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视域下的《饮食男女》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uis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电影《饮食男女》海报 《饮食男女》是导演李安“家庭三部曲”中的一部,它描写了父亲和三个女儿之间的关系以及父亲自己的感情生活。笔者试图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探讨父亲形象在片中所体现的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情结以伪装的形式表现在我们的生活里。它不仅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也表现在我们的艺术、流行歌曲、文学、幽默、亵读神圣和其它许多方面上。”[1]比如《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弑父行为,《雷雨》中的周萍和母亲繁漪的爱恋关系,电影《菊豆》中杨天白先是目睹了他名义上的父亲杨金山的死亡,又杀害了自己的亲生父亲杨天青,这都是俄狄浦斯情结的体现。但《饮食男女》中的俄狄浦斯情结却是从另一个方面来描写的,有深度又不失分寸。“李安对精神分析是了解的,所以他在大肆铺排中国饮食表现父女关系的故事中,不动声色的隐含着一个恋父情结的内核。”[2]
  一、朱父与家倩
  在李安导演的影片《饮食男女》中,通过饮食表现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名厨老朱同三个已经到了出嫁年龄的女儿以及年轻的等待离婚的女邻居锦荣之间的关系。整部影片中让观众感到最微妙的关系就是老朱与朱家倩的关系。影片的开头为观众展现了做出一桌好菜的过程,但其实导演旨在让我们看到,家中墙上挂着的朱家倩母亲的照片,那是一张和朱家倩一模一样的脸。这显然是一种隐喻,父亲和朱家倩的微妙关系由此而始。
  影片开始时,老朱正面临着他将与三个女儿中的哪一个生活在一起的问题。从老朱个人的心愿来说,他希望与二女儿朱家倩生活在一起。在老朱和温叔叔的对话中,温叔叔说:“老朱啊,想开点,女大不中留啊,早晚会有那么一天的。” 老朱说:“那有什么想不开的,大不了他们都搬出去,我图个清净。”温叔叔反问道:“清净?难道我不知道啊,你想要的要不来,你想赶的赶不走。”他接着说:“家倩的个性,正好遗传了她父母各一半,倔强、任性,像他妈,挑剔,爱摆个臭架子,像你。” 老朱沉默不语。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恋父情结,在这部影片中表现得较为隐晦。温叔叔生病住院后,朱家倩来医院看他,温叔叔语重心长的说:“你爸爸送你去读书,是为你好啊,你要感激你爸爸,当年把你从厨房的油烟里轰出去,要不然你怎么会有今天呢?不要跟自己的爸爸怄气嘛,你看看他,憋了一肚子的心事说不出,如果他再不跟你说话,我看他将来非住进医院不可。”由此看来,父亲对二女儿朱家倩的爱,是非常微妙的。在一次朱家倩与姐姐朱家珍就父亲的个人问题争吵时,朱家珍说:“你懂什么,妈死的时候你多小?” 朱家倩没有好气的说:“再小也比你了解他(父亲)。”这又使这层父女关系变得更加微妙。影片快结尾时,父亲宣布了自己和锦荣的关系,锦荣的母亲接受不了晕过去时,父亲无奈的回头看着朱家倩,此时父亲和朱家倩的心里,一定都是五味杂陈的。
  “影片的结局是,由家倩来招待一家三口人,但是姐姐和妹妹都没有来,只有父亲来了。当父亲喝汤时发现女儿做的汤姜放多了。这恰恰证明父亲已经恢复了味觉;当父亲要求女儿再给他一点儿汤的时候,他握住了家倩的手,欲吐露对女儿的真情。这时影片结束了。父亲能对女儿说什么呢?导演留给我们了深深的思考。”[3]
  二、朱父与姗姗
  按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俄狄浦斯情结理论来说,老朱其实是在片中担当了姗姗的父亲的角色,而影片最后,这种角色转换的成功,也证明了这一点。
  锦荣和姗姗的第一次出场,似乎就为这种角色的转换埋下了伏笔。锦荣跟朱家珍聊完天要走时,朱家珍要给锦荣和姗姗拿汤包,锦荣不好意思的说:“每次来你们家就吃你们喝你们的,太不好意思了。” 朱家珍说道:“你是我们家第四个女儿了,那姗姗呢,就是朱爷爷的孙女啦。”姗姗一直是以“爷爷”来称呼老朱的,老朱不停的给姗姗做午饭便当送去,似乎是一种祖辈对孙女的爱,但老朱似乎是把对三个不断离开家的女儿的爱转移给了姗姗,俄狄浦斯情结也由此凸显。老朱跑步时遇见姗姗在等车上学并决定以后每天给姗姗做便当时,姗姗上车走了,朱师傅看着姗姗离开,眼神充满了关爱,这样的关爱正是姗姗需要的。因为姗姗在锦荣离婚后就失去了父亲,所以影片的最后,老朱与锦荣结合,姗姗成了他名副其实的女儿,俄狄浦斯情结从此就有了第二次生发。
  ·中国电影评论刘丽菲:精神分析视域下的《饮食男女》 三、老朱与锦荣
  老朱与锦荣的结合是影片的一大转折,给了观众一个三百六十度的大转弯,包括最后锦荣的怀孕,不仅是视觉上的震撼,也是心灵上的震撼。
  仔细找寻,似乎不难发现,老朱与锦荣的这种俄狄浦斯情结似乎早有暗示。锦荣在影片中第一次出场,就在跟朱家珍抱怨自己的母亲,她说道:“朱师傅能照顾自己,又能照顾别人,哪里像我妈,成天需要人哄着。”她对自己母亲的抱怨,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女孩的恋父仇母的心理。而朱家珍说:“你以为他(指朱父)不需要人哄?像每个礼拜这样吃饭还能吃多久?家宁还小,家倩随他了。反正我是要照顾我爸一辈子的。”这时锦荣反倒说道:“我想朱师傅希望的不是这个样子吧。”也许,锦荣懂得,老朱其实是需要身边有一个女儿一般的爱人。之后锦荣要离开时,朱家珍给她带汤包说:“你就不要客气啦,你是我们家第四个女儿了。”这就使之后锦荣和老朱的结合,更加有一种说不清的乱伦关系。还有一处值得注意,当锦荣在巷子里遇见老朱的时候,她的表情极为羞涩,老朱也是如此。影片中锦荣是没有父亲的,也许她是把老朱当做父亲来爱,老朱也是把锦荣当做女儿来爱,但他们的结合还是震撼人心的。影片的最后,当老朱将他跟锦荣结合的事告诉大家时,锦荣的母亲甚至气晕了,她怒吼着,“这是个什么世界,我死了算了。”显然,这样伦理关系的转变太让人震惊。
  “恋父这种乱伦一直是遭受道德谴责的行径,禁止乱伦在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中已经形成一种文明话语。但是,人的情感结构不是简单的一和一的相加。如果用粗暴的‘可以或不可以’、‘对或不对’来判断一种情感是否应该存在,生命的体验必然会出现许多的空白”。[4]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对老朱的俄狄浦斯情结抱有一种同情和宽容的态度,所以岁数大锦荣一半的老朱和锦荣有了孩子,有了幸福的结晶,导演无意为乱伦寻找合乎道德的解释,他表达的是一种关怀,一丝疑惑。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俄狄浦斯情结[EB/OL].(2014-02-16)[2014-04-15]http://baike.baidu.com/link?url=yp_0_ggf1gIprdAlt4f3NNii1aUKfZtolF28wx16vR7lvlt1ZbStGIttQtYTSRmU.
  [2][3]曹海峰.精神分析与电影[D].上海师范大学,2006.
  [4]乌兰.世界著名电影导演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175.
其他文献
[摘要] 《一站到底》是江苏卫视着力打造的一档益智类电视节目,该节目以益智性与真人秀相结合,严酷惩罚加之丰厚奖励,知识大众化与平民娱乐化等特色取得了巨大的收视效应。《一站到底》的出现预示着益智类节目新的发展机遇期到来,它的成功也为今后益智类节目的发展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益智类节目 特色 整合 发展  益智类节目自20世纪90年代大量引入我国,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这20多年来
【作者简介】  电影《性,谎言,录像带》剧照 “女性在电影文本中是什么”一直是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探讨的话题,其目标是使电影叙事中的女性表现客观化。劳拉·穆尔维在她那著名的《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中主要运用精神分析的背景对好莱坞经典模式的影片进行了解构性的批判,揭露了其中以男性欲望为逻辑的“性别歧视”和“窥淫癖”式的观影机制。《性,谎言,录像带》以一种非好莱坞式的疏离意识来讲述女人与男人、婚姻与性。在
[摘要]灰姑娘的故事类型是韩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型,并产生了大批经典剧目,但韩剧也在该故事原型的使用上,根据意识形态和当代文化进行了改写,从而使友姑娘的故事呈献出新的面貌。  [关键词]灰姑娘故事类型 韩剧 变异    “灰姑娘”的故事是世界上流传最广并已得到极大关注和研究的故事类型之一,作为一个故事原型,基于它本身满足人们白日梦的特质和长久以来对社会文化传统恰如其分的暗合,世界范围内包含“灰姑娘
一、《北京爱情故事》中爱情观解读  《北京爱情故事》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电视剧,反映了80后一代对爱情和梦想的奋斗与迷惘。故事发生在北京,北京是青年人渴望实现梦想的地方,也是现实中“北漂族”拼搏奋斗的城市。剧中角色都是名校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有着不同的出身和背景,在北京拼搏奋斗过程中,爱情观、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也各有代表:石小猛来自农村,出身贫寒,但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秀,他渴望通过自己的拼搏和努力
摘要 《喜玛拉雅王子》和《夜宴》均改编自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但二者在叙事手法和声画效果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同:《喜玛拉雅王子》通过较为符合原著故事的发展顺序,以及藏族风情和宗教色彩的音乐与原始野性的画面,将雄伟悲壮的美感展现在观众面前:而《夜宴》则以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浪漫主义元素,华美的服装和宫廷装潢,东方古典韵味的交响乐章,建构出一幅唯美而流动的悲情夜宴图。面对娱乐文化的繁盛,人们在追求形式美
【作者简介】  李 阳,黑龙江人,硕士,辽宁医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文学翻译、电影文学翻译研究。  詹姆斯·卡梅隆的电影作品,尽管常常都是以票房成绩和特技效果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是,当我们摒弃那些浮华耀眼的商业元素,从电影艺术本体来思考和衡量卡梅隆的电影作品在炫目的商业包装下,其实蕴含着质朴的价值观念与厚重的哲理思考。  一、选题研究的现状  从 1984 年开始, 詹姆斯·卡梅隆的电影《终结者》让他
秦刚,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教师  【作者简介】  布依族舞剧《利悠热谐谐》剧照 大型布依族舞剧《利悠热谐谐》(布依音;汉译:幸福亨通)是由贵州省册亨县政府垫资350万元,汇集贵州、四川、北京、南京四地艺术家的智慧,打造的以布依族文化为原型,希冀将布依民族的文化内涵、心理结构生动地刻画并呈现出来的舞台艺术。在地方戏演出市场惨淡经营、整体萎缩的时代环境中,地方政府对一台戏的解囊资助,对已失落的地
[摘要]“野蛮”系列影片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奇”与“正”叙事手法的辩证运用。具体体现在“憨男恶女”的人物形象设计,颠倒错位及戏仿手法的使用,野蛮之中不乏温情的文化蕴含。  [关键词]“野蛮” “奇” “正” 叙事手法    2002年,韩国导演郭在容拉起了《我的野蛮女友》大旗,瞬即掀起了一股影视作品的“野蛮”风暴,继《我的野蛮女友》之后又出现了《我的野蛮老师》、《我的野蛮师姐》、《河东狮吼》、
【作者简介】  电影《记忆碎片》海报 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当中,电影在不同时代、社会背景之下作为一种媒介工具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精彩演绎。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思想观念的更新,电影自身也紧贴当下,日益进步,电影所涉及的题材不断丰富,电影的形式技法也不断推陈出新。但无论电影的内容指涉何等广阔,电影语言、电影形式怎样更新、变化,电影作为一种话语方式所表达的始终是电影创作人员对生活、对世
[摘要]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日军占领台湾岛,并打着“文明”的旗号对当地的资源及信仰进行了野蛮的剥夺和侵蚀,赛德克族人在生命与信仰之间最终选择了后者,奋起反抗,用血书写了历史上著名的“雾社事件”。《赛德克?巴莱》就是基于这个大背景下的史诗巨作,在叙事表现及艺术手法上,都是台湾电影的一座丰碑。  [关键词] 《赛德克?巴莱》 文明 野蛮 身份认同  doi:10.3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