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县水稻新品种(系)对比试验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科学评价水稻新品种(系)在庐江及相近区域的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2018年在该地区开展了水稻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和两优晶占、科两优826、亮两优332、蓉18优2348、兆优5455、武运粳30、华粳40、绿秀19产量及综合抗性表现较好,适宜在庐江地区种植;桃湘优莉晶、淮稻20、沪香粳106、广粳16综合表现较差,适应性有待进一步考察,不宜作为庐江地区主推品种。
  关键词:水稻;品种筛选;适应性;庐江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3-0106-03
  庐江县地处安徽中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雨量适中,光照充沛[1]。全县常年粮食种植面积13.3hm2,其中水稻种植面积达10.7万hm2左右,主要以单季稻为主[2-3]。为科学评价部分水稻新品种(系)在庐江及相近区域的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笔者于2018年开展了水稻新品种(系)对比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宜本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庐江县郭河镇北圩村,整个展示试验基地面积5.33hm2,其中展示4hm2、试验1.33hm2。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前茬为冬闲田。
  1.2 供试材料 参试水稻品种(系)共安排22个,其中杂交中籼稻品种(系)10个:桃湘优莉晶、桃湘优美晶、剑两优332、亮两优332、蓉18优2348、科两优826、和两优晶占、志两优332、深两优841、兆优5455;常规粳(糯)稻品种(系)12个:华粳40、秀水121、广粳16、武运粳30、宁粳7号、徐稻9号、新稻18、绿秀19、沪香粳106、光灿1号、淮稻20,中粳糯588。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22个小区,不设重复,每个小区面积240m2,小区间距50cm,四周设保护行,栽植对应品种。
  1.4 试验管理 所有品种播前晒种,用使百克浸种消毒,采取毯苗大棚育秧。杂交中籼稻(系)5月14日播种,常规粳(糯)稻(系)5月22日播种。试验田块在机插前1d留浅水,杂交中籼稻(系)施45%(15-15-15)复合肥525kg/hm2和尿素150kg/hm2作基肥,常规粳(糯)稻(系)施45%(15-15-15)复合肥375kg/hm2和尿素150kg/hm2作基肥,杂交中籼稻(系)6月8日机插秧移栽,常规粳(糯)稻(系)6月16日机插秧移栽,移栽后7d所有品种结合化学除草施尿素112.5kg/hm2;抽穗前20d施45%三元复合肥150kg/hm2;整个生育期共防治病虫草害4次。试验全过程按照统一管理,烤田复水后保持田间干干湿湿,以湿为主,收获前10d断水。
  1.5 调查项目 对水稻生育期各个时期进行记载,观察每个品种特征特性及茎蘖动态;收获前5d,记录每个品种株高、穗长,调查有效穗数、穗总粒数和结实率;每小区机收后称重,折算标准水分后单位面积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杂交中籼稻(系)参试品种全生育期为135~144d,最长的是亮两优332(144d),其次是桃湘优美晶、志两优332和蓉18优2348(143d),生育期最短的是科两优826(135d),播始历期89~99d,总体差异不大,在庐江地区种植生育期都合适。常规粳(糯)稻(系)参试品种全生育期为135~162d,最长的是秀水121(162d),其次是沪香粳106(157d),徐稻9号和光灿1号生育期低于140d,分别为135d和139d,播始历期84~108d,总体差异较大,除秀水121生育期稍长外,其他品种在庐江地区种植生育期都合适。
  2.2 主要产量构成性状 由表2可知,杂交中籼稻(系)高峰苗在384万~484.5万/hm2,志两优332最高,蓉18优2348最低;有效穗数在246万~325.5万/hm2,桃湘优美晶和志两优332大于300万/hm2,兆优5455和蓉18优2348有效穗数最低,分别为250.5万/hm2和246万/hm2。常规粳(糯)稻(系)高峰苗在444万~562.5万/hm2,最高的沪香粳106是562.5万/hm2,最低的中粳糯588是444万/hm2;有效穗数在342万~472.5万/hm2,均大于300万/hm2,武运粳30和广粳16有效穗最高,超过了470万/hm2,分别为471万/hm2和472.5万/hm2,淮稻20和中粳糯588有效穗均少于350万/hm2。杂交中籼稻(系)参试品种株高变幅为121.4~149.2cm,除科两优826外,其他品种株高均大于130cm,最高的蓉18优2348是149.2cm,最低的科两优826是121.4cm。常规粳(糯)稻(系)参试品种株高变幅为82.6~118.1cm,最高的宁粳7号是118.1cm,最低的沪香粳106是82.6cm。杂交中籼稻(系)参试品种穗总粒数变幅在140.8~203.8粒,桃湘优莉晶、亮两优332、蓉18优2348穗粒数超过了180粒,分别为188.4、196.9、203.8粒,最少的深两优841是140.8粒。常规粳(糯)稻(系)参试品种穗总粒数变幅在68~141.5粒,华粳40和绿秀19的穗粒数超过了130粒,分别为130.4粒和141.5粒,最低的广粳16是68粒。杂交中籼稻(系)参试品种中結实率最高的是兆优5455,为97.7%,桃湘优美晶、志两优332、桃湘优莉晶结实率相对较低,均低于80%,其中桃湘优莉晶的结实率最低(仅31.5%)。常规粳(糯)稻(系)参试品种中只有淮稻20结实率大于85%,武运粳30、绿秀19、徐稻9号、宁粳7号、沪香粳106、华粳40、新稻18均低于80%,最低的是武运粳30,仅为67.2%。各品种间千粒重存在一定差异,杂交中籼稻(系)参试品种千粒重在22.1~30.5g,最高的是蓉18优2348(30.5g),其次是兆优5455(27.5g),最低的是桃湘优美晶(22.1g)。常规粳(糯)稻(系)参试品种千粒重在24.5~28.5g,最高的是广粳16(28.5g),最低的是中粳糯588(24.5g)。杂交中籼稻实测产量在3592.5~11941.5kg/hm2,兆优5455、亮两优332、蓉18优2348实测产量表现良好,均大于10000kg/hm2,桃湘优莉晶实测产量仅为3593.07kg/hm2,表现较差。常规粳(糯)稻(系)实测产量在6784.5~10449kg/hm2,最高的是华粳40,最低的是沪香粳106。
  2.3 抗逆性 由表3可知,桃湘优莉晶出现了严重的倒伏现象,导致结实率大幅降低,实产仅为3592.5kg/hm2;淮稻20纹枯病有轻微发生,说明该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偏弱;8—10月天气良好,未出现连续阴雨天气,所有参试品种未发生稻瘟病、稻曲病。此外,所有参试品种耐热性一般、整齐度较好。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杂交中籼稻(系)中,和两优晶占、科两优826、亮两优332、蓉18优2348、兆优5455这5个品种田间表现良好,产量均超过9400kg/hm2,适宜在本地区推广;常规粳(糯)稻(系)品种总体综合性状表现良好,其中华粳40、武运粳30、绿秀19这3个品种产量达到9280kg/hm2以上,适宜在本地区推广种植。桃湘优莉晶抗倒伏性较弱,在本地区推广有较大风险,淮稻20纹枯病轻度发生,沪香粳106和广粳16产量表现较差,不建议在本地区推广。本次试验周期仅为1年,为探索各水稻新品种在庐江及相近区域的综合表现,有待进一步试验,以获取更科学全面的试验数据[4]。
  参考文献
  [1]吴小文,徐济春,张晓红,等.庐江县早籼稻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3,24:27-29.
  [2]柯鹏飞,李千和,吴小文,等.庐江县稻田综合种养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10):42-43.
  [3]李永,叶康建,钱伟,等.安徽沿江地区单季晚粳稻机插品种筛选[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1):150-151.
  [4]杨大庆.桐城市单季粳稻品种筛选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01-02):42-44.
  (责编:徐世红)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研究氮、磷、钾3种元素对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及为测土配方施肥指导提供科学依据,在界首市利用“3414”试验设计,开展了氮、磷、钾元素田间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界首地区夏季玉米种植中,氮、磷、钾3种元素的最佳施用量分别为N220.5kg/hm2、P2O5 50.4kg/hm2、K2O 54kg/hm2。  关键词:玉米;“3414”肥效;施肥量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
摘 要:以葛根为原料,酵母菌为发酵菌种,在考察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发酵初始pH和接种量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72h、发酵温度29℃、发酵初始pH5.5、酵母菌接种量3%。在此条件下,α-淀粉酶活力为33.56U/mL。  关键词:酵母菌;葛根酵素;工艺  中图分类号 TS20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3
摘 要:水稻旱青立病的个体致病原因是有机砷中毒,群体发生面积与程度受栽培和自然2个因素影响较大。栽培因素包括水稻品种类型、种植方式、茬口安排、水肥管理、旱改水等;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土壤质地及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群落、气候等。其中,气候因素特别是水稻敏感生育期的长期降雨,是引起寿县2020年旱青立病大面积发生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旱青立病;大发生原因;自然因素;栽培因素  中图分类号 S435
摘 要:为了筛选出适合在庐江地区推广种植的常规单季晚粳稻新品种,于2020年对引进的11个晚粳稻品种进行了展示试验,以生育进程、农艺性状、产量构成、抗性表现等作为考察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参试水稻品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其中产量水平排在前4位的品种分别为镇稻18、当粳8号、皖垦粳3号和常农粳151,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7.28%以上,全生育期在146~148d,较对照品种增减幅度在1d。由于
摘 要:近年来,安徽省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化利用取得了较大进步,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需求的更新,新形势下推进土地资源节约利用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该文对安徽省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化利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安徽省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安徽省;产业发展;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用地效率  中图分类号 F30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枞阳县耕地质量总体不高,后备资源不足,受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当地耕地的利用率和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该文介绍了枞阳县耕地质量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当地耕地质量的保护与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耕地质量;现状;问题;对策;枞阳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3-0124-03  枞阳县滨临
摘 要:采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在控制个人特征、经济水平、流动特征、社会融合4个维度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并探究了土地对流动人口城市居留及落户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远低于居留意愿,拥有土地或宅基地的人群拥有更低的落户意愿,但拥有土地对居留意愿影响不显著,其中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对其有一定的影响;有承包地且遭受劳动力短缺问题的人群,拥有更高的
摘 要:高纯麦芽糖生产经历了传统生产法、酸酶生产法、双酶生产法、多酶协同法等几个阶段。该文分析了前3种高纯麦芽糖生产工艺的优缺点,并以高纯麦芽糖中的麦芽糖含量为指标,结合当今先进的生产技术,对多酶协同法工艺流程及要点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高纯麦芽糖的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纯麦芽糖;工艺要点;多酶协同  中图分类号 TS24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
摘 要: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化已成为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机械化深翻技术则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重点技术,是促进农作物稳产增产的有效措施。该文简述了农业机械化深翻技术原理及规范,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在秋季深翻中的重要性,如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深翻难度、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农作物产量等,以期为秋季土壤机械化深松深翻技术的大力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秋季深翻;重要性  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