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家庭教育缺失,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心理障碍,厌学情绪严重。因而,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农村教育工作者的课题。本文从农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课堂情境的创设等方面来来阐述如何提高当前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8-0233-01
对于农村学生,由于学习受到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教师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耗时低效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努力地改变这一现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总结出以下经验,以供参考。
一、教师要与时俱进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在潜意识里有“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的思想,因为这是“进步”的核心武器。数学老师要努力发挥学生在数学课堂的主体地位,使数学学习更富有兴趣,更贴近生活,更能为生活现实服务,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真正理念,并实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真谛。只有真正把学生从灌输的“容器”变为接受的“主体”,把教师从“教授者”变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只有把死板的抽象数学公式变为生活式的“理所当然”,数学课堂才有可能变成为师生共同积极参与的乐园。
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据统计,绝大部分农村学生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孩子只能跟着爷爷奶奶在家生活,而且有的爷爷奶奶上了岁数根本就不管小孩在家里的学习,学生在老人的宠爱下放任自流,家长对家庭作业不闻不问,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学习成绩通常都不会好,这时候我们教师就成了这些孩子的父母。高尔基曾说: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更要关注这类特殊的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更要严格要求他们的学习,使他们对学习保持极大的兴趣。要让他们感觉老师很亲切,老师很喜欢我,教师也应做到该表扬的时候就表扬,让学生感觉自己在班级中是有地位的,这样他们的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提高。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兴趣的作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因此,学习兴趣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起到决定性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导入有趣。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一节课的前奏,也是一个重要环节。不少农村教师往往会忽视这一环节,以“开门见山”的形式直入主题,结果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如果能从教材内容需要出发,以创设情境、讲述故事、妙引笑话、问题设疑等方法来引导,给学生新鲜特别、富有情趣、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引人入胜,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如将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引进课堂,以学生喜欢的各种游戏展示活动内容或以竞赛、辩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贯穿整个课堂。在如此学习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情感得以交流,个性得到张扬,自主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整个课堂教学轻松活泼。
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俄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教师应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根据小学生的注意及思维特点,教学中应不断变换刺激的角度,多给学生一些新鲜的刺激,让学生全方位,多侧面接收信息。笔者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可以借助孩子们喜爱的童话中的角色“七个小矮人”,从“七个小矮人”的图片中找到变化规律,从而导入教学“7的乘法口诀”。借助奥运会开幕式倒计数的激动人心的画面,让孩子们了解倒计数时的10、9、8、7……用的时间单位就是“秒”,激发孩子们学习《秒的认识》的积极性。播放“新闻联播”的片头曲,让学生观察播放时间,从孩子们司空见惯的画面过渡到《24时计时法》的教学,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明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重要。
(一)尊重学生是教师教学成功的基础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同时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只有爱才能赢得爱。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就很有道理。许多学生就是因为喜欢老师,继而爱屋及乌,对该老师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对后进生尤其不能歧视,反而要加倍小心地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就会视老师为挚友,消除一切顾虑,积极与教师合作,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大胆质疑,主动探索,勇于创新。
(二)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掌握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掌握学习,创新学习。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农村家庭外出打工较多,据统计我校有70%以上学生的双亲或单亲在外打工,他们的孩子或寄托给爷爷、奶奶或寄托在亲戚朋友家;如此多的留守儿童产生了许多的不良效应,他们不爱学习,无拘无束,无人管理,有的甚至转变成后进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制訂可行的教学措施,给予这些儿童更多的关爱;同时利用课外的时间,加强与这些留守儿童进行交流,帮他们再次找回学习的热情,正确引导他们克服学习中的陋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作业批改注重科学评价
作业批改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农村教师对数学作业的批改仍挣脱不了传统的束缚,习惯用勾叉的简单形式评判正误,用分数来评价学生,显得乏味无力,缺乏激励性,这样的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例如,学生在判断“甲是乙的倍数,乙是丙的倍数,那么甲是丙的倍数。”出错时,老师在旁写上“你把甲乙丙分别用具体的数代入试试,相信你一定行!”这样的评语,不仅让学生知道怎么改正,而且教给了学生做某些判断题的常用方法。
总之,数学教学不只强调思维逻辑能力培养,更应该注重受教育者情感水平,及积极向上人生态度、良好沟通技巧等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享受学习快乐,把握情感需要,积极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既增长知识,又发展能力,并完善人格,真正成为数学学习主人!
参考文献
[1]吕爱琴.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速读(中旬)--2015(5)
[2]罗州明.浅议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新课程导学,2013(35)
[3]谭敏.浅议小学数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2011年04期
[4]苗秀娟.浅谈对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2011年21期
[5]王大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30期
[6]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8-0233-01
对于农村学生,由于学习受到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教师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耗时低效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努力地改变这一现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总结出以下经验,以供参考。
一、教师要与时俱进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在潜意识里有“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的思想,因为这是“进步”的核心武器。数学老师要努力发挥学生在数学课堂的主体地位,使数学学习更富有兴趣,更贴近生活,更能为生活现实服务,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真正理念,并实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真谛。只有真正把学生从灌输的“容器”变为接受的“主体”,把教师从“教授者”变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只有把死板的抽象数学公式变为生活式的“理所当然”,数学课堂才有可能变成为师生共同积极参与的乐园。
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据统计,绝大部分农村学生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孩子只能跟着爷爷奶奶在家生活,而且有的爷爷奶奶上了岁数根本就不管小孩在家里的学习,学生在老人的宠爱下放任自流,家长对家庭作业不闻不问,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学习成绩通常都不会好,这时候我们教师就成了这些孩子的父母。高尔基曾说: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更要关注这类特殊的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更要严格要求他们的学习,使他们对学习保持极大的兴趣。要让他们感觉老师很亲切,老师很喜欢我,教师也应做到该表扬的时候就表扬,让学生感觉自己在班级中是有地位的,这样他们的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提高。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兴趣的作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因此,学习兴趣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起到决定性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导入有趣。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一节课的前奏,也是一个重要环节。不少农村教师往往会忽视这一环节,以“开门见山”的形式直入主题,结果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如果能从教材内容需要出发,以创设情境、讲述故事、妙引笑话、问题设疑等方法来引导,给学生新鲜特别、富有情趣、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引人入胜,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如将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引进课堂,以学生喜欢的各种游戏展示活动内容或以竞赛、辩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贯穿整个课堂。在如此学习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情感得以交流,个性得到张扬,自主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整个课堂教学轻松活泼。
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俄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教师应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根据小学生的注意及思维特点,教学中应不断变换刺激的角度,多给学生一些新鲜的刺激,让学生全方位,多侧面接收信息。笔者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可以借助孩子们喜爱的童话中的角色“七个小矮人”,从“七个小矮人”的图片中找到变化规律,从而导入教学“7的乘法口诀”。借助奥运会开幕式倒计数的激动人心的画面,让孩子们了解倒计数时的10、9、8、7……用的时间单位就是“秒”,激发孩子们学习《秒的认识》的积极性。播放“新闻联播”的片头曲,让学生观察播放时间,从孩子们司空见惯的画面过渡到《24时计时法》的教学,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明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重要。
(一)尊重学生是教师教学成功的基础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同时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只有爱才能赢得爱。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就很有道理。许多学生就是因为喜欢老师,继而爱屋及乌,对该老师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对后进生尤其不能歧视,反而要加倍小心地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就会视老师为挚友,消除一切顾虑,积极与教师合作,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大胆质疑,主动探索,勇于创新。
(二)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掌握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掌握学习,创新学习。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农村家庭外出打工较多,据统计我校有70%以上学生的双亲或单亲在外打工,他们的孩子或寄托给爷爷、奶奶或寄托在亲戚朋友家;如此多的留守儿童产生了许多的不良效应,他们不爱学习,无拘无束,无人管理,有的甚至转变成后进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制訂可行的教学措施,给予这些儿童更多的关爱;同时利用课外的时间,加强与这些留守儿童进行交流,帮他们再次找回学习的热情,正确引导他们克服学习中的陋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作业批改注重科学评价
作业批改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农村教师对数学作业的批改仍挣脱不了传统的束缚,习惯用勾叉的简单形式评判正误,用分数来评价学生,显得乏味无力,缺乏激励性,这样的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例如,学生在判断“甲是乙的倍数,乙是丙的倍数,那么甲是丙的倍数。”出错时,老师在旁写上“你把甲乙丙分别用具体的数代入试试,相信你一定行!”这样的评语,不仅让学生知道怎么改正,而且教给了学生做某些判断题的常用方法。
总之,数学教学不只强调思维逻辑能力培养,更应该注重受教育者情感水平,及积极向上人生态度、良好沟通技巧等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享受学习快乐,把握情感需要,积极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既增长知识,又发展能力,并完善人格,真正成为数学学习主人!
参考文献
[1]吕爱琴.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速读(中旬)--2015(5)
[2]罗州明.浅议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新课程导学,2013(35)
[3]谭敏.浅议小学数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2011年04期
[4]苗秀娟.浅谈对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2011年21期
[5]王大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30期
[6]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