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三探”,找寻初中语文教学蹊径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za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准确切入阅读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去,让教师和学生回归真正语文教与学的状态呢?笔者认为,“学”固然是学生的学,而学生怎么学、学得怎么样却取决于教师怎么“教”。“教”应该是教师的告诉、陈述、示范以及引领和指导,通过这样的教,在学生疑而未得之时,教师给予适度的点拨,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从阅读“三探”入手,阐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有效策略。
  一、一探——主题导读,引领阅读兴趣点
  何谓主题,即教学活动中的一个中心话题。有了这个中心话题,可以使教学指向更明确,教学环节更简省,教学氛围更强烈,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思考点更鲜明突出,从而课堂结构一脉相承,浑然一体。
  我们可以从以下教学设计中清晰感受到“主题导读”对课堂结构的影响。例如一位教师执教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由于本文安排在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主题是“童年趣事”,教学时做了一个大胆的取舍,以“快乐的童年”为主题组织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围绕感知“快乐的童年”展开,将“百草园”“三味书屋”两处生活置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视野考虑,在这样的阅读背景中,感受“百草园”美丽的四季风物,听美女蛇的传说,与作者分享百草园的无穷乐趣。“三味书屋”的生活虽然枯燥,但仍可以在后花园游戏;先生虽然严厉,但仍不失可敬、可亲,有时还很有趣。以“快乐的童年”导读,不仅让“百草园”“三味书屋”两部分内容的学习融为一体,课堂结构清晰明了,还给了学生一个符合学生阅读心理,遵从单元教学要求的阅读视角,这一切都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有的课堂教师常常满堂问,学生被动疲于应付,教学环节支离破碎,而“主题导读”成功地避开繁琐提问,在流畅的结构中给学生创设了多元对话平台,学生的阅读兴趣因而得到激发并张扬,最终求得实效。
  二、二探——挖井深读,拓展阅读支撑点
  学生阅读水平提高既需广泛涉猎,博览群书,还需静下来心来对文本进行深读。俗话说“挖井三千,不如打井一口”,用在中学生阅读水平方法上也是很确切的。如果我们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进行深读,形成若干口有收获的“井”,那么这些井就能构成阅读能力的支撑,当这些支撑点相对较多的时候,学生就能悟出阅读路径,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能力体系。如何有效“挖井”,归功于教学问题的设计。
  例如一位教师执教《最后一课》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以供学生层层剥笋,挖井深读。“面对朝夕相处的韩麦尔先生,经历这次不同寻常的‘最后一课’后,小弗朗士是如何评价他老师的呢?”这第一个问题就很自然地引出本设计的关键词“高大”;“韩麦尔先生在小弗朗士心目中原来是个怎样的人?”则引领学生去阅读文本,初步认识韩麦尔先生是个“普通人”;接着问道:“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哪些表现让小弗朗士感受到的‘高大’?”它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文本,进一步认识到韩麦尔先生是个“爱母语”的普通老师。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弗朗士这种认识上的反差说明什么?很自然地进入到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升华“高大”。“韩麦尔先生对小弗朗士产生了哪些影响?”这最后一个问题分析解答使学生认识到韩麦尔先生是个“爱国者”的形象,最后证明韩麦尔先生真正的“高大”之处。
  这样通过挖井式深读,曲径通幽,引领学生渐入阅读佳境,在不悱不启之间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巧妙、圆满地实现了文本独有的教育教学价值。
  三、三探——聚焦研读,夯实阅读着力点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提倡在书本上圈、点、划、注,动用知识储备,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去体验和感受。叶老曾说“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这就告诉我们不能把自己的阅读感悟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去读、读中生疑,有疑再读,最后解疑。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有经验的老师在讲课时,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講,此谓“留白”。如果教师能够不经意间巧用这些“留白”,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阅读,更能起到夯实阅读的着力点。只要我们教师善于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善于发现文本中言而未尽的地方,从中聚焦留白式研读,就可真正起到提升阅读效率的作用。
  例如一位教师执教《我的叔叔于勒》时,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设计了四种猜测:
  1.刚开始于勒真发财了,但很不幸,遇到了金融风暴,回归穷困潦倒,于是于勒重新找到菲利普一家,会发生什么事?
  2.菲利普夫妇认出了那个卖牡蛎的老人是于勒,生怕自己的女婿知道真相,但事与愿违,还是被他知道了,情节会怎么发展?
  3.当菲利普他们刚登上哲尔塞岛,突然有个声音从背后传来“菲利普”,定睛一看,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在卖牡蛎,菲利普会有何反应?
  4.那个卖牡蛎的不是于勒,是眼拙,但与此同时,有个大腹便便的男子抽着雪茄,在跟妙龄女子聊天,呀!那不是于勒吗?菲利普夫妇会有什么表现?
  当这些问题被抛出后,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自由地驰骋在“留白”中。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以文本为本,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发掘、制造、生成有效的教学资源,巧妙地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去感悟文本的内涵,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品味文本的艺术魅力。只要我们坚持主题导读这条线的引领,让学生触类旁通,并且精挑细选一些有价值的文本作为深度材料,用挖井的策略让学生浸入其间,形成自己的阅读积淀,并在文本训练点上聚焦研读,让学生走进作者心灵,体会写作意图,升华内心情感,这样的阅读课堂就会更加灵动,更富张力。
其他文献
通过1995~1999年连续4年的小区试验和高产攻关调查研究,提出多穗型小麦品种公顷产量9 000 kg的主要技术指标。即产量结构指标、分蘖成穗率指标、最高叶面积系数、有效叶面积率
本文对服务业增长的需求因素理论做了系统的整理和归纳,介绍和阐述了最终需求、中间需求和外部需求与服务业增长的关系的研究,并指出其局限性。
本文在最简方案框架下对比分析了英汉"V1+N1(+to)+V2(+N2)"结构,并探讨了英语该结构主动词V1后名词短语N1的句法生成位置及其特征,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汉语兼语句可分析为宾语控制结构
禽类是动物发展史上的重要阶元,全球分布,骨骼标本更能体现其进化特点。为了解其骨骼标本制作中不同药剂浓度的使用效果,以便于制作出完整漂亮的骨骼标本,特设置不同浓度的Na
在企业经营活动日益复杂、往来经济数额日益增大的今天,每个企业都面临经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如何防范风险和控制风险成为企业经营者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作者以自己所在的勘
在素质教育下,初中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要坚持培养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喜欢上体育学习,主动探究体育动作,在积极锻炼中掌握动作要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开放式的体育课堂上进行自主探究,有效掌握所学内容,在趣味的环节中进行锻炼,提高学习和锻炼效率,打造高效的初中体育教学。  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习主动性  在初中体育教
【摘 要】 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是一种创新性的活动形式,特别强调的就是多元化主题的设置和多元化研究方法的整合,该活动包括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研究性学习,以便深化学生对活动主题的认识,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发展与升华。教师要注重对活动事项进行妥善安排,优化活动组织与实践的方法,落实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研究性学习;培养;方法  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
组织的内外部边界为组织创造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的同时降低了组织柔性,使得组织缺乏创造力。因此,组织需要通过无边界化变革来跨越组织边界,提升组织自身的环境适应性。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