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男性,79岁,因胃部不适行胃镜检查.胃镜提示食管黏膜下隆起性质待查:平滑肌瘤可能性大(图1),遂行EMR切除术.巨检:灰白结节样组织一块,大小0.7 cm×0.5 cm×0.4 cm.镜检:食管黏膜同有层可见境界清楚的结节样肿物,无明显包膜,最大径约0.6cm(图2),低倍镜下可见肿物由腺体组成,腺腔大小不一,局部增生扩张成囊状,囊内可见粉色分泌物,部分区域可见黏液及漂浮于其内的微乳头状上皮,腺体之问可见增生的淋巴组织(图3);高倍镜下见腺体由双层上皮构成,内层为柱状上皮,呈嗜酸性变,部分腺腔内柱状上
【机 构】
: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南宁53002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性,79岁,因胃部不适行胃镜检查.胃镜提示食管黏膜下隆起性质待查:平滑肌瘤可能性大(图1),遂行EMR切除术.巨检:灰白结节样组织一块,大小0.7 cm×0.5 cm×0.4 cm.镜检:食管黏膜同有层可见境界清楚的结节样肿物,无明显包膜,最大径约0.6cm(图2),低倍镜下可见肿物由腺体组成,腺腔大小不一,局部增生扩张成囊状,囊内可见粉色分泌物,部分区域可见黏液及漂浮于其内的微乳头状上皮,腺体之问可见增生的淋巴组织(图3);高倍镜下见腺体由双层上皮构成,内层为柱状上皮,呈嗜酸性变,部分腺腔内柱状上皮乳头状增生,部分腺上皮可见黏液细胞及嗜酸性细胞过渡现象,外层基底细胞为梭形细胞或立方上皮,这两层细胞均无明显异型性,未见核分裂(图4).免疫组化采用二步法操作结果示:内层柱状上皮CK7阳性(图5),P53散在阳性,S-100部分细胞阳性,CK20、Villin、MUC-2、MUC5AC、MUC6均阴性,Ki-67阳性细胞数约占3%;外层基底细胞CK5/6、P63阳性(图6),SMA、S-100部分细胞阳性.特殊染色PAS、AB-PAS、AB-PH2.5显示部分柱状上皮细胞靠近顶端的胞质内存在黏液.
其他文献
恶性雀斑样痣(lentigo maligna,LM),又称Hutchinson黑素性雀斑,于1890年由Hutchinson首次报道.恶性雀斑样痣最常见于老年人曝光部位的皮肤.由于恶性雀斑样痣发病率较低,国内报导仅10余例[1-2],易误诊或漏诊.本文收集4例恶性雀斑样痣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学、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复习相关文献,充分了解以上内容,并了解治疗、预后等,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病理诊断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是临床医生的“眼睛”,病理科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大量的甲醛、二甲苯、氧化汞等有害物质,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其产生的废液更是对环境造成污染,尤其在通风条件差、污水处理系统缺乏的实验室中更为明显[1].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家对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的增强,有毒有害的传统试剂逐渐被无毒、无害的新型环保型试剂所取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病理科从2019-06起全面使用环保试剂进行脱水及HE染色,笔者通过如下实验验证环保试剂的脱水及HE染色效果,并与传统试剂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