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实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b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一个根奉措施。一堂课有效性的高低应关注学生学了多少,哪些能力、技能得到了提高,学生是否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而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既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物理学的研究手段。在物理教学中,一些抽象、理性的知识教学可以借助物理实验,创设直观而有趣的实验情境,对学生的认知和提高各方面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实验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那么,深入探讨如何恰当地利用实验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是一线的教师们值得长期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点体会。
  
  一、注意实验设计的目的性
  
  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实验的设置能给学生生动、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就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概念、原理易于理解,使知识形象化,提高教学效果。但实验取得的效果并不仅仅取决于实验本身,还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实验技能和对实验所采取的教学策略。例如:我曾听了《压强》一课,新课引入时老师设置了让学生捏破鸡蛋的环节,结果一连三个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都把鸡蛋捏破了,学生满手的蛋液,真的成了捏鸡蛋比赛了,老师的新课引入进行得也不顺利。这实验本来是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的,如果老师在捏鸡蛋前适当引导,如限定学生要四指并拢握着鸡蛋,学生是无法捏破的。老师这时展示轻松压破鸡蛋,进而提出“为什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能顺利引入新课。
  老师要设定一个实验时,要注意它需达到的目标,把握学生思维的方向,才能驾驭课堂,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时,有的教师连好一个串联电路后,问学生:“串联电路有什么特点?”学生有的回答:更省电;有的回答:可以接很多电器等等。由于实验和提出的问题缺乏目的性,学生回答往往不着边际,十分肤浅。达不到预期目的。反之,教师先做一个小实验,把两个相同规格的灯泡串联,再把两个不同规格的灯泡串联,让同学们在观察两个灯泡亮度的基础上再提出问题:串联电路的电流有什么特点?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将会进行猜想,探究实验紧接进行。教师通过有目的的设置不同的实验,引导学生定向思维,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对比,得出正确答案,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二、提高实验直观性
  
  明显的实验现象。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这是顺利地进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在保证演示实验现象的明确性、直观性上下功夫。演示实验的仪器装置应面向全体学生,如演示天平称量物品,指针应朝着学生,便于他们观察。仪器的大小和放置的高低要适当,并随时注意不要让其它仪器等挡住学生的视线。为增强实验效果,可根据具体情况,背衬白色或黑色屏,将液体染戚红色,用投影仪放大等(如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等实验)。有些实验进行的速度比较快。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观察哪里。如:空气压缩引火仪点燃硝化棉,惯性小实验等。对于一些课本实验,不够直观的,可进行适当改进。如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关键是做好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课本是用小车分别通过粗糙(毛巾)、较光滑(木板)、光滑(玻璃),而实际操作时小车在木板和玻璃上运动的距离差不多,学生很难看清楚,若把小车换成小钢珠,实验效果会好很多。
  
  三、多设随堂小实验
  
  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而中学生物理分组实验少,教师应尽可能地多设随堂学生实验,这样边学边做,课堂效果可能比教师讲解、演示来得更好。更有利于师生配合寻规律、学生积极练能力。例如:在学习长度的测量时,让几组学生测量黑板的长度,然后比较各组的测量结果,分析产生误差或错误原因:在学习时间的估测时,全班同学在老师的一声令下后,凝神屏息测算脉搏跳动次数。比一比谁估测时间更准确,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在实践中快乐地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光沿直线传播时,让学生自己用硬纸板制作小孔,来观察小孔成像:在学习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时。自己用两张纸对着中间吹气,观察现象;在《力》及《力和运动》学过之后,要求学生利用文具设计许多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小实验等等。让学生用身边简单的物品,做简单的实验,既可以使得学生得到能力的锻炼,同时也使得学生认同物理,理解物理,喜欢物理。让学生保持对物理长久的兴趣。学生有兴趣学。不愁教学效果不好。
  
  四、多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从认识论角度讲,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同科学家探求未知事物的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教学中,创设探究学习情景,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猜想,然后通过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结论,让学生亲历探究的全过程,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知识和技能,又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例如;在教学《摩擦力》一课时。先让学生用手掌在桌面上拖动,感受摩擦力,然后用力往下按再拖动,垫上毛巾或在手下垫几支圆铅笔再感受摩擦力大小的变化,提出“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进行猜想假设,进而设计实验,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合理的实验方法,接着进行实验,最后分析归纳出结论。象这样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亲自去观察、实验、记录、比较、归纳、分析……这样获得的知识才会印象深刻。学生的能力、意志、品格才能得到切实和充分的发展。当然这样较完整的探究课,只能根据课程内容和实际情况适当安排。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教师也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比如不能仅仅告诉学生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实验,这样做使得学生只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至多能够使学生理解做实验的原因。但有可能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思考需要什么仪器,怎么做实验,操作先后顺序,自己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等等。在实验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五、实事求是对待实验结果
  
  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体验,避免出现捏造实验数据、歪曲实验事实的现象。由于器材、环境、知识水准、操作技能等原因,学生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有时误差较大甚至出现错误结论。教师若以此为契机提出问题。通过分析、讨论,找出原因,改进实验方法,这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会大有益处。切不可轻率指责、否定。其实学生得出错误的结论往往是一种教学资源,应该加以充分利用。譬如:让得出错误结论的小组自己找出症结所在,并将得出错误结论的过程用语言展示给全班学生,这样印象会更深刻,教学效果也会更好。另外,也可以点出,在动手做实验前一定要注意科学规范的实验要求,只有认真按要求去做,才能更好地探索到物理规律。寻到学习的宝藏。
  ,
  例如:做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实验过程中。实验的结果与理论的数值存在较大的偏差,老师应与学生共同分析最后得出,不是错误实验的原因,而是由于摩擦力存在而导致的结果,为了使实验结果更趋于理想,我们应想办法,减少摩擦。再如:探究物重与质量的关系时,有些同学凑数字得到的结果每组的比值都丝毫不差,有些同学尽管测量出的结果误差很大但他还是把数据记录了下来,老师这时还是表扬了实事求是的同学,让他上来演示给大家看。让大家一起帮他找原因,结果发现他的测力计没校零,调整后再做一次,最后虽然仍存在不可避免的误差,但总结出了正确的结论。这种形式的教学让同学们深刻掌握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六、合理安排实验小组
  
  为了鼓励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在学生分组实验时,课前分组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状况和性格互补,如采用四人一合作小组为单位将活泼学生和腼腆学生,按学习程度好中差将学生搭配在一起,并要求学生要轮流分次地完成实验,以避免由个别学生包揽所有实验活动过程。在实验中交流合作,以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携手合作以实现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对他们的性格起到一种良性培养。
  随着新课改的稳定推进,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大胆尝试,加强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高物理课教学效果的十分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很有帮助,能为学习高中乃至大学物理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大力推广加强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的学校教育必须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途径和保障,以数学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根据学生对教师依赖性大的特点,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改变不良的学习方式,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潜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后续学习打下
摘要:教学要着眼于传授知识的学习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自身素质全面主动、和谐发展。  关健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发展    在新世纪的曙光里,我们广大化学教师共同迎来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改革是以邓小平教育“三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推进素质教
《电子线路》是职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电子电工专业的核心内容,但由于其原理抽象,内容繁杂、再加上学生底子薄这一现状,初学这门课时学生容易感到困难,难以理解,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从而也严重妨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及教学效果的提高。那么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觉得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学习的主动性的高低则主要来自学习的兴趣。本文
为了适应雷电业务发展的需求,对已经投入业务运行试验的雷电临近预警系统的预警效果做出客观评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实验室开展了雷电临近预警产品评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