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精神遗产

来源 :读者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1989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了解一个死去已经一千年的人,并不困难。试想,通常要了解与我们同住在一个城市的居民,或是了解一位市长的生活,实在嫌所知不足,要了解一个古人,不是有时反倒容易吗?姑就一端而论,现今仍然在世的人,他的生活尚未完结,一旦遇有危机来临,谁也不知道他会如何行动。醉汉会戒酒自新,教会中的圣人会堕落,牧师会和唱诗班的少女私奔。活着的人总会有好多可能的改变。还有,活着的人总有些秘密,他那些秘密之中最精彩的,往往在他死了好久之后才会泄露出来。这就是何以评论与我们自己同时代的人是一件难事,因为他的生活离我们太近了。论一个已然去世的诗人,如苏东坡,情形便不同了。我读过他的札记,他的七百首詩,还有他的八百通私人书简。所以知道一个人,或是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与否,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是否对他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爱他。喜爱哪个诗人,完全是由于哪一种癖好。我想李白更为崇高,而杜甫更为伟大—在他伟大的诗之清新、自然、工巧、悲天悯人的情感方面更为伟大。但是不必表示什么歉意,恕我直言,我偏爱的诗人是苏东坡。
  在今天看来,我觉得苏东坡伟大的人格,比中国其他文人的人格,更为鲜明突出,在他的生活和作品里,显露得越发充分。在我头脑里,苏东坡的意象之所以清楚明显,其理由有二。第一,是由于苏东坡本人心智上才华的卓越,深深印在他写的每一行诗上,正如我所看见的他那两幅墨竹上乌黑的宝墨之光,时至今日,依然闪耀照人,就犹如他蘸笔挥毫是在顷刻之前一样。这是天地间一大奇迹,在莎士比亚的创作上,亦复如此。莎翁诗句的遒健,是来自诗人敏感的天性与开阔豁达的胸襟,至今依然清新如故。纵然有后代学者的钻研考证,我们对莎士比亚的生活所知仍极稀少;可是在他去世400年之后,由于他作品中感情的力量,我们却知道了他的心灵深处。第二个理由是,苏东坡的生活资料较为完整,远非其他中国诗人可比。有关他漫长的一生中,多彩多姿的政治生涯那些資料,存在于各种史料中,也存在于他自己浩繁的著作中,他的诗文都计算在内,接近百万言,他的札记、遗墨、私人书信,在当代把他视为最可敬爱的文人而写的大量的闲话漫谈,都流传到现在了。
  在他去世后百年之内,没有一本传记类的书不曾提到这位诗人。宋儒都长于写日记,尤以司马光、王安石、刘挚、曾布为著名;勤奋的传记作者有王明清、邵伯温等。由于王安石的国家资本新法引起的纠纷,和一直绵延到苏东坡一生的政坛风波的扰攘不安,作家都保存了那一时代的资料,其中包括对话录,为量甚大。苏东坡并不记日记。他不是记日记那一类型的人,记日记对他恐怕过于失之规律严正而不自然。
  但是他写札记,遇有游山玩水、思想、人物、处所、事件,他都笔之于书,有的记有日期,有的不记日期。而别人则忙于把他的言行记载下来。爱慕他的人都把他写的书简题跋等精心保存。当时他以杰出的书法家出名,随时有人恳求墨宝,他习惯上是随时题诗,或是书写杂感评论,酒饭之后,都随手赠予友人。此等小简偶记,人皆珍藏,传之子孙后代,有时也以高价卖出。这些偶记题跋中,往往有苏东坡精妙之作。如今所保存者,他的书简约有八百通,有名的墨迹题跋约六百件。实际上,是由于苏东坡受到广泛的喜爱,后来才有搜集别的名人书札题跋文字印行的时尚,黄山谷便是其一。当年成都有一位收藏家,在苏东坡去世之后,立即开始搜集苏东坡的墨迹书简等,刻之于石、拓下榻片出卖,供人做临摹书法之用。有一次,苏东坡因对时事有感而作的诗,立刻有人抄写流传,境内多少文人争相背诵。苏东坡虽然发乎纯良真挚之情,但内容是对政策表示异议,当时正值忠直之士不容于国都之际,当权者之愤怒遂集于他一人之身,情势严重,苏东坡几乎险遭不测。他是不是后悔呢?表面上,在他的贬谪期间,对不够亲密的朋友他说是已然后悔,但是对莫逆之交,他说并无悔意,并且说,倘遇饭中有蝇,仍须吐出。由于他精神上的坦白流露,他也以身列当时高士之首而自伤,在与心地狭窄而位居要津的政客徒然挣扎了一番之后,他被流放到中国域外的蛮荒琼崖海岛,他以坦荡荡之胸怀处之,有几分相信是命运使然。
  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生活中竟有如此的遭遇,他之成为文人窃窃私语的话柄,尊重景仰的话题,尤其是在去世之后,乃是自然之事。若与西方相似之人比较,李白,一个文坛上的流星,在刹那之间壮观惊人的闪耀之后,而自行燃烧消灭,正与雪莱、拜伦相近。杜甫则酷似弥尔顿,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学富而文工,以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力。以人物论,颇像英国的小说家赛克瑞;在政坛上的活动与诗名,则像法国的雨果;他具有的动人的特点,又仿佛英国的约翰生。不知为什么,我们对约翰生的中风,现在还觉得不安,而对弥尔顿的失明则不然。倘若弥尔顿同时是像英国画家根兹博罗,也同时像以诗歌批评英国时事的蒲普,而且也像英国饱受折磨的讽刺文学家绥福特,而没有他日渐增强的尖酸,那我们便找到一个像苏东坡的英国人了。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今天我们之所以喜爱苏东坡,也是因为他饱受了人生之苦的缘故。
  中国有一句谚语,就是说一个人如何,要“盖棺论定”。人生如梦,一出戏演得如何,只有在幕落之时才可以下断语。不过有这种区别—人生是如同戏剧,但是在人生的戏剧里,最富有智慧与最精明的伶人,对于下一幕的大事如何,也是茫然无知。但是真正的人生,其中总包含有一种不可避免的性质,只有最好的戏剧才庶乎近之。因此在给过去的人写一本传记时,我们能把一场一场已经完成的戏,逐一观看,观看由人内在的气质与外在的环境所引起的必要的发展,这自然是一项重大的方便。在我将《苏东坡传》各章的资料钻研完毕之后,并且了解了为什么他非要有某些作为不可,为什么非要违背他弃官归隐的本意,我觉得自己好像一个中国的星象家,给一个人细批终身,预卜未来,那么清楚,那么明确,事故是那么在命难逃。中国的星象家能把一个人的一生逐年断开,细批流年,把一生每年的推算写在一个折子上,当然卦金要远高出通常的卜卦。但是传记家的马后课却总比星象家的马前课可靠。今天,我们能够洞悉苏东坡穷达多变的一生,看出来那同样的不可避免的情形,但是断然无疑的是,他一生各阶段的吉凶祸福的事故,不管过错是否在他的星宿命运,的确是发生了,应验了。
  苏东坡去世一年,在当权的群小尚未把长江以北拱手奉送与来自穷沙大漠的他们那异国的君王,一件历史上的大事发生了。那就是有名的元祐党人碑的建立,也是宋朝朋党之争的一个总结。元祐是宋哲宗的年号(1086-1093年),在这些年间,苏东坡的蜀党当权。元祐党人碑是哲宗元祐年间当政的309人的黑名单,以苏东坡为首。碑上有圣旨:此309人及其子孙永远不得为官。皇家子女亦不得与此名单上诸臣之后代通婚姻,倘若已经订婚,也要奉旨取消。与此同样的石碑要分别在全国各县树立,直到今天,中国有些山顶上还留有此种石碑。这是将反对党一网打尽、斩尽杀绝的办法,也是立碑的群小蓄意使那些反对党人千年万载永受羞辱的办法。自从中国因王安石变法使社会衰乱,朝纲败坏,把中国北方拱手让与金人之后,元佑党人碑给人的观感,和立碑的那群小人的想法,可就大为不同了。随后100多年间,碑上人的子孙,都以碑上有他们祖先的名字为荣。这就是元佑党人碑在历史上出名的缘故。实际上,这些碑上的祖先之中,有的并不配享有此种荣耀,因为在立碑时要把反对党赶尽杀绝,那群小人便把自己个人的仇敌的名字也擅自列入了,所以此一黑名单上的人是好坏兼而有之的。在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正月,出乎神意,天空出现辇星,在文德殿东墙上的元祐党人碑突遭电击,破而为二。此是上天降怒。毫无疑问,徽宗大惧,但因怕宰相反对,使人在深夜时分偷偷把端门的党人碑毁坏。宰相发现此事,十分懊恼,却大言不惭地说道:“此碑可毁,但碑上人名则当永记不忘!”现在我们知道,他是如愿以偿了。
  雷电击毁石碑一事,使苏东坡身后的名气越来越大。他死后的前10年之间,凡石碑上刻有苏东坡的诗文或他的字的,都奉令销毁,他的著作严禁印行,他在世时一切官衔也全予剥夺。当时有作家在杂记中曾记有如下文句:“东坡诗文,落笔辄人所传诵。崇宁大观间,海外苏诗盛行。是时朝廷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东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
  雷击石碑后5年,一个道士向徽宗奏称,曾见苏东坡的灵魂在玉皇大帝驾前为文曲星,掌诗文。徽宗越发害怕,急将苏东坡在世时最高之官爵恢复,后来另封高位。为苏东坡在世时所未有。在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以前,皇家已经开始搜集苏东坡的手稿,悬价每一篇赏制钱5万文。太监梁师成则付制钱30万文购买颍州桥上雕刻的苏东坡的碑文(早已被人小心翼翼地隐藏起来),这笔钱在当时的生活来说,是够高的价钱。另外有人出5万制钱购买一个学者书斋上苏东坡题匾的3个字。这时苏东坡的诗文字画在交易上极为活跃,不久之后,这些宝贵的手稿不是进入皇宫成了御览之宝,便成了富有的收藏家手中的珍品。后来金人攻下京师,特别索取苏东坡和司马光的书画,作为战利品的一部分,因为苏东坡的名气甚至在世时已经传到了塞外异族之邦。苏东坡的手稿书画中的精品,有一部分,敌人用车装运到塞外,同时徽、钦二帝也随车北掳,竟至客死番邦(当时徽宗已让位于儿子钦宗)。苏东坡遗留下的文物未遭毁灭者,也由收藏家运到了江南,始得以保存于天地之间。
  可是,使作品经久而不失其魔力的“真纯”又为何物?苏东坡对写作与风格所表示的意见,最为清楚。他说做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又曰:词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则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乎?是之谓词达。词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扬雄好为艰深之词,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在此为风格作解释,苏东坡很巧妙地描写了他自己的为文之道,其行止如“行云流水”,他是把修辞作文的秘诀弃之而不顾的。何时行、何时止是无规矩法则可言的。只要作者的情思美妙,他能真实精确地表达出来,表达得够好,迷人之处与独特之美便自然而生,并不是在文外附着的身外之物。果能表现精妙而能得心应手,则文章的简洁、自然、轻灵、飘逸,便能不求而自至,此处所谓文章的简洁、自然、轻灵、飘逸,也就是上好风格的秘诀。文章具有此等特性,文章便不至于索然无味,而我们也就不怕没有好文章读了。不管怎么说,能使读者快乐,的确是苏东坡作品的一个特点。
  苏东坡最快乐就是写作之时。一天,苏东坡写信给朋友说:“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苏东坡的文字给当代人的感受,亦复如此。欧阳修说每逢收到苏东坡新写的一篇文章,他就欢乐终日。宋神宗的一位侍臣告诉人说,每逢皇帝陛下举着不食时,必然是正在看苏东坡的文章。即便在苏东坡贬谪在外时,只要有他的一首新作的诗到达宫中,神宗皇帝必当诸大臣之面感叹赞美之。但是皇上对苏东坡的感叹赞美就正使某些大臣害怕,必使神宗在世一日,使苏东坡一直流放在外,不能回朝。
  倘若不嫌“民主”一词今日用得太俗滥的话,我们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极讲民主精神的人,因为他与各行各业都有来往,帝王、诗人、公卿、隐士、药师、酒馆主人、不识字的农妇……他的至交是诗僧、无名的道士,还有比他更贫穷的人。他也喜爱官宦的荣耀,可是每当他混迹人群之中而无人认识他时,他却最为快乐。他为杭州、广州兴办水利,建立孤儿院与医院,创监狱医师制度,严禁杀婴。在王安石新法的社会改革所留下的恶果遗患之中,他只手全力从事救济饥荒,不惜向掣肘刁难的官场抗争。当时似乎是只有他一个人关心那千里荒旱、流离饿殍。他一直为百姓而抗拒朝廷,为宽免贫民的欠债而向朝廷恳求,必至成功而后已。他只求独行其是,一切付之悠悠。今天我们确实可以说,苏东坡是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
其他文献
摘要:福建省正全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境内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建设用地严重不足,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作为建设用地势在必行。以福建南平邵武市为例,运用GIS和RS技术,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邵武市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成建设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给拓展建设用地空间提供科学的依据。为了凸显生态的重要性,从空间区位、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生态保护4个方面共选取15个评价因
他是政治家,曾任职清政府铁道督办,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后,被委任为广东革命政府的财政部长和建设部长,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和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他是教育家,筹建并任交通大学校长;他是书画家,发起创办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中国画院院长;他是收藏家,创建上海博物馆;他是学问家,编著《全清词钞》,著《遐庵汇稿》《历代藏经考略》等。饶
是否在欢聚时刻众多菜品不知吃些什么?是否在闲暇时光各种零食不知如何选择?在美食面前,你是否也选择困难?这里,你将感受到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嘿,擦一擦口水!  夕颜的花语是永恒的爱恋,正如我对美食的深深执念。一个有情怀的吃(胖)货(子),一个很怀(做)旧(作)的写手,心中常有诗酒茶,步履生风闯天涯。  小时候家里住乡下,听奶奶讲,在以前穷苦的岁月里,像大米这种细粮是吃不到的,因此,适合在东
摘要:通过了解紫红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理特征,为延长其贮藏期限提供依据,以模拟常温(25±0.5) ℃和低温(5±0.5) ℃贮藏的紫红龙为试验材料,研究其采后在不同贮藏环境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抗超氧阴离子(O-2·)活力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比常温减缓了紫红龙果实可溶性蛋白质的
摘要:为研究不同种类杀菌剂对葡萄致腐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8种生产中常用的杀菌剂对6种葡萄致腐病菌的室内毒力,以筛选出适合防治葡萄致腐病菌的杀菌剂。结果表明,18种杀菌剂对病原菌均具有一定的毒力,不同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己唑醇、氟硅唑、烯唑醇的抑菌能力较强,其EC50分别介于0.042~4.11、0.068~19.82、0.20~11.46 mg/L。多菌灵对
摘要:综合土地利用、DEM、POI、社会经济等多源数据探索南方低山丘陵区乡村类型定量识别方法,为编制区域乡村振兴规划、分类推进乡村发展提供参考。在简要归纳乡村发展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2018年江西省万年县乡村综合发展水平,并借助灰色星座聚类模型和质性归纳法识别其乡村发展类型,进而提出不同类型乡村差异化振兴策略。结果表明,万年县乡村综合发展水平整体不高,呈现出“东南高
摘要: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泛的一种生物质能源,筛选能够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对于开发利用这类物质具有重要意义。从土壤中分离纯化获得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TW063-3,通过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得出,该菌株为草酸青霉。通过单因素优化试验寻找最佳培养条件,然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关键因子的最佳参数。筛选得出最佳培养条件:15 g/L羧甲基纤维素钠 2 g/L硝酸铵,pH值为3.0,200 r/min
一  李桦笔名浪沙、白浪沙,斋号滴泉斋,是中国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版画艺术家之一。李桦先生1907年出生于广东省番禺县,青年时期的李桦天资聪颖、酷爱艺术,曾留学日本学习西方印象主义绘画。九一八事变后,他立即回国投身到“反日救国”的爱国运动之中。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饱受列强的凌辱,山河破碎,风雨飘摇。残酷的现实社会强烈地刺激着青年时期的李桦,受当时苏联进步思潮的影响和鲁迅先生“当革命时,版
晚清时期,东方中国的神秘感在西方社会中依然存在,陶瓷和茶叶等传统出口商品依然深受西洋人的青睐。但他们对东方古国的求知诉求却悄然发生了改变—除了生活消费之外,他们似乎对中国的文化、社会和生活的感兴趣程度在不断增强。正如《点石斋画报》中充满了中国人对西洋文明、传统与科技的想象,西方人也希望寻求一种渠道,去赏析东方文明。那是一个摄影术尚未真正流行的时代,绘画依然是各种文明之间交互往来、增进直观感知的重要
摘要:以猪粪为原料,采用水热炭化法制备水热炭,考察炭化温度(140~220 ℃)和时间(1~9 h)对水热炭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猪粪水热炭产率在53.5%~97.35%,当温度从140 ℃增加到220 ℃时,水热炭中C含量增加了8.94%,N、S、H含量变化较小,而O含量减少了17.57%。H/C、O/C和(O N)/C原子比分别减少了0.02%、0.44%和0.46%;C/N增加了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