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双能量单期增强扫描检查对食管癌患者辐射剂量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ex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单期增强扫描检查对食管癌患者辐射剂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大学丽水医院收治的56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随机区组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行双源CT双能量单期增强扫描检查)和对照组(行常规双期增强CT扫描检查)。肿瘤TNM分期标准参照2009年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第7版食管癌TNM分期标准。由两名观察者独立阅片。参照2009年AJCC第7版食管癌治疗标准,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或姑息性手术,术后辅助放、化疗。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治疗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3月。观察指标:(1)肿瘤T、N、M分期一致性。(2)肿瘤T、N、M分期准确率(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3)CT扫描辐射剂量。(4)治疗及随访情况。采用κ检验一致性。κ≥0.75为一致性较好,0.40≤κ<0.75为一致性一般,κ<0.40为一致性较差。计数资料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5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1)肿瘤T、N、M分期一致性: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顺利完成CT检查。两名观察者对50例患者行肿瘤T、N、M分期一致性均为一般(κ=0.452,0.618,0.729,P<0.05)。其中肿瘤N、M分期一致性优于T分期。(2)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行CT检查肿瘤T分期准确率分别为72%和76%,N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8%和84%,M分期准确率分别为92%和88%。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0,0.37,0.50,P>0.05)。(3)CT扫描辐射剂量: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CTDIvol分别为(10.35±2.01)mGy和(3.55±0.60)mGy,DLP分别为(400.63±34.13)mGy·cm和(140.66±10.89)mGy·cm,有效辐射剂量E分别为(5.61±0.47)mSv和(1.98±0.17)mSv。两组患者CTDIvol和有效辐射剂量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23,36.30,P<0.05)。(4)治疗及随访情况:50例患者中,43例在我院接受治疗,其中32例行根治性手术(11例术后行辅助化疗),6例行姑息性手术,3例单纯行放疗,2例单纯行化疗。43例患者中,36例获得治疗后随访,随访时间为3~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随访期间,患者1年生存率为61.1%。

结论

食管癌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单期增强扫描检查,不降低肿瘤TNM分期准确率,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其他文献
目的系统评价术前TACE对可切除性肝细胞癌围术期安全性的影响。方法以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前化疗栓塞、经动脉化疗栓塞、liver cancer、hepatocellular carcinoma、liver resection、hepatectomy、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pre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婴幼儿型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中细胞外基质结构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和分布,探讨基质结构蛋白和MMP-9在IH中潜在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血管瘤标本,经HE染色和Glut-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确诊为IH;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MaxVision法检测各标本中Ⅳ型胶原
目的探讨镇静下B型超声引导下低浓度平阳霉素注射微创治疗软组织淋巴管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1 110例软组织淋巴管瘤患儿,年龄1个月~17岁8个月。病变类型:大囊型淋巴管瘤(囊状水瘤)233例、小囊型淋巴管瘤391例、海绵状淋巴管瘤247例、混合型淋巴管瘤224例、弥漫性淋巴管瘤15例。基础麻醉下行B型超声引导下低浓度平阳霉素注射微创治疗,大囊及小囊性淋巴管瘤浓度为0.4 mg/ml囊内注入,海绵
目的探讨食管空肠π吻合在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5—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游离食管和胃,清扫淋巴结,行食管空肠π吻合,再行肠肠吻合完成腹腔镜下消化道重建。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中转开腹情况、手术时间、食管空肠π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2)术后情况:术
目的分析新生儿长期发热病因,以期为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新生儿中心住院,且符合新生儿长期发热纳入标准,对患儿一般情况及病
医源性胆管损伤恰当的手术修复时机是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关键因素,损伤局部的炎症反应状态与远期胆管狭窄明确相关。笔者从医源性胆管损伤修复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损伤动物模型探讨胆管损伤组织病理学改变过程,结合现有临床研究证据探讨如何提高术中修复率。对合适的病例,术前主动控制局部炎症反应和全身管理十分重要,为行早期修复创造条件。同时,修复时机的选择应兼顾个体化原则,对合并血管损伤或污染严重患者仍应行延迟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