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语文课本中有不少课文都安排了“资料袋”这一内容,它与文本、课后习题、插图一起构成了一组完整的语文材料。编者把“资料袋”安排在教材中,“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丰富学生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将资料袋的使用与学生的学习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用好资料袋,真正做到“料”尽其用。
一、在引文入题中运用
许多资料袋中的内容都是新课教学导入的极好材料,教师可以抓住资料袋中的关键语句,设计一些符合“文情”特点的教学导语,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收到“课未始,情已人”的教学效果。
如课文《一面五星红旗》的资料袋介绍的是五星红旗诞生的过程,我在导入新课时是这样设计的。
1,播放北京奥运会国旗徐徐上升的情景。
师: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要升国旗?因为国旗是国家的一种标志性旗帜,是国家的象征。尊重国旗就是尊重国家,爱护国旗就是爱护国家。为此,我国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有这么一条规定。
2,引入课后资料袋,学生齐读。
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该尊重和爱护国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3,导入新课。
师: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发生在一个中国留学生身上的有关尊重、爱护国旗的感人故事。
二、在阅读拓展中运用
入选课本的文章有的是一些名著的节选,这时资料袋的内容往往是文章出处的介绍。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利用好资料袋中的相关信息,无疑会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课文《卡罗纳》的资料袋向学生介绍了《爱的教育》这本书的大致情况。为了激励学生课后去阅读这部影响深远的名著,在教学结束时,我对资料袋进行了如下处理。
1,出示课件。(《爱的教育》的封面)
师:课文《卡罗纳》选自儿童小说《爱的教育》。这部小说自1886年发表后,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感动了无数的读者。在这些平凡事中我们看到的是他们高尚的品质,这些品质都浓缩为一个字——“爱”,有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所以可以说这是一本爱的小说。(在《爱的教育》封面下方出示:“这是一本融入人世间最伟大的爱的小说。”)
2,师:同学们不妨在课后找来看一看,相信你们一定会被里面的故事所感动,因为这是一本“特地奉献给9到13岁的小学生的书”。(在《爱的教育》封面下方接着出示:“这是一本特地奉献给9到13岁的小学生的书。”)
三、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细心的老师会发现许多资料袋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只要我们怀着强烈的资源意识,积极开发适合学生语文实践的快乐园地,就会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如课文《给予树》中的资料袋介绍了有关西方圣诞节的知识。学生对圣诞节非常感兴趣,但资料袋中介绍的比较少。于是,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查阅相关资料,并以“编主题小报”的形式呈现出来,最后在班级集中展示。
我还根据资料袋的不同类型,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根据课文《普罗米修斯》的课后资料,组织了班级故事会,让学生讲一讲其他的希腊神话;根据课文《草船借箭》《景阳冈》的课后资料,举行名著知识竞赛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提高了他们语文各方面的能力。
四、在作业设计中运用
有的资料袋是很好的作业素材,通过对课文《鲸》资料袋的学习,学生了解了鲸的生存情况。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鲸的生存危机,我在教学课文《鲸》时,设计了以下作业环节。
1,师:鲸是人类的好朋友,是海洋中的“大明星”。然而,由于人类的捕杀和对海洋环境的污染,鲸的数量已经急剧减少。就拿鲸中的“巨无霸”蓝鲸来说,已经濒I临灭绝。
2,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看了这段文字,有何感想?
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它身长可达30米左右,平均体重150吨。蓝鲸浑身是宝,它的脂肪可制肥皂;鲸肉营养丰富;鲸骨可提炼胶水;鲸肝含有大量维生素;血和内脏器官又是优质肥料。由于过度杀戮和环境污染,由原先的36万头,到目前仅存不到50头。
3,师:如果你是蓝鲸,你打算对人类说些什么?以“蓝鲸的自述”为题,写一段话。
需要注意的是,课文中提供的资料袋是“未加工的材料”。因此,在教学时要灵活运用,对资料袋中的资料进行“再加工”。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情况,该整合的整合,该删减的删减,该添加的添加,使其符合教学实际的需要,变成“有效的材料”,这样资料袋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
一、在引文入题中运用
许多资料袋中的内容都是新课教学导入的极好材料,教师可以抓住资料袋中的关键语句,设计一些符合“文情”特点的教学导语,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收到“课未始,情已人”的教学效果。
如课文《一面五星红旗》的资料袋介绍的是五星红旗诞生的过程,我在导入新课时是这样设计的。
1,播放北京奥运会国旗徐徐上升的情景。
师: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要升国旗?因为国旗是国家的一种标志性旗帜,是国家的象征。尊重国旗就是尊重国家,爱护国旗就是爱护国家。为此,我国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有这么一条规定。
2,引入课后资料袋,学生齐读。
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该尊重和爱护国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3,导入新课。
师: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发生在一个中国留学生身上的有关尊重、爱护国旗的感人故事。
二、在阅读拓展中运用
入选课本的文章有的是一些名著的节选,这时资料袋的内容往往是文章出处的介绍。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利用好资料袋中的相关信息,无疑会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课文《卡罗纳》的资料袋向学生介绍了《爱的教育》这本书的大致情况。为了激励学生课后去阅读这部影响深远的名著,在教学结束时,我对资料袋进行了如下处理。
1,出示课件。(《爱的教育》的封面)
师:课文《卡罗纳》选自儿童小说《爱的教育》。这部小说自1886年发表后,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感动了无数的读者。在这些平凡事中我们看到的是他们高尚的品质,这些品质都浓缩为一个字——“爱”,有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所以可以说这是一本爱的小说。(在《爱的教育》封面下方出示:“这是一本融入人世间最伟大的爱的小说。”)
2,师:同学们不妨在课后找来看一看,相信你们一定会被里面的故事所感动,因为这是一本“特地奉献给9到13岁的小学生的书”。(在《爱的教育》封面下方接着出示:“这是一本特地奉献给9到13岁的小学生的书。”)
三、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细心的老师会发现许多资料袋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只要我们怀着强烈的资源意识,积极开发适合学生语文实践的快乐园地,就会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如课文《给予树》中的资料袋介绍了有关西方圣诞节的知识。学生对圣诞节非常感兴趣,但资料袋中介绍的比较少。于是,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查阅相关资料,并以“编主题小报”的形式呈现出来,最后在班级集中展示。
我还根据资料袋的不同类型,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根据课文《普罗米修斯》的课后资料,组织了班级故事会,让学生讲一讲其他的希腊神话;根据课文《草船借箭》《景阳冈》的课后资料,举行名著知识竞赛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提高了他们语文各方面的能力。
四、在作业设计中运用
有的资料袋是很好的作业素材,通过对课文《鲸》资料袋的学习,学生了解了鲸的生存情况。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鲸的生存危机,我在教学课文《鲸》时,设计了以下作业环节。
1,师:鲸是人类的好朋友,是海洋中的“大明星”。然而,由于人类的捕杀和对海洋环境的污染,鲸的数量已经急剧减少。就拿鲸中的“巨无霸”蓝鲸来说,已经濒I临灭绝。
2,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看了这段文字,有何感想?
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它身长可达30米左右,平均体重150吨。蓝鲸浑身是宝,它的脂肪可制肥皂;鲸肉营养丰富;鲸骨可提炼胶水;鲸肝含有大量维生素;血和内脏器官又是优质肥料。由于过度杀戮和环境污染,由原先的36万头,到目前仅存不到50头。
3,师:如果你是蓝鲸,你打算对人类说些什么?以“蓝鲸的自述”为题,写一段话。
需要注意的是,课文中提供的资料袋是“未加工的材料”。因此,在教学时要灵活运用,对资料袋中的资料进行“再加工”。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情况,该整合的整合,该删减的删减,该添加的添加,使其符合教学实际的需要,变成“有效的材料”,这样资料袋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