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作文评改模式及方法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基本的、适应实际需要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作文的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作文起着重要的作用。应遵循现代教学规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把学生当作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关键词】作文教学 作文评改 主体 能力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159-01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然、社会、人自身并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基本的、适应实际需要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作文教学过程是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过程。而作文的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作文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现代教育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协同活动的过程,现代教育应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目标,在学校教育中应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以教师为主体的作文评改
  说起批改作文,很多语文老师就感到颇伤脑筋,特别是在写作文评语时,我们往往轻率为之,三言两语,以“见红”为原则;或者套话连篇、空洞无物;或者用写鉴定、做总结的语言,严肃而呆板,学生读起来索然无味,评语的教育功能也难以充分发挥出来。笔者认为,作文评语是教师与学生笔上交谈的有力工具,是沟通师生的桥梁.好的评语,对学生大有裨益。教师把要对学生说的话写在作文本上,使学生有时间去回味去咀嚼,这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师生交流的难得机会。在实践中,笔者对怎样写作文评语有几点粗浅的体会,现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鼓励为主
  只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劳动成果,改变居高临下的面孔,以平等的身份坦率地与学生交流,把一片真诚浓缩在评语中,就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他们也会在作文中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喜怒哀乐,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从而写出一篇篇内容丰富、情感真实的好作文。
  (二)评点到位
  写作文评语是一件颇费脑筋的事。写些什么能够恰如其分?怎样写学生更能接受?怎样说更能调动学生作文的热情?面对不同学生不同特点的作文,怎样的评语才能避免千篇一律、大同小异?这些都需要教师绞尽脑汁,用心琢磨。绝大部分学生相当重视老师的评语,愿意按照老师的指点去做。這就要求教师在评语的撰写上要格外用心,看准问题,抓住关键,点明要害,指出方法。
  由于工作繁忙,我们在下评语时往往求简、求省工,不痛不痒,语义不明,甚至妄下断语。更有甚者,在桌旁放几页“作文评语集锦”,读完就“拈”几句放在作文本上敷衍了事。比如“本文结构完整,但层次不清”“应写得再具体些”“还可以”……层次有何混乱之处?怎么写才具体?“可以”是个什么程度?对学生来说,这都是需要指明的问题。那样的评语学生要么看不懂,要么看懂了不知如何修改,此外还会让学生失望,伴随而来的还有对教师责任心的怀疑。具体而有针对性的评语能让学生警醒,给他们指点迷津,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而产生思索的冲击,并从中悟出修改之道,逐渐提高其写作水平。
  (三)富有文采
  文明得体的幽默,不仅可以愉悦身心,激发爽朗的笑声,同时也可以在笑声中让学生心神领会,明白自己的不足,促使自己改正,不再重犯。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改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交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权利,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培养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只能按教师喜好和意愿来进行作文,而学生很少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作文评改中,教师费神地精心评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学生却是只看评语,不看内容;只完成任务,不提高认识。这种模式下,学生没有作文兴趣和主动性,只能消极地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的思维定势,毫无创新自主能力。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样,它应遵循现代教学规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把学生当作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文评改的权利应该还给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有这样的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学要达到的这样的目的,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更应该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作文能力是人作为社会存在所必需的能力。作文与说话完全一样。作文就是说话,是用笔来说话。因此,每个学生都要学会写作,而作文评改就是写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理清自己思想的一个过程。
  作文的评改,传统的做法是教师评,教师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作文自身的特点。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完任务的不良习惯,大大降低了作文的兴趣。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教师费力不少,而收效甚微。叶圣陶先生说过:“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想对了,写对了,才可以一字不易”.这话讲得十分透彻。前面讲作文评改的内容得前3项——文章的内容、表达方式、结构、基本都是“想”的问题,其实词语的运用是否恰当,主要也是“想”的问题。要修改“思想”,靠教师显然是不行的,只能靠学生自己。因为教师的影响是外因,而内因学生才是作文修改的根本。所以叶圣陶先生主张“作成文篇之后,要放在那里,反复看几遍,有不妥之处就自己改,就是改正不妥当的意思和不正确的语句。”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对学生作文可以不看不管,还是要“多启发,多指点”。但动笔改的,应当是学生自己。
  总之,作文教学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改理念武装头脑,运用多样化的作文评改模式,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今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们的学习,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在学校能有一个好成绩,因为好的成绩就预示着好的未来,因此家长们从小就特别注意孩子的教育问题。从孩子上小学开始,家长们就想方设法的让孩子们受到最好的教育,因为知识改变命运,这就导致家长们特别注意孩子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 预习 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1
毛泽东外交战略思想总体上说是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基点。从国家根本利益出发,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是一贯的。毛泽东国家利益观不仅体现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而且也体现在社
【摘要】平时我注重引导学生积累文中好词佳句,设立摘抄本,定期做摘抄。并且鼓励学生在日常的小练笔中运用所摘录的语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通过运用,将课文中的语言及时地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积累 运用 提高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158-01  一、注重语言积累,提升表达能力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可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并有明显免疫紊乱.SLE以年轻女性多见,育龄妇女病人占90%-95%,临床表现多有面部碟形红斑,
【摘 要】本文从高中地理学科角度剖析问题式教学方法,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大规模海水运动》为例,分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总结评价四个环节,示范问题式教学在地理课堂的应用,并从优化问题设置、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对问题式教学进行了反思,为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问题式教学 高中地理 洋流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
钢轨作为铁路行车的基础设备,承载着整个列车的重量。钢轨的质量完好对行车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铁路工务部门主体上采用超声波对钢轨进行探伤,该方法设备复杂、效率低下。尤其是钢轨裂纹缺陷,如果不能及时发现会导致列车运行事故的发生,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钢轨裂纹检测方法,利用传统的数字图像处理手段,对钢轨裂纹图像进行提取,速度快、效率高。
可把“这本书的出版”和“狐狸的狡猾”这类表达式抽象为“N的P”格式,以认知为基础探讨格式内部的语义转移。通过标记“的”强行进入结构,实现格式从抽象认知框架到具体认知框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在小学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都已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实际,需要作出相应的创新和变革,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趋势。语文作为小学教学中的基础性学科,其学习不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创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更有利于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的文化的继承和弘扬。鉴于此,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应当对传统的识字教学方式予以改革和
魏晋时期的宗庙制度(立庙、毁庙、祭祀等)在借鉴继承古礼及两汉相关制度的同时,又依据现实社会的变化和郑玄、王肃对儒家经义的不同阐释而有所变易、创新,这也是我国自古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