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邻为善

来源 :广东教学·初中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人《谈苑》记载:五代时,官居工部尚书的杨玢,自前蜀归后唐,其长安旧居多为邻里侵占。子弟写好状纸找他支持,他却回函题写了四句诗:
  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
  试上含元殿基望,秋风秋草正离离。
  他教育子弟以历史眼光看待眼前的得失,认识盛衰无常,繁华易逝,拥有再多又能怎样?子弟们领会了杨大人的训示,打消了上告官府的念头。
  《寓圃杂记》《两般秋雨盦随笔》等明清杂著中,有不少关于礼部尚书杨翥厚德海量、善待邻里的记载。杨翥活了八十五岁,历仕明代宣德、正统、景泰三朝,官声民望甚好。做修撰时,一个邻居每逢雨天便将自家院子里的积水排放到杨家院中,家人心中不快,他劝解说:总是晴天多,雨天少。邻人筑墙,侵占了杨家的宅基地,有人愤愤不平,以告杨公,公作诗云:
  余地无多莫较量,一条分作两家墙。
  普天之下皆王土,再过些儿也无妨。
  关于院墙纠纷的排解,还有一桩典型事例。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与叶姓邻居因住宅院墙发生了争执,张家派人带上家书到京城面呈张相爷。张英随手作复,题写了四句诗:
  千里家書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不能不依,只好动手拆墙,往外让出三尺。叶家深受感动,便也主动把围墙向后撤退三尺。由此,争端迅即平息,两家院墙之间,还空出一条巷子,方便了路人通行。“六尺巷”由此得名,并传为旷世美谈。
  杨翥的诗,从正面讲述道理,引证古代名言“普天之下皆王土”,义正词严,极有说服力、感染力;而杨玢、张英的诗,则是从反面做文章——连美轮美奂的含元殿和威震四海的秦始皇,都早已灰飞烟灭、了无形迹,眼下的尺寸之地又有什么争头?痛切、冷隽,发人深省。三首诗的表现手法各有差异,其寓意却不谋而合,都表达了亲仁善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理念,提倡宽容忍让,反求诸己,正确处理邻里间的矛盾、纷争。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1月19日第15版)
其他文献
看了《初恋这件小事》这部电影,我想,应该有不少人都像小水一样在美好的青春年华里,那样疯狂地喜欢过一个离自己很遥远却又是那么完美的温润少年,可是却不是每个人的结局都像小水一样最终获得心上人的青睐,因为生活终究不是拍电影。尽管那是一段令人费神的经历,可是终究令我们难忘,难忘那个美好的少年,难忘那个青春年少时追求美好和不断努力的自己。  时间飞逝,在不知不觉中我们都已经高中毕业三年了,我们也就是在那时断
课堂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孔乙己》。先回顾一下,本节课之前我们已完成的学习任务:预习课文的时候,每个同学都提出了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在第一课时,我们整合了这些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孔乙己是否死了”的结局,另一个是关于孔乙己等人物形象的象征内涵。课上,我们集中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课后,留了作业,各小组完成情境作业,主要目的是为了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情境作业分别是“演朗读”“画插画”“拟独
在广东增城参观何仙姑家庙,看到瓦片屋顶上横空生出一棵繁茂的桃树。据说这棵树很神奇,已经存在了几十年,现在被当成神仙在供奉。我于是很好奇,攀着窄窄的铁梯爬上去,看那欹斜的枝条如何冲破坚硬的泥瓦,把生命闪耀在荒凉之地。我仔细观察,明白了个中原委。桃树并不像我以为的那样,长在瓦片上甚至瓦缝里,而是很巧妙地长在两个相邻的屋顶之间,不知哪个有心人抹了条泥缝,不到一尺宽。我突然有些感慨,不知哪来的桃树种子,会
【文体特点】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阅读小说要在了解时代背景基础上,主要抓住以下五个方面:1.梳理故事情节;2.赏析典型环境;3.感悟语言和手法;4.把握人物形象;5. 探讨主题思想。  【考点突破】  考点一:圈点勾画,理清情节  在梳理故事情节时,一要注意了解小说采用的叙述方法(如顺叙、倒叙、插叙等)及其作用;二要把握小说的结构特点,理清故事开端、发展、高潮和结
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没有爱的教育将会使教学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样。”归根结底,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对于教师来说,心中有“爱”,并在学生心中培植爱的种子,激发爱的情感,塑造爱的灵魂,最终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爱与责任是教育的根本,是师德的精髓与灵魂,是师德的永恒主题。每一位教师必须具有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一种甘愿付出的情怀。忠于事业,热爱学生。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一
瑞典学院将201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75岁的美国音乐家、诗人鲍勃·迪伦,以表彰其“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带来了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尽管三十多年来,鲍勃·迪伦一直活跃在音乐圈,但他创作的歌词被认为“朗读出来就是一首诗”,美国诗坛怪杰艾伦·金斯伯格曾评价其为“最棒的诗人”。  201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民谣诗人鲍勃·迪伦,授奖词评价他“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带来了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鲍勃·
摘 要:本文从探究地域化写作教学出发,引导解决学生“写什么”的困境,旨在让学生通过初中三年的写作训练,建立并深入挖掘自己写作的“精神根据地”,引领学生从自己的精神宝库里,找到新的、持久的、甚至系統化的写作素材。最终,促使其认识到:“故乡”是一个人的写作“宝库”,珍视故乡,珍视自己的地域化风格,便是找寻地域文化脉络中的自己。   关键词:精神根据地;题材分类;模仿写作;因材施教;地域风格   在写作
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以生物科技为特色、农业科技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学校最早起源于1906年在成都创办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前身为原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1956年,四川大学农学院迁往雅安独立办学,定名四川农学院;1985年,学校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  “超硬核”办学理念,高水平育人标准  四川农业大学始终坚持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科学研究是强校之路
一、求助者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李某,女,汉族,18岁,高二学生,性格内倾,独生子女。自幼身体健康,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史。近1个月以来情绪低落,失眠,对什么都没兴趣,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主动前来咨询。  (二)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从小性格内向、听话、不善言辞、不好交际,没有特别要好的朋友。因为父母工作关系,求助者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小学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一直很不错,到高中
(二)韭菜  余显斌  娘打来电话,问他现在在哪儿。  他轻声说:“在医院。”  娘说:“知道,听你爹说的。”娘接着哽咽着说,“儿啊,你怎么能那样,怎么能捐献骨……髓啊?”显然,娘不理解什么是骨髓,说到这儿,明显地顿了一下。  他忙说:“娘,没啥。”  娘威胁说:“你不听娘的,娘就去死。”  他急了,忙告诉娘,自己不是捐献骨髓,爹听错了,自己是想找人给自己捐献骨髓,自己有病。  娘一听更急了,问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