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对胎膜早破产妇遵医行为及分娩的影响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uaye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护理对胎膜早破产妇遵医行为与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314例胎膜早破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分别比较两组产妇遵医行为与分娩结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阴道分娩率、总产程时间、住院时间、产后感染率、临床遵医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胎膜早破产妇采用临床护理,不但可显著提升患者遵医行为,还可积极改善分娩结果,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胎膜早破;临床护理;遵医行为;分娩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6-0135-02
  Abstract:
  Keywords:
  胎膜早破为孕产妇临产前所发生的胎膜破裂情况,以往研究显示伴随妊娠周期的延长,孕产妇的发病率也会显著升高。患者多存在突发性阴道液体流出表现,在阴道器检测下呈现后穹隆处羊水流出,该并发症极易造成早产、母婴感染、新生儿窒息等,并且对孕产妇心理也会形成负面影响,导致母婴安全系数明显降低。笔者以314例胎膜早破产妇为研究对象,观察临床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314例胎膜早破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均经引导分泌物与羊膜腔穿刺等检查获得确诊,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7例。对照组年龄为21~44岁,平均年龄(296±4.1)岁;孕周25~37周,平均(31.3±2.2)周;初产妇123例,经产妇34例;观察组年龄20~43岁,平均(293±4.4)岁;孕周27~37周,平均(309±20)周;初产妇120例,经产妇37例。两组孕产妇年龄、孕周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如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辅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定期开展临床检测并给予合理的日常生活指导。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干预方式,在妇产科内建立临床护理小组,其中包括护士长1名、产科护士6名,由护士长负责护理质量把控。护理前小组成员共同对患者展开疾病研讨,结合既往护理经验建立临床护理表(表1)。同时,针对患者与家属进行详细宣教,将护理表依次发放,并讲解该护理方式的实施目的,以获取患者的认可与配合。
  1.3观察指标详细记录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住院时间及产后感染发生率,同时依据产妇临床表现由护理人员评估其遵医程度。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率、总产程时间、住院时间、产后感染率及遵医行为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产妇发生胎膜早破常见于胎位不正、头盆不称等情况,羊水流出与宫壁紧缩等原因导致胎盘内血运异常变化,是诱发宫内窘迫与胎儿缺血、缺氧的主要因素。临床护理是医疗理念不断发展的产物,其规范化护理服务可显著提升护士工作质量,通过时间进程的划分逐渐改善护理效果,对加速患者恢复及减少医院资源浪费均具重要作用。由于该护理模式具备良好的顺序性与时间性,保证了临床护士工作的计划性及预见性,促使护理服务获得持续质量改进效果。本院针对胎膜早破患者采用临床护理时,主要将护理时间点划分为产前与产后,产前着重开展入院指导与评估,给予合理的分娩前准备措施;产后强化并发症预防与母婴健康,并进行有效的出院指导。护理全程均将健康教育作为重点问题,贯穿于不同护理阶段,从而促进遵医行为的提升,以保证产妇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经临床护理干预后,患者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住院时间、产后感染及遵医行为均获良好改善,同常规护理的产妇比较具有明显优势。
  综上所述,针对胎膜早破产妇采用临床护理模式,不但可显著提升患者遵医行为,也可积极改善分娩结果,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娟.胎膜早破的临床观察和护理要点[J].吉林医学,2014,35(22):7489-7490.
  [2]刘宇.略论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产妇的影响[J].现代养生,2014,12(8):239.
  [3]张彩霞,刘宽荣.胎膜早破56例的治疗和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18):2222-2223.
  [4]余丽娟.循证护理在35例胎膜早破孕妇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23(20):118.
  [5]卢明英,宋慧,邓小飞,等.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胎膜早破分娩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19(22):3399-3400.
  (收稿日期:20150514)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0例贫血患者,其中40例缺铁性贫血为实验一组,40例地中海贫血为实验二组;选取 4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对三组进行血细胞检测,对比三组的血液检测结果、实验组患者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结果:实验一组患者的RBC、Hb、RBC/ MCV明显低于实验二组和对照组;实验二组的RDW明显高于实验一组和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抽取40例因宫颈机能不全行宫颈环扎术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20)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n=20)患者在常
【摘 要】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模式对社区代谢综合征(MS)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312例社区代谢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6例。对照组行个体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家庭医生模式实施全程跟踪观察,观察干预1年后两组血糖、血脂、体质量等的变化,评估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结果:观察组干预1年后BMI、HbAlC、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TC均明显
基础医学实验技能课程在我校开设已经有五年,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关注医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了使刚进入医学校园的大学生们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基础的医学实验技能,为将来接
【摘要】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防治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75例阴道分娩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给予静脉滴注或臀肌注射缩宫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米索前列醇。观察比较两组防治产后出血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全部产妇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治疗方案,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对照
目的i通过探究家兔烫伤早期脑水肿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与磁共振(MRI)成像的相关性,进一步研究AQP4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t选择42只家兔,分成观察组与空白对照组,观察组制作烫伤模
【摘要】目的:分析骨折初期局部肿痛患者护理中应用中药湿敷的效果。方法:选取64例骨折初期局部肿痛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湿敷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疼痛缓解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痛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8例老年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将其分为综合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各34例。常规护理组患
【摘 要】 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宫颈癌患者化疗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4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25%,对照组为37.50%;观察组护理质量总满意度为96.8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8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摘 要】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分析本院180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900例和优质护理组900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抑郁评价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24h抑郁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患者术后24h抑郁评价及术后24h满意度评价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