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食物供需展望与政策取向

来源 :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zi8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基准方案下未来10年中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消费、生产和贸易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国家主要政策,探讨了在不同政策情景下中国主要食物的供需变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能够实现,但许多其他食物消费增长超过国内生产增长;中国食物安全主要是畜产品或饲料粮供给安全问题,通过进口饲料粮来促进畜牧业发展是国家食物安全保障的需要.未来国家还有多种重要政策措施能够提升食物安全保障水平,特别是要夯实“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技术进步提升农业生产力;同时夯实“藏粮于地”战略,提升水土资源生产能力;在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和市场基础上,实现食物安全保障和绿色永续农业发展的长远目标.
其他文献
2020年9月22日,我国首次提出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并于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至此,围绕“碳中和”及“碳达峰”转型的金融创新序幕拉开,各部门从完善碳金融相关制度、基础设施和金融创新等方面着手,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税收政策、行业监管政策也逐渐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其中,金融市场工具创新主要以绿色(碳中和)债券、绿色(碳中和)信贷、绿色(低碳)指数、绿色(低碳)基金及设立支持碳减排的货币政策工具为抓手.“碳中和”金融实际上是绿色金融的一个子集.
期刊
从2020年9月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到当年12月举行的气候雄心峰会,习总书记承诺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从总量上看,我国是全球碳排放第一大国,占全球碳排放总额的28.8%,且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相较其他发达国家更短.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了主要目标:到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
期刊
自2021年年初以来,随着行业严监管政策的加码、房企信托融资渠道的不断降温,我国信托发行整体呈现收缩态势,信托行业面临的转型压力日益严峻.在监管推动的资产管理、财富管理、服务信托等业务方向上,信托公司既无先发优势、也无竞争优势,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等竞争环境;每一类业务的转型成本都很高,且短期内均支撑不起信托公司的现有营收水平.基于此,业界开始将转型的思路从单一的业务视角转向了产业结构优化和组织形态变革.自2021年初监管工作会议提出“推动符合条件的信托公司改制为信托银行”之后,有关专业人士借鉴日本信托业
期刊
我国公司股权结构仍以股权集中型为常态,公司治理的主要矛盾是控股股东与公司、中小股东甚至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失衡问题,这类利益冲突在上市公司及商业银行经营中尤为突出.如以上市公司为例,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两个案例当为“宝万之争”及“康美药业”案.在深圳万科董事会决议案中,股东(还有实际控制人)之间为占据公司决策控制权进行法律比拼与较量;在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中,控股股东利用自身控制地位在公司对外进行信息披露时披露虚假信息,导致大量投资人利益受损.面对这样的问题,证监会也出台诸多监管规范和细则以重点治理,仅就201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