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自1998年以来,在办学规模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文章从宏观角度分析探讨了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着法律制度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善、教育模式陈旧、成人教育文化尚未建立和教育定位不明晰五个主要问题。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 主要问题
[作者简介]谢明荣(1956- ),男,江苏丹阳人,徐州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江苏 徐州 221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苏教高[2007]18号-161)
[中图分类号]G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0-0030-02
近年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在办学条件和办学规模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人高等教育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仍是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成人教育重创收、轻管理,重招生、轻培养,重规模、轻质量的不良风气正在形成,严重地影响了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发展。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存在以下五个主要问题。
一、法律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对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很多以行政性的“决定”“规定”“通知”和“意见”等进行指导和推进。这些规定往往“政出多门”,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地位仅散见于《宪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之中,并没有单独的立法规定。有关成人高等教育的方式、培养目标、教学、管理、学位等规定也只是散见于国务院和各地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法规和规章之中。目前的立法现状存在两点不足:一是立法的权威性不够;二是成人高等教育立法滞后。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致使成人高等教育在办学过程中缺少了根本性的支撑,尤其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造成成人高等教育出现规则不一、竞争无序等无法可依的不良局面。由此可见,各级政府在制定和宣传成人教育政策和法令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二、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
顺畅的体制是实现理念与目标的保障。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不完善
首先,成人高等教育归属管理单一。成人高等教育属于职后教育,它不仅仅是教育行政部门所分管的工作,更应是教育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统一协调管理的体制。而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只归属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管理渠道不畅。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弱化成人高等教育管理。1998年教育部机构改革中,原成人教育司与职业教育司合并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而原成人教育司的大部分职能则被分解到发展规划、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高校学生四个司中。通过这一调整,成人教育出现了管理方式上由集中到分散、管理的力度由合力变分力的情况,管理力量大幅度减少,而且教育行政部门缺乏对如何搞好成人高等教育的系统性研究,进而造成成人高等教育面临危机。在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一些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单位蜂拥而至,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教育也成了一种作为改善办学条件和职工福利待遇的“副业”;部分招生学校怪招频出,无原则压低录取分数线,降低教育投入,牺牲教育质量,导致成人高等教育严重异化,成为学生混文凭、学校搞创收的“捷径”。
(二)办学体制不合理
成人高等教育为成人服务是其本性的必然回归。既然是为成人学习服务,就必须建立符合成人教育特点的办学体制。就服务范围而言,成人教育并非全为学历教育,应涵盖除了青少年以外所有人群,而目前较多的只是面向成人的学历补偿教育。就教育方式而言,学校关闭自守,与用人单位联系甚少,教育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学习者的要求。就教育内容而言,强调系统性、学术性,忽视能力培养,针对性差,内容陈旧。就教育形式而言,教育创新严重不足,学校可用于成人教育的教学资源开发尚未得到应有重视。综上所述,学校在办学体制上仍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三、教育模式陈旧
实施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是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保障。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但是从普通高等教育脱胎而来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并未发生根本的改变,过于强调学术性和系统性,忽视学生能力培养。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仍是沿袭普通高等教育的方式和方法,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授、轻创造,重统一、轻个性,脱离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基本上保持普通高等教育的思维定式,一定程度上成为普通高等教育的“翻版”。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采用的教育方法与学生期望值存在较大差距。调查表明,目前,成人高等教育采用的方式依次为:“讲座法”(64.3%)、“课堂讲座法”(52.1%)、“参观访问法”(29.2%)、“研讨法”(25.3%)、“网络学习法”(12.8%)、“案例教学法”(8.9%)、“个别辅导法”(6.0%)和“角色扮演法”(2.1%)。而成人期望的教育方式方法是:“案例教学法”(51.8%)、“参观访问法”(41.1%)、“角色扮演法”(40.5%)、“研讨法”(29.5%)、“网络学习法”(26.8%)、“讲座法”(17.6%)、“课堂讲座法”(15.5%)和“个别辅导法”(13.4%)。这种现实与期望的差距,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引起成人教育教学者和管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此外,有学者对不同时代的教育做过非常精辟的描述:“在农业文明中,‘过去’‘现在’‘未来’凝聚在一起,‘现在’的教育是‘过去’经验的重复,‘未来’的教育和‘现在’的教育毫无差异,教学内容永远保持‘过去’的观念,教育的指向是‘过去’的。工业文明中教育的重心由‘过去’转移到了‘现在’,要求人们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了解‘现在’,用班组的形式向学生教授‘现在’的知识、技能和观念。信息时代是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教育的主要目标将是提高受教育者适应未来、应付未来的能力。”目前,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似乎仍停留在农业文明时代,这就要求成人高等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模式和教育管理模式,加强对成人教育规律的研究和探索。
四、成人高等教育文化尚未建立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社会地位受到社会价值取向的制约,成人高等教育文化对教育整体(包括社会各级组织及其成员)和成员(包括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价值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育成员个体的思想和行为起导向作用;二是对教育整体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管理起导向作用。
党和政府对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积极倡导和支持有利于引导社会尊重成人教育和尊重技能型人才。在计划经济时期,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人才十分短缺,各级组织对成人高等教育较为重视,将成人高等教育作为各级组织需求人才的有效补充,企业通过各种激励机制引导员工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成人教育的学习,对成人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充分的认识,也在各种政策措施的制定中体现出成人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取得成人高等教育学历的员工在工资晋级和职务晋升等方面等同于受过普通高等教育的员工,这使得成人教育尤其是成人高等教育的价值基本得到社会的认同。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完全市场经济尚未真正形成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人们对成人教育价值取向发生了较大变化,对成人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明显下降,表现尤为明显的是各级用人单位对员工参加成人学历教育采取不鼓励、不支持甚至是反对的态度。在招聘政府公务员的资格中明确限制,具有成人学历文凭者不予认可,表现出“三不现象”,即人才市场不再关注、用人单位不愿将其作为人才招聘、在职单位也不重视。
世界成人高等教育最早起源于英国19世纪的“大学推广运动”,即将高等教育知识从大学校园扩展到民众中去。在我国由“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高等教育”过渡的大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同样具有扩大学术知识辐射范围的性质。成人高等教育特色的缺失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阶段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然而,在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完善的特定时期,成人高等教育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有多大?各级政府、用人单位和社会对成人高等教育有何认识?目前,对成人高等教育的价值评价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成人高等教育文化尚未真正形成。
由于对成人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的认识不一,社会上更多的观点认为,接受成人高等教育是受教育者自身的需要。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及成人高等教育的“贬值”,成人高等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正在逐渐淡化。我们认为,尊重成人高等教育首先应从教育管理部门自身做起,更要从从事成人高等教育的学校自身做起。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办学形式的差异而不是教育层次的差异,学术型人才和职业类人才都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应该忽视成人高等教育,而应该更加重视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重建符合成人高等教育特点的成教文化。
五、成人高等教育定位不明晰
成人高等教育的科学定位是搞好成人教育的基本前提。1997年第五届国际成人教育大会发表《汉堡成人学习宣言》,提出了成人教育为建设学习化社会服务的理念,这些理念的不断发展创新,对世界成人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我国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定位认识不清,主要存在以下误区:一是认为成人教育,尤其是成人高等教育是学历教育。没有在终身教育的框架内去认识成人教育,没有在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概念中构建成人教育的新理念。二是对成人教育的类别划分认识模糊。认为成人高等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没有认识到成人高等教育应是职业教育或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范畴,因此,在培养模式设计、教育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等过程中均按普通高等教育方式进行,不具备科学性和针对性。三是培养目标不明确。成人高等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的核心应是充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能力为本位体现在目标追求上,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培养对象一是具有完成职业任务所必需的基本技能或动手能力;二是具有关键能力,如合作能力、公关能力、解决矛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三是具有职业岗位变动的应变能力和就业弹性;四是具有技术应用领域中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如工艺流程的革新、加工方法的创造、管理方式的变革等。由于目前没有将成人教育列入职业教育体系,更没有认识到成人教育就是“能力本位”的教育,所以在成人教育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没有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放在核心位置,更没有将培养提升成人学员的职业能力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胡秀锦.上海成人教育需求与应对策略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7(10).
[2]江鉴娣.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6(6).
[3]刘树明,郭红.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成人教育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
[4]单从凯.论信息时代教育价值观[J].远程教育杂志,2004(4).
[5]蒋万谟,杨汉洲.“能力”和“过程”:成人教育质量监控的两个重要指标[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2).
[6]刘元元.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思路[J].教育与职业,2007(29).
[7]W.K.Hoy,C.G.Miskel.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M].New York:McGraw-Hill,Inc,1996.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 主要问题
[作者简介]谢明荣(1956- ),男,江苏丹阳人,徐州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江苏 徐州 221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苏教高[2007]18号-161)
[中图分类号]G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0-0030-02
近年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在办学条件和办学规模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人高等教育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仍是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成人教育重创收、轻管理,重招生、轻培养,重规模、轻质量的不良风气正在形成,严重地影响了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发展。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存在以下五个主要问题。
一、法律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对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很多以行政性的“决定”“规定”“通知”和“意见”等进行指导和推进。这些规定往往“政出多门”,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地位仅散见于《宪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之中,并没有单独的立法规定。有关成人高等教育的方式、培养目标、教学、管理、学位等规定也只是散见于国务院和各地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法规和规章之中。目前的立法现状存在两点不足:一是立法的权威性不够;二是成人高等教育立法滞后。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致使成人高等教育在办学过程中缺少了根本性的支撑,尤其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造成成人高等教育出现规则不一、竞争无序等无法可依的不良局面。由此可见,各级政府在制定和宣传成人教育政策和法令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二、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
顺畅的体制是实现理念与目标的保障。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不完善
首先,成人高等教育归属管理单一。成人高等教育属于职后教育,它不仅仅是教育行政部门所分管的工作,更应是教育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统一协调管理的体制。而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只归属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管理渠道不畅。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弱化成人高等教育管理。1998年教育部机构改革中,原成人教育司与职业教育司合并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而原成人教育司的大部分职能则被分解到发展规划、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高校学生四个司中。通过这一调整,成人教育出现了管理方式上由集中到分散、管理的力度由合力变分力的情况,管理力量大幅度减少,而且教育行政部门缺乏对如何搞好成人高等教育的系统性研究,进而造成成人高等教育面临危机。在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一些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单位蜂拥而至,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教育也成了一种作为改善办学条件和职工福利待遇的“副业”;部分招生学校怪招频出,无原则压低录取分数线,降低教育投入,牺牲教育质量,导致成人高等教育严重异化,成为学生混文凭、学校搞创收的“捷径”。
(二)办学体制不合理
成人高等教育为成人服务是其本性的必然回归。既然是为成人学习服务,就必须建立符合成人教育特点的办学体制。就服务范围而言,成人教育并非全为学历教育,应涵盖除了青少年以外所有人群,而目前较多的只是面向成人的学历补偿教育。就教育方式而言,学校关闭自守,与用人单位联系甚少,教育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学习者的要求。就教育内容而言,强调系统性、学术性,忽视能力培养,针对性差,内容陈旧。就教育形式而言,教育创新严重不足,学校可用于成人教育的教学资源开发尚未得到应有重视。综上所述,学校在办学体制上仍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三、教育模式陈旧
实施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是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保障。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但是从普通高等教育脱胎而来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并未发生根本的改变,过于强调学术性和系统性,忽视学生能力培养。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仍是沿袭普通高等教育的方式和方法,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授、轻创造,重统一、轻个性,脱离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基本上保持普通高等教育的思维定式,一定程度上成为普通高等教育的“翻版”。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采用的教育方法与学生期望值存在较大差距。调查表明,目前,成人高等教育采用的方式依次为:“讲座法”(64.3%)、“课堂讲座法”(52.1%)、“参观访问法”(29.2%)、“研讨法”(25.3%)、“网络学习法”(12.8%)、“案例教学法”(8.9%)、“个别辅导法”(6.0%)和“角色扮演法”(2.1%)。而成人期望的教育方式方法是:“案例教学法”(51.8%)、“参观访问法”(41.1%)、“角色扮演法”(40.5%)、“研讨法”(29.5%)、“网络学习法”(26.8%)、“讲座法”(17.6%)、“课堂讲座法”(15.5%)和“个别辅导法”(13.4%)。这种现实与期望的差距,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引起成人教育教学者和管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此外,有学者对不同时代的教育做过非常精辟的描述:“在农业文明中,‘过去’‘现在’‘未来’凝聚在一起,‘现在’的教育是‘过去’经验的重复,‘未来’的教育和‘现在’的教育毫无差异,教学内容永远保持‘过去’的观念,教育的指向是‘过去’的。工业文明中教育的重心由‘过去’转移到了‘现在’,要求人们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了解‘现在’,用班组的形式向学生教授‘现在’的知识、技能和观念。信息时代是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教育的主要目标将是提高受教育者适应未来、应付未来的能力。”目前,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似乎仍停留在农业文明时代,这就要求成人高等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模式和教育管理模式,加强对成人教育规律的研究和探索。
四、成人高等教育文化尚未建立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社会地位受到社会价值取向的制约,成人高等教育文化对教育整体(包括社会各级组织及其成员)和成员(包括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价值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育成员个体的思想和行为起导向作用;二是对教育整体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管理起导向作用。
党和政府对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积极倡导和支持有利于引导社会尊重成人教育和尊重技能型人才。在计划经济时期,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人才十分短缺,各级组织对成人高等教育较为重视,将成人高等教育作为各级组织需求人才的有效补充,企业通过各种激励机制引导员工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成人教育的学习,对成人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充分的认识,也在各种政策措施的制定中体现出成人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取得成人高等教育学历的员工在工资晋级和职务晋升等方面等同于受过普通高等教育的员工,这使得成人教育尤其是成人高等教育的价值基本得到社会的认同。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完全市场经济尚未真正形成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人们对成人教育价值取向发生了较大变化,对成人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明显下降,表现尤为明显的是各级用人单位对员工参加成人学历教育采取不鼓励、不支持甚至是反对的态度。在招聘政府公务员的资格中明确限制,具有成人学历文凭者不予认可,表现出“三不现象”,即人才市场不再关注、用人单位不愿将其作为人才招聘、在职单位也不重视。
世界成人高等教育最早起源于英国19世纪的“大学推广运动”,即将高等教育知识从大学校园扩展到民众中去。在我国由“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高等教育”过渡的大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同样具有扩大学术知识辐射范围的性质。成人高等教育特色的缺失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阶段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然而,在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完善的特定时期,成人高等教育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有多大?各级政府、用人单位和社会对成人高等教育有何认识?目前,对成人高等教育的价值评价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成人高等教育文化尚未真正形成。
由于对成人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的认识不一,社会上更多的观点认为,接受成人高等教育是受教育者自身的需要。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及成人高等教育的“贬值”,成人高等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正在逐渐淡化。我们认为,尊重成人高等教育首先应从教育管理部门自身做起,更要从从事成人高等教育的学校自身做起。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办学形式的差异而不是教育层次的差异,学术型人才和职业类人才都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应该忽视成人高等教育,而应该更加重视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重建符合成人高等教育特点的成教文化。
五、成人高等教育定位不明晰
成人高等教育的科学定位是搞好成人教育的基本前提。1997年第五届国际成人教育大会发表《汉堡成人学习宣言》,提出了成人教育为建设学习化社会服务的理念,这些理念的不断发展创新,对世界成人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我国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定位认识不清,主要存在以下误区:一是认为成人教育,尤其是成人高等教育是学历教育。没有在终身教育的框架内去认识成人教育,没有在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概念中构建成人教育的新理念。二是对成人教育的类别划分认识模糊。认为成人高等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没有认识到成人高等教育应是职业教育或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范畴,因此,在培养模式设计、教育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等过程中均按普通高等教育方式进行,不具备科学性和针对性。三是培养目标不明确。成人高等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的核心应是充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能力为本位体现在目标追求上,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培养对象一是具有完成职业任务所必需的基本技能或动手能力;二是具有关键能力,如合作能力、公关能力、解决矛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三是具有职业岗位变动的应变能力和就业弹性;四是具有技术应用领域中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如工艺流程的革新、加工方法的创造、管理方式的变革等。由于目前没有将成人教育列入职业教育体系,更没有认识到成人教育就是“能力本位”的教育,所以在成人教育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没有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放在核心位置,更没有将培养提升成人学员的职业能力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胡秀锦.上海成人教育需求与应对策略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7(10).
[2]江鉴娣.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6(6).
[3]刘树明,郭红.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成人教育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
[4]单从凯.论信息时代教育价值观[J].远程教育杂志,2004(4).
[5]蒋万谟,杨汉洲.“能力”和“过程”:成人教育质量监控的两个重要指标[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2).
[6]刘元元.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思路[J].教育与职业,2007(29).
[7]W.K.Hoy,C.G.Miskel.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M].New York:McGraw-Hill,Inc,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