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画数学”即面对问题教师不急于让学生口头表达,而是让其先静下心来思考,并想办法用自己的方式在练习纸上“画”出来。这种“画”能够画出生成、凸显学生主体,画出学法、渗透数学思想,画出思考、实现创意表达。而“话数学”是在“画”完之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表达出来。这种“话”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说得规范(准确地说、规范地说),体验说的过程(自信地说、大胆地说),鼓励说得新颖(思考地说、质疑地说)。
关键词:小学数学;画数学;话数学;6的乘法口诀;教学思考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17-0068-02
“乘法口诀”是小学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许多教师认为,口诀只是单纯为了计算而存在。于是“熟记口诀”和“用口诀计算题目”成为他们建构课堂的两个核心重点。“6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是在学生已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乘法口诀的含义,怎样编乘法口诀,都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许多教师在“6的乘法口诀”教学中,往往复制了前面的口诀教学方法,让学生观察图意,顺次求出“1个6,2个6……6个6”,接着试编口诀、记忆口诀,最后运用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我认为这样学生上课获得的只是乘法口诀数量的增多,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而对口诀的整体的分析以及乘法表的扩充等都无从谈起。所以,我经过精心构建口诀教学新格局“6的乘法口诀一课”,突破了“乘法口诀”的传统教学模式,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活动一:猜测(说数学)
学生随意大声说1-5的乘法口诀。
师:根据1-5的乘法口诀,请你推测一下6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生:6句。
师:对了,你知道是哪几句吗?
生:我知道,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师:了不起,咱们都还没学过,你们就已经知道啦。
活动二:验证(“画”“话”结合)
1.师:出示操作验证要求:①每人任意选择一句口诀,把它写在白纸上。②用你喜欢的图形表示出这句口诀,想怎么画就怎么画。③列出乘法算式,算一算结果正确吗?
2.学生独立画图操作,并列算式验证,教师巡视,给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3.组内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画的,怎样理解这些口诀的。
4.小组汇报。
生1(投影图画):我们组共选了四句口诀,第一句是“四六二十四”,每堆画四个○,画六堆,表示6个4;也可以表示每堆画六个,画四堆,表示4个6。所以四六二十四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为6x4=24或4x6=24(教师板书算式)。第二句口诀是“二六十二”,……(同上)第三句口诀是“一六得六”,……(同上)第四句口诀是“六六三十六”,每堆画六个○,画六堆,表示6个6。所以六六三十六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为6×6=36。(教师板书算式)
生2(投影图画):我们组研究的不一样口诀是“三六十八”。每堆画三个△,画六堆,表示6个3;也可以表示每堆画六个△,画三堆,表示3个6。所以三六十八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为6×3=18或3×6=18(教师板书算式)
生3(投影图画):我们组选了“五六三十”这句口诀。每堆画五个○,画六堆,表示6个5;也可以表示每堆画六个○,画五堆,表示5个6。所以五六三十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为6×5=30或5×6=30(教师板书算式)
活动三:补全乘法表(说数学)
师:将我们刚才写出的乘法算式放进乘法表,你会算吗?
师:你有发现吗?
学生纷纷举手,说自己的发现。
“画数学”就是让学生在画画的过程中,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课通过让学生边画图边编口诀并写出乘法算式这一探究活动,学生了解了乘法口诀的意义,经历了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知道了乘法口诀可以解决哪些数学问题等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从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的转变,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智力还得到了开发。
“话数学”是在“画”完之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表达出来。传统的数学教学是一种模仿学习,学生缺少创造力。而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更应该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本课教学中运用先“画数学”再“话数学”这一方法时,能让具有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在画的过程中都有机会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而不是用统一的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
我从实践中发现,学生在画的过程中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出“新点子”;爱标新立异发表不同的见解等。
[责任编辑 高洁]
关键词:小学数学;画数学;话数学;6的乘法口诀;教学思考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17-0068-02
“乘法口诀”是小学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许多教师认为,口诀只是单纯为了计算而存在。于是“熟记口诀”和“用口诀计算题目”成为他们建构课堂的两个核心重点。“6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是在学生已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乘法口诀的含义,怎样编乘法口诀,都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许多教师在“6的乘法口诀”教学中,往往复制了前面的口诀教学方法,让学生观察图意,顺次求出“1个6,2个6……6个6”,接着试编口诀、记忆口诀,最后运用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我认为这样学生上课获得的只是乘法口诀数量的增多,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而对口诀的整体的分析以及乘法表的扩充等都无从谈起。所以,我经过精心构建口诀教学新格局“6的乘法口诀一课”,突破了“乘法口诀”的传统教学模式,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活动一:猜测(说数学)
学生随意大声说1-5的乘法口诀。
师:根据1-5的乘法口诀,请你推测一下6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生:6句。
师:对了,你知道是哪几句吗?
生:我知道,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师:了不起,咱们都还没学过,你们就已经知道啦。
活动二:验证(“画”“话”结合)
1.师:出示操作验证要求:①每人任意选择一句口诀,把它写在白纸上。②用你喜欢的图形表示出这句口诀,想怎么画就怎么画。③列出乘法算式,算一算结果正确吗?
2.学生独立画图操作,并列算式验证,教师巡视,给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3.组内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画的,怎样理解这些口诀的。
4.小组汇报。
生1(投影图画):我们组共选了四句口诀,第一句是“四六二十四”,每堆画四个○,画六堆,表示6个4;也可以表示每堆画六个,画四堆,表示4个6。所以四六二十四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为6x4=24或4x6=24(教师板书算式)。第二句口诀是“二六十二”,……(同上)第三句口诀是“一六得六”,……(同上)第四句口诀是“六六三十六”,每堆画六个○,画六堆,表示6个6。所以六六三十六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为6×6=36。(教师板书算式)
生2(投影图画):我们组研究的不一样口诀是“三六十八”。每堆画三个△,画六堆,表示6个3;也可以表示每堆画六个△,画三堆,表示3个6。所以三六十八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为6×3=18或3×6=18(教师板书算式)
生3(投影图画):我们组选了“五六三十”这句口诀。每堆画五个○,画六堆,表示6个5;也可以表示每堆画六个○,画五堆,表示5个6。所以五六三十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为6×5=30或5×6=30(教师板书算式)
活动三:补全乘法表(说数学)
师:将我们刚才写出的乘法算式放进乘法表,你会算吗?
师:你有发现吗?
学生纷纷举手,说自己的发现。
“画数学”就是让学生在画画的过程中,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课通过让学生边画图边编口诀并写出乘法算式这一探究活动,学生了解了乘法口诀的意义,经历了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知道了乘法口诀可以解决哪些数学问题等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从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的转变,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智力还得到了开发。
“话数学”是在“画”完之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表达出来。传统的数学教学是一种模仿学习,学生缺少创造力。而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更应该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本课教学中运用先“画数学”再“话数学”这一方法时,能让具有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在画的过程中都有机会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而不是用统一的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
我从实践中发现,学生在画的过程中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出“新点子”;爱标新立异发表不同的见解等。
[责任编辑 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