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穿支皮瓣对前臂和手部电击伤创面的美学修复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游离穿支皮瓣在前臂和手部电击伤创面美学修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前臂、手部电击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20例,男18例,女2例,年龄20~50岁;皮肤缺损面积7 cm×5 cm~18 cm×8 cm。均采用跨区吻合血管的游离肌皮穿支单叶几何图形皮瓣移植修复。其中10例采用携带感觉神经的旋股外侧动脉穿支皮瓣,10例采用携带感觉神经的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皮瓣切取面积8 cm×6 cm~20 cm×9 cm。供区10例采用美容缝合直接关闭,10例植皮修复。

结果

20例移植皮瓣完全成活,其中1例术后第2天发生动脉危象,经及时手术探查,吻合血管后皮瓣成活。术后随访1~36个月,手掌、前臂外形基本满意,携带的感觉神经术后恢复大部分触觉、痛觉及温度觉,皮瓣两点辨距觉9~11 mm,术后功能恢复满意。供区愈合良好无明显瘢痕,无功能障碍。

结论

游离穿支皮瓣具有供区隐蔽、血供可靠、皮瓣质地近似、耐磨性好的优点,是手掌及前臂分区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美学修复及功能重建的理想方法之一。

其他文献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主要衣壳蛋白由晚期基因(late gene 1,L1)表达,可以自发组装成病毒样颗粒(virus like particle,VLP)且具有良好免疫原性而被用于HPV免疫致病机制及HPV疫苗的研究。然而,现有以L1为基础的疫苗存在一定局限性,如L1蛋白表达量低、纯化过程复杂使得疫苗产量较低;L1蛋白中和抗体为HPV型特异而不同型HPV
目的评价3~7岁儿童同时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23)和流感病毒裂解疫苗(TIV)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招募3~7岁健康儿童,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种PPV23(PPV23组)、TIV(TIV组)以及同时接种PPV23和TIV(联合组),并随访1年。结果本研究共招募1 035人,其中PPV23组327人,TIV组348人,联合组360人。联合组的7种肺炎球菌血清型几何平均浓度(GMC)与
目的探讨大鼠大脑皮层是否存在间充质干细胞(mesechymal stem cells,MSCs)特性的细胞。方法用Ⅱ型胶原酶消化大鼠的大脑皮层使其成为单个细胞,按MSCs培养方法培养,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MSCs特异性表面分子的表达,在诱导培养体系中鉴定其是否具有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的功能,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ymphocyte transformation test,LTT
目的建立并评估一种快速鉴定分枝杆菌的多重PCR法,为结核病的快速病原诊断提供技术手段。方法选取16S rRNA、Rv0577、RD9和mtbk_20680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经条件优化,建立多重PCR方法。对非洲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卡介苗(BCG)菌株、7种常见的非结核分枝杆菌(NTM)、7种常见的呼吸道病原菌和甘肃省93株结核分枝杆菌(MTB)临床分离株进行检测鉴定,评价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
目的观察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异常表达对手足口病(HFMD)免疫功能状态的评估,以及对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和临床预后的指导价值。方法招募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普通型HFMD患儿100例,重型和危重型HFMD患儿分别为80例和32例,4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入组病例根据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表达测定值,分为DR抑制组(HLA-DR<30%)和DR正常组(HLA
目的分析2016—2018年贵州省食源性沙门氏菌血清型分布和耐药特征,为其监测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使用沙门氏菌诊断血清经玻片凝集法鉴定菌株血清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和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2016—2018年贵州省170株食源性沙门氏菌共分为35种血清型,有6种血清型在食品和病例中均有分布;食品中以
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 PD-1/PD-L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 4,CTLA-4)是目前获批的主要免疫检查点,这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是一种新型的单克隆抗
期刊
目的探讨完全扩张法耳再造术中残耳组织的利用方法。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完成单侧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完全扩张法耳再造术156例,男106例,女50例,年龄7~50岁,平均13.6岁。手术分三期完成,一期扩张器置入术,二期耳再造术,半年后行三期再造耳廓修整术,根据小耳畸形类型及残耳形态设计手术方案,充分利用残耳进行耳垂及耳廓下部的重建(包括耳轮、对耳轮、耳甲
Gasdermin家族蛋白(GSDMs)包括人类的6种蛋白GSDMA、GSDMB、GSDMC、GSDMD、GSDME、DFNB59和小鼠的10种蛋白GSDMA1~3、GSDMC1~4、GSDMD、GSDME、DFNB59,可能参与了上皮细胞发育、凋亡、炎症、癌变及免疫相关性疾病等多个生理和病理过程。最新研究发现GSDMD是细胞焦亡中炎性caspase的关键底物,其N端结构域和C端结构域分别具有成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