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系膜环周切缘癌浸润规律研究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m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直肠癌直肠系膜环周切缘(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CRM)状况及其预后价值.方法 采用大组织切片,对62例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手术标本进行研究,并对62例患者随访4~60个月.对环周切缘癌浸润(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 involvement,CRMI)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术后复发情况、累积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及Log rank检验.结果 12例标本存在CRMI,4例标本观察到直肠系膜阳性切缘;CRMI与直肠癌分化程度[P=0.015,Exp(B)=0.131]、淋巴结转移状况[P=0.013,Exp(B)=7.488]相关,与肿瘤位置无关(P=0.246);CRMI病例术后局部复发率、总体复发率均高于环周切缘无癌病例(P值分别为0.002,0.000),其无病生存率、总体生存率均低于环周切缘无癌病例(P值分别为0.000,0.003).结论 CRM应该作为直肠癌术后病理学检查的常规指标,CRMI多提示进展期、高度恶性肿瘤,按照TME原则手术可望减少CRMI发生率,CRMI病例预后较差。

其他文献
我们于2008年6月应用自行研制的经阴道内窥镜手术器械成功完成切除阑尾一例,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女,30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1d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4度,脉搏84次/min,麦氏点压痛及反跳痛明显。
期刊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3(CXCR-3)对结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和肝转移的影响.方法 常规培养HT-29细胞,采用RT-PCR、Western-blot方法检测靶向CXCR-3的反义肽核酸(asPNA)对CXCR-3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建立人结肠癌术后局部复发裸鼠动物模型、人结肠癌术后肝转移动物模型.分别经尾静脉注射asPNA、随机错配肽核酸和生理盐水,分析CXCR-3的asPNA对结肠癌术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中瘤腔内压力监测的意义.方法 选择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12例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病例,瘤体最大直径(5.83±0.95)cm.术中应用测压导管监测治疗前、后瘤腔内压力的变化,观察内漏类型、部位及随访结果与压力的关系.结果 12例支架型血管(stent-graft,SG)释放前瘤腔内压力
我们在2005年7月和2007年12月选择两例胰腺囊腺瘤患者施行完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期刊
期刊
B7-H3是近年来发现的共刺激分子家族中的一员,在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7-H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期刊
患者女,45岁.主因"左腋下肿物切除后15个月复发10个月"于2008年8月28日入院.患者15个月前因"左腋下肿物"在当地医院行"左腋下肿物切除术",第1次手术后病理报告示:软组织颗粒细胞瘤.10个月前,肿物复发,增长速度较快。
期刊
患者男,53岁.因"阑尾切除术后,持续高热1 d"于2008年2月2日入院.患者4 d前无诱因出现发热、腹痛,当地县人民医院以"化脓性阑尾炎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收入院.入院后给予"头孢哌酮"抗感染治疗,并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留置盆腔引流管,但患者持续高热,伴有感染性休克,于术后第1天转入我院ICU病房。
期刊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在传统的手术、化疗和放疗等治疗肝癌方法不断进展的基础上,基因治疗、免疫治疗获得兴起,特别是免疫治疗成为肝癌综合治疗中的第四种模式,显示了广阔良好的应用前景。
期刊
目的 探讨经腹经后纵隔进行贲门癌根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6例贲门癌侵及食管下段的患者进行经腹经后纵隔贲门癌根治术,其中根治性近端胃食管切除9例,根治性全胃食管切除17例.结果 本组26例均成功完成经腹经后纵隔贲门癌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全胃切除(189±39)min,近端胃切除(153±35)min;平均手术出血量:全胃切除(200±80)ml,近端胃切除(168±76)ml;平均清扫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