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蒂骶棘肌瓣在症状性骶管囊肿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颈腰痛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sonloup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带蒂骶棘肌瓣在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SSCC)的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其应用于临床的初步效果。方法自2002年8月-2008年4月,行囊肿壁大部分切除后应用带蒂骶棘肌瓣填塞交通孔法治疗具有明确交通孔的SSCC患者20例,其中L5-S1平面1例,L5-S3平面2例,S1平面2例,S1-S2平面5例,S1-S3平面3例,S2平面1例,S2-S3平面6例。结果随访1年~4年10个月,平均21.6个月。未发生皮下积液和脑脊液漏。术后MR复查示囊肿消失。症状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4例,所有患者均未见复发,恢复日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退变颈椎间盘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与分布,并探讨其与颈椎间盘退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实时荧光相对定量PCR(RQ-PCR)检测30例退变颈椎间盘及10例正常对照椎间盘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钉棒固定术中曲度矫正与术后疗效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2006—01—2010—01月,回顾性分析9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A组行传统腰后路椎板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手术
目的通过CT测量观察青年女性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腰椎旁肌肉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分别测量第4腰椎下缘平面双侧竖脊肌、多裂肌、最长肌、腰方肌、腰大肌的横截面面积(cm2)与平
目的评价由羟基磷灰石(HA),左旋聚乳酸(PLLA)复合研制的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BCFC)植入椎间后重建颈椎稳定性及抗最初脱位趋向。方法在6具颈椎标本上,前路颈5-6分别植入BCFC和髂骨
下腰痛是引起人类失能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巨大的社会经济影响。慢性下腰痛通常认为与腰椎间盘退变有关。目前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但目前的所有治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