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质教育中美术教育是其重要构成,作为初中生美术也是其必修的艺术课程,有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可是当下部分初中生未能对美术学习引起足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对美术教学效率造成影响。怎样切实培养初中生的美术兴趣,使学生能够热爱美术是当下初中美术教师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对此,文章将简要分析培养初中生美术兴趣的有关路径。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兴趣培养
引言:
关于美术教师,怎样充分使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对学生对美术兴趣加以培养,将美术课程自身的独特魅力有效发挥。首先,要让美术教学内容能够与初中生内心情感及认知特征相融合,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与呈现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将兴趣逐渐深化成长久性的情感态度。
一、充分了解學生偏好
每位学生均有其个人的特点与偏好,所以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应对班级学生整体美术基础与偏好进行认真区分,从而最大限度地借助美术作品彰显出部分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对于美术课程学习的欲望。我们以《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这一内容为例,虽然是对人物头像进行绘画,可是部分学生更偏爱男生头像,一些学生青睐于女生头像甚至是卡通头像,之所以存在这些差异是由学生心理与个性而决定的。由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其创造更为自由、个性化的教学环境,进而在满足其学习要求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偏好学习美术。
二、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
基于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都在应用情境教学法,其因独有的教学优势广受师生的喜爱,并且的确在提升教学效果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与教学主体相应的情境,可以在营良好教学氛围的同时,有效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美术教师应牢牢把握教学主题,创设出可以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或展示美术作品,在学生自身直观感受的基础上使其更为深入地理解美术作品。在备课时,美术教师应精心制作课件,通过课堂上所展现的绚烂画面为学生带去的一定视觉冲击,进而提高其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与艺术素养,以相对直观与具象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在美术教材中能够予以学生视觉上的享受,而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让学生达到视听结合的目的,在课件中配上相应的音乐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将学生带入美术作品中,这样可与在调动学生学习情绪的同时激发其对美术新知的探索欲望。例如在学习《杰出的艺术智慧》这一章节时,美术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莲鹤方壶》、《曾侯乙墓编钟》等我国瓷器、青铜器的图片在配以唯美悠扬的古琴声,让学生在听觉与视觉上获得双重感受。除此之外,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美术馆进行有关美术知识的实地学习,将教材中二维世界转变为三维由此产生十分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美术教师需要提高教学情境法的重视,可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更加主动地学习美术知识。
三、对教学设计不断优化
其实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无论在任何年龄阶段均有这样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发现者、探索者,尤其是孩子对这一方面的需要尤为强烈。那么在进行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和初中生整体心理特征相结合,让课堂焕发活力。比如在学习关于“卡通形象设计”这一内容时,在导入课程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猫和老鼠》的片段,然后再拿出范画,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发言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就可以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也可以为教学奠定一定基础。在进行动手实践操作时,美术教师应告诉学生不能急于动手,而是引导学生对绘画对象进行细致观察让绘画过程更为合理。学生通过全面且细致的观察,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进行构图,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整体画面加以驾驭,进而培养其正确的绘画习惯。
四、善于应用激励性评价
在进行初中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能及时看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进步的点点滴滴,并能对其及时予以鼓励与肯定,进而提高学生的美术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从而充分调动其活动参与的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低起点、多元活动”的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积极开展多样化的课外学习活动,这样学生也就有了展示自己特长与兴趣的平台与机会[2]。在参与过程中,美术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优势,让学生增强学好美术知识的自信心。而实现激励性评价的重点应为以学生实际情况与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制订评价指标,让学生得到满足感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结束语:
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才是其最好的教师。要是没有学习兴趣学生只能是被动式的接受知识,同时也会影响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初中美术教学也不例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其学习美术的兴趣,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以此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与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胡笳.浅谈初中生美术学习兴趣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3(20):135.
[2]孟凡刚.初中生美术兴趣培养之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88.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兴趣培养
引言:
关于美术教师,怎样充分使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对学生对美术兴趣加以培养,将美术课程自身的独特魅力有效发挥。首先,要让美术教学内容能够与初中生内心情感及认知特征相融合,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与呈现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将兴趣逐渐深化成长久性的情感态度。
一、充分了解學生偏好
每位学生均有其个人的特点与偏好,所以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应对班级学生整体美术基础与偏好进行认真区分,从而最大限度地借助美术作品彰显出部分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对于美术课程学习的欲望。我们以《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这一内容为例,虽然是对人物头像进行绘画,可是部分学生更偏爱男生头像,一些学生青睐于女生头像甚至是卡通头像,之所以存在这些差异是由学生心理与个性而决定的。由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其创造更为自由、个性化的教学环境,进而在满足其学习要求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偏好学习美术。
二、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
基于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都在应用情境教学法,其因独有的教学优势广受师生的喜爱,并且的确在提升教学效果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与教学主体相应的情境,可以在营良好教学氛围的同时,有效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美术教师应牢牢把握教学主题,创设出可以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或展示美术作品,在学生自身直观感受的基础上使其更为深入地理解美术作品。在备课时,美术教师应精心制作课件,通过课堂上所展现的绚烂画面为学生带去的一定视觉冲击,进而提高其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与艺术素养,以相对直观与具象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在美术教材中能够予以学生视觉上的享受,而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让学生达到视听结合的目的,在课件中配上相应的音乐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将学生带入美术作品中,这样可与在调动学生学习情绪的同时激发其对美术新知的探索欲望。例如在学习《杰出的艺术智慧》这一章节时,美术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莲鹤方壶》、《曾侯乙墓编钟》等我国瓷器、青铜器的图片在配以唯美悠扬的古琴声,让学生在听觉与视觉上获得双重感受。除此之外,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美术馆进行有关美术知识的实地学习,将教材中二维世界转变为三维由此产生十分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美术教师需要提高教学情境法的重视,可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更加主动地学习美术知识。
三、对教学设计不断优化
其实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无论在任何年龄阶段均有这样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发现者、探索者,尤其是孩子对这一方面的需要尤为强烈。那么在进行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和初中生整体心理特征相结合,让课堂焕发活力。比如在学习关于“卡通形象设计”这一内容时,在导入课程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猫和老鼠》的片段,然后再拿出范画,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发言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就可以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也可以为教学奠定一定基础。在进行动手实践操作时,美术教师应告诉学生不能急于动手,而是引导学生对绘画对象进行细致观察让绘画过程更为合理。学生通过全面且细致的观察,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进行构图,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整体画面加以驾驭,进而培养其正确的绘画习惯。
四、善于应用激励性评价
在进行初中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能及时看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进步的点点滴滴,并能对其及时予以鼓励与肯定,进而提高学生的美术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从而充分调动其活动参与的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低起点、多元活动”的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积极开展多样化的课外学习活动,这样学生也就有了展示自己特长与兴趣的平台与机会[2]。在参与过程中,美术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优势,让学生增强学好美术知识的自信心。而实现激励性评价的重点应为以学生实际情况与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制订评价指标,让学生得到满足感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结束语:
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才是其最好的教师。要是没有学习兴趣学生只能是被动式的接受知识,同时也会影响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初中美术教学也不例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其学习美术的兴趣,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以此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与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胡笳.浅谈初中生美术学习兴趣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3(20):135.
[2]孟凡刚.初中生美术兴趣培养之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