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自从地球上诞生以来,就与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25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曾砸碎石块做成刮削器,为自己增添一大利器;大约到了25万年前,人类发明了用火来煮食物的简单技术……随着智力的不断提高,人类发明了难以计数的技术,以至于现在它们犹如“柴米油盐酱醋茶”这般,与我们形影不离,难以割舍。
然而,在技术高速的更新换代和技术发明呈指数涌现的今天,人类和技术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技术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让我们享受到了发达的物质给我们带来的自由和愉悦;可另一方面,我们对科技的依赖却越来越强。我们渴望减轻对技术的依赖,然而,如何减轻这种依赖?技术的本质是什么?技术到底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还是社会进步的绊脚石?作为人类的创造物,技术能够完全听从我们的指挥吗,即在人和技术之间,存在最终的赢家吗?
美国互联网思想家、《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在《科技想要什么》一书中连续发出上述这样的疑问。但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困惑,也是我们现时代整个人类面对的问题。作为一个思想者,他走在了我们前面。在《科技想要什么》这本书中,他对人类现在或将来即将面临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研究和宏观的把握。
技术是什么?在他看来,技术不仅是指斧头、桌子、电脑等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以软件等非实体的形式存在,而且也指绘画、文学、音乐、舞蹈、诗歌等通常意义上的人文学科。之所以如此,因为它们都由大脑产生出来,都是人类想象力的产物,都具有技术属性。他把这样一个庞大的技术系统,命名为“技术元素”(technium),用以指代技术硬件、文化、艺术、社会制度以及各种思想。
技术元素的重要特征在于具有自我繁殖能力,即技术元素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自主性。那么,如何判断是否具有自主性呢?凯文·凯利认为,如果某个实体表现出了以下任何一种或几种特性,它就具备自主性:自我修复、自我保护、自我维护(获取能源、排放废物)、对目标的自我控制、自我改进。例如:在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中,错误时常发生,造成此类突变发生的原因一部分是可以识别的,但也有一部分是不可识别的。研究人员将这些不能识别的因素归诸于数据的自我改变。也就是说,技术本身有一定的自由意志,能够做出自主决定。
正是因为技术元素具有了自主性,所以各种机器开始有点“不听话”了,作为人类创造物的技术和人类的关系也由此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人越来越依赖技术,有些时候人们不得不利用某项技术。技术在这两者关系中地位逐渐上升,它在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开始对人类进行奴役,产生了技术“异化”现象。
技术本身就包含着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社会进步不代表乌托邦。我们对待技术的态度,取决于技术给我们带了什么。凯文·凯利指出,作为人类思维延伸物的技术元素是一种正在进化的生命,它能够提升个人,它能够为我们提供机会去发现自己。更重要的是预测未来的自己,科技能够帮助我们找到为自己量身定做的成功角色;能够提供知识、安逸生活、自由和选择,促进社会的进步。衡量技术元素“好”和“坏”的标准在于看它带给我们的诸如自由、机会和选择等利益更多,还是带来的负面效应更多。显然,技术带给我们的好处更多。
对于技术我们不能采取盲目的反对态度,应该和技术元素共进共退,采取主动原则,把握技术发展的趋势,开发更具生命亲和力的技术。人和技术之间具有共生和趋同的特征,二者的博弈不是一个一定要分出胜负的有限博弈,而是一个不断创造更多机会、更多选择、更多思想,没有输和赢,以保持这种博弈不断进行的博弈。总之,人和技术应和谐共处。
然而,在技术高速的更新换代和技术发明呈指数涌现的今天,人类和技术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技术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让我们享受到了发达的物质给我们带来的自由和愉悦;可另一方面,我们对科技的依赖却越来越强。我们渴望减轻对技术的依赖,然而,如何减轻这种依赖?技术的本质是什么?技术到底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还是社会进步的绊脚石?作为人类的创造物,技术能够完全听从我们的指挥吗,即在人和技术之间,存在最终的赢家吗?
美国互联网思想家、《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在《科技想要什么》一书中连续发出上述这样的疑问。但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困惑,也是我们现时代整个人类面对的问题。作为一个思想者,他走在了我们前面。在《科技想要什么》这本书中,他对人类现在或将来即将面临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研究和宏观的把握。
技术是什么?在他看来,技术不仅是指斧头、桌子、电脑等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以软件等非实体的形式存在,而且也指绘画、文学、音乐、舞蹈、诗歌等通常意义上的人文学科。之所以如此,因为它们都由大脑产生出来,都是人类想象力的产物,都具有技术属性。他把这样一个庞大的技术系统,命名为“技术元素”(technium),用以指代技术硬件、文化、艺术、社会制度以及各种思想。
技术元素的重要特征在于具有自我繁殖能力,即技术元素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自主性。那么,如何判断是否具有自主性呢?凯文·凯利认为,如果某个实体表现出了以下任何一种或几种特性,它就具备自主性:自我修复、自我保护、自我维护(获取能源、排放废物)、对目标的自我控制、自我改进。例如:在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中,错误时常发生,造成此类突变发生的原因一部分是可以识别的,但也有一部分是不可识别的。研究人员将这些不能识别的因素归诸于数据的自我改变。也就是说,技术本身有一定的自由意志,能够做出自主决定。
正是因为技术元素具有了自主性,所以各种机器开始有点“不听话”了,作为人类创造物的技术和人类的关系也由此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人越来越依赖技术,有些时候人们不得不利用某项技术。技术在这两者关系中地位逐渐上升,它在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开始对人类进行奴役,产生了技术“异化”现象。
技术本身就包含着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社会进步不代表乌托邦。我们对待技术的态度,取决于技术给我们带了什么。凯文·凯利指出,作为人类思维延伸物的技术元素是一种正在进化的生命,它能够提升个人,它能够为我们提供机会去发现自己。更重要的是预测未来的自己,科技能够帮助我们找到为自己量身定做的成功角色;能够提供知识、安逸生活、自由和选择,促进社会的进步。衡量技术元素“好”和“坏”的标准在于看它带给我们的诸如自由、机会和选择等利益更多,还是带来的负面效应更多。显然,技术带给我们的好处更多。
对于技术我们不能采取盲目的反对态度,应该和技术元素共进共退,采取主动原则,把握技术发展的趋势,开发更具生命亲和力的技术。人和技术之间具有共生和趋同的特征,二者的博弈不是一个一定要分出胜负的有限博弈,而是一个不断创造更多机会、更多选择、更多思想,没有输和赢,以保持这种博弈不断进行的博弈。总之,人和技术应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