一件陶都界的奇葩享誉盛名。它和书画作品不一样,紫砂壶的创作不仅需要作者了解紫砂壶的创作内涵、紫砂壶的成型原理,更需要作者的细心、认真、精心。知晓紫砂的文化内涵,才能创作出一件令人称赞的紫砂壶器。  关键词:紫砂泥;外形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395-1  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紫砂俨然不仅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