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支教生教师身份适应性问题与培养策略研究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nykan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支教实习是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发明,是师范生职前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较新模式,集教育实习与支教为一体,支教生具有双重社会角色一学生与职前教师,因此大学生支教不可避免地感受职业困扰、遭受“现实冲击”,它使得一些师范生就此产生挫折感,并进而影响甚至阻碍其专业成长.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问题意识越来越受到众多教师的重视.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我们听了一节五年级下学期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引发了我对数学课堂“真问题
在小学英语RLPR教学模式中,新授课的基本结构由引起关注( Raise concern)、学习新知( Learn)、准备发表( Prepare to report)和发表汇报( Report)四个要素组成。在小学英语 RLPR教学模式中,学习新知指的是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与策略展示新的语言知识,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新的语言知识的教学环节。  一、英语RLPR教学模式新授课的“学习新知”教学
公祭活动古已有之,是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在中断多年之后公祭活动渐次恢复。成为继承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传承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提高国人凝聚力和向心力
志愿服务是现代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2013年以来,笔者所在的新兴县实验小学为丰富学生成长方式,开发了“校园小志愿者”主题实践课程,在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和道德发展、提高实践能力等方面成效明显。随着实践的深入,笔者对小学开展志愿服务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策略、评价促进等方面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一、面向未来,发展公民素养  开设“校园小志愿者”主题实践课程,我们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