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化学课程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其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获得系统的化学知识,为其以后从事相关专业研究奠定基础。但是当前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很多化学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导致其在教学模式上缺乏创新,严重影响了化学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不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积极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多化学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传统教学的影响,老师只着重讲基础知识,而不重视课堂实践演示和学生自己实验,没有充分的展示演示实验的多样化、多元化的作用。这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水平低下的原因。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也层出不穷,严重影响着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本文从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着手,对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9-059-02
目前我国新课改正在实行中,新课改的高中化学教学始终保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化学就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在课堂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实验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化学元素,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还有,化学有很大一部分是需要对抽象的概念进行理解,只有通过实验的辅助才能够使教学更加的具体化。使学生更加深刻形象的理解化学知识。但是当前高中化学实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解决,下面我们就将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分析如下:
一、三多,三少
在当下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三多”是教师的提问数量多,识记性问题多,只需学生做出简单判断的问题多;“三少”是对学生探索能力有真正提高的问题少,有助于学生整合相关知识的问题少,原创性的问题则更少。
在课堂教学中之所以会产生“三多”现象,笔者认为原因有: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误解。以为启发式教学就是向学生提问题,多提问题就可以促使学生思考。但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空间和持续性是有限的,问题多了就不可能对所有问题引起注意,问题层次过低时既便学生解决了问题也没有成就感,而问题层次过高,学生发现许多问题都解决不了,也会挫伤学习积极性。再有,教师以为只要答案是从学生口中说出来的,则学生一定对该知识已经理解或掌握了。但有些问题既便学生答对了,也未必就是掌握了该知识点,可能对其用意仍是不理解的。
造成“三少”现象的原因有:首先教师没有从课程的整体布局中体会到某一具体知识点在此时此地出现的背景。课堂上产生的问题,必须是学科逻辑发展和学生心智发展有机统一。再有教师对学生在探究问题时所需要培养的能力缺乏整体的认识。具体涉及到化学课堂教学中某一知识点的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还应该在创设情境时对该知识点进行评估,预测通过某一情景的创设,力图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再生成具体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教师对课程的内涵缺乏深刻理解,未能清晰辨析“用教材教”和“教教材”的差异。
二、化学实验的地位
实验是化学科学的最高法庭。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教师演示实验,使课本本来抽象难懂的化学知识变为感官的形象具体的现象,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力和推理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老师的实验教学,给同学们进行系统的引导和示范,经过老师演示中对添加试剂量和滴加的顺序,浓度,以及温度的要求等规范,可以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对学生的人格品质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加上演示中,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度和创造力。目前,新课改进行中,新课改的主要精神是使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探索中在知识,人文,和学法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现代的高中化学实验应秉承新课改的精神,开展丰富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更容易的學习好化学。
由于传统的教学对学生的成绩要求比较多,因此虽然在试验中,学生仍然不能忘记成绩的重要性,由于实验不列入最终的考试,所以学生对其极不重视,教师在这一方面也存在问题,常常减少实验的数量并能够得到学生的默许,应试教育使学生忽视了实验的重要性,使其主管能动性无法体现。从而却影响了化学成绩,造成恶性循环。实验方式单一,化学实验的教学方式单一而且毫无新意。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在传统化学课堂上,教师往往整堂课都在讲,学生没有主动的机会。这样使的在实验中,教师也过分的强调自己的作用,教师只是对实验进行简单的演示,并没有使学生体会到教学的真正乐趣所在,有时候必须动手的实验教师去采用多媒体演示并且不做任何的评论,这样学生很容易就忘记了自己所学的,不利于化学的学习。学生对实验不重视,由于传统的教学对学生的成绩要求比较多,因此虽然在试验中,学生仍然不能忘记成绩的重要性,由于实验不列入最终的考试,所以学生对其极不重视,教师在这一方面也存在问题,常常减少实验的数量并能够得到学生的默许,应试教育使学生忽视了实验的重要性,使其主管能动性无法体现。从而却影响了化学成绩,造成恶性循环。
三、解决策略
1.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任何学科是都需要的,人只有有了兴趣之后才能学习各种知识。才具有主动性,而对于化学实验,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讲述有趣的实验过程,或者适当的增加实验的难度并将实验交给学生来做,增强其挑战心里。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对比,这样学生就会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实验中,也就使其兴趣大大的提高。在实验中需要老师精心设计采取多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给学生设计一些探究性的任务来激发他们的好奇感;把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适度增加难度,刺激他们好胜的心理和竞争的意识。通过比赛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度。只有让学生乐在其中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改革教学方法。最后,还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法,由于长久以来形成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教师应当在适当的适合做出教学改革。如将高科技与课堂实验相结合等,尤其是对一些特殊的化学物品,为了更直观的了解其腐蚀性甚至毒性,可以直接进行了解。 2.转变化学实验教学方式
新时期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要落实新课改的主旨,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的能力。将老师的主体地位变为主导地位,将学生的被动变为主体。开展换位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出发点,精心设计上好每一堂实验课。要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要不然就算有新课改要求也只是纸上谈兵,不会有效实质的改观。教师们要更新观念,重视素质教育大于应试教育,注重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开展换位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以探索性的实验教学代替传统的实验教学,积极的为学生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疑问与假设,让学生自主开展实验,收集资料,对出现现象得出结论并解释,让学生自行交流,实践和反思。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让同学和老师之间形成互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度。从而确保实验教学有效,和谐以及顺利的开展。
3..加强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在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加强对于学生的问题反思能力的培养.在高中化学中实验课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少综合性较强的化学习题也是以实验为背景来展开的.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弄清楚实验的原理,对于实验的现象有准确把握非常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反思能力很有意义.学生在还没有完全弄清楚某个实验过程时,往往会对于实验原理、实验现象等形成错误认知.这个时候,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反思,不仅能够更正学生的错误观念,而且能够让学生对于实验的理解与掌握更加准确.这是应当实现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探究“铜和浓硝酸反应”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铜和浓硝酸实验的反思,整理整个过程中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验证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使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引导学生延伸固液不加热型实验装置,总结归纳收集气体的方法,有毒气体的尾气处理等相关知识,为学生学习其他验证探究实验打下基础.这样的问题反思教学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这一类实验的学习体验,而且能夠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培养。
总之,高中化学教师要更新观念,在实验功能的基础开发上来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质,来体现现代化实验教学是开展化学教育最实用有效的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李晓梅《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3(3)
[2]王双贵《中国师范大学》2012[3]杨林樟《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
关键词:高中;化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9-059-02
目前我国新课改正在实行中,新课改的高中化学教学始终保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化学就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在课堂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实验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化学元素,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还有,化学有很大一部分是需要对抽象的概念进行理解,只有通过实验的辅助才能够使教学更加的具体化。使学生更加深刻形象的理解化学知识。但是当前高中化学实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解决,下面我们就将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分析如下:
一、三多,三少
在当下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三多”是教师的提问数量多,识记性问题多,只需学生做出简单判断的问题多;“三少”是对学生探索能力有真正提高的问题少,有助于学生整合相关知识的问题少,原创性的问题则更少。
在课堂教学中之所以会产生“三多”现象,笔者认为原因有: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误解。以为启发式教学就是向学生提问题,多提问题就可以促使学生思考。但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空间和持续性是有限的,问题多了就不可能对所有问题引起注意,问题层次过低时既便学生解决了问题也没有成就感,而问题层次过高,学生发现许多问题都解决不了,也会挫伤学习积极性。再有,教师以为只要答案是从学生口中说出来的,则学生一定对该知识已经理解或掌握了。但有些问题既便学生答对了,也未必就是掌握了该知识点,可能对其用意仍是不理解的。
造成“三少”现象的原因有:首先教师没有从课程的整体布局中体会到某一具体知识点在此时此地出现的背景。课堂上产生的问题,必须是学科逻辑发展和学生心智发展有机统一。再有教师对学生在探究问题时所需要培养的能力缺乏整体的认识。具体涉及到化学课堂教学中某一知识点的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还应该在创设情境时对该知识点进行评估,预测通过某一情景的创设,力图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再生成具体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教师对课程的内涵缺乏深刻理解,未能清晰辨析“用教材教”和“教教材”的差异。
二、化学实验的地位
实验是化学科学的最高法庭。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教师演示实验,使课本本来抽象难懂的化学知识变为感官的形象具体的现象,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力和推理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老师的实验教学,给同学们进行系统的引导和示范,经过老师演示中对添加试剂量和滴加的顺序,浓度,以及温度的要求等规范,可以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对学生的人格品质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加上演示中,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度和创造力。目前,新课改进行中,新课改的主要精神是使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探索中在知识,人文,和学法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现代的高中化学实验应秉承新课改的精神,开展丰富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更容易的學习好化学。
由于传统的教学对学生的成绩要求比较多,因此虽然在试验中,学生仍然不能忘记成绩的重要性,由于实验不列入最终的考试,所以学生对其极不重视,教师在这一方面也存在问题,常常减少实验的数量并能够得到学生的默许,应试教育使学生忽视了实验的重要性,使其主管能动性无法体现。从而却影响了化学成绩,造成恶性循环。实验方式单一,化学实验的教学方式单一而且毫无新意。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在传统化学课堂上,教师往往整堂课都在讲,学生没有主动的机会。这样使的在实验中,教师也过分的强调自己的作用,教师只是对实验进行简单的演示,并没有使学生体会到教学的真正乐趣所在,有时候必须动手的实验教师去采用多媒体演示并且不做任何的评论,这样学生很容易就忘记了自己所学的,不利于化学的学习。学生对实验不重视,由于传统的教学对学生的成绩要求比较多,因此虽然在试验中,学生仍然不能忘记成绩的重要性,由于实验不列入最终的考试,所以学生对其极不重视,教师在这一方面也存在问题,常常减少实验的数量并能够得到学生的默许,应试教育使学生忽视了实验的重要性,使其主管能动性无法体现。从而却影响了化学成绩,造成恶性循环。
三、解决策略
1.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任何学科是都需要的,人只有有了兴趣之后才能学习各种知识。才具有主动性,而对于化学实验,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讲述有趣的实验过程,或者适当的增加实验的难度并将实验交给学生来做,增强其挑战心里。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对比,这样学生就会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实验中,也就使其兴趣大大的提高。在实验中需要老师精心设计采取多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给学生设计一些探究性的任务来激发他们的好奇感;把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适度增加难度,刺激他们好胜的心理和竞争的意识。通过比赛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度。只有让学生乐在其中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改革教学方法。最后,还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法,由于长久以来形成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教师应当在适当的适合做出教学改革。如将高科技与课堂实验相结合等,尤其是对一些特殊的化学物品,为了更直观的了解其腐蚀性甚至毒性,可以直接进行了解。 2.转变化学实验教学方式
新时期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要落实新课改的主旨,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的能力。将老师的主体地位变为主导地位,将学生的被动变为主体。开展换位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出发点,精心设计上好每一堂实验课。要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要不然就算有新课改要求也只是纸上谈兵,不会有效实质的改观。教师们要更新观念,重视素质教育大于应试教育,注重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开展换位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以探索性的实验教学代替传统的实验教学,积极的为学生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疑问与假设,让学生自主开展实验,收集资料,对出现现象得出结论并解释,让学生自行交流,实践和反思。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让同学和老师之间形成互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度。从而确保实验教学有效,和谐以及顺利的开展。
3..加强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在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加强对于学生的问题反思能力的培养.在高中化学中实验课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少综合性较强的化学习题也是以实验为背景来展开的.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弄清楚实验的原理,对于实验的现象有准确把握非常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反思能力很有意义.学生在还没有完全弄清楚某个实验过程时,往往会对于实验原理、实验现象等形成错误认知.这个时候,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反思,不仅能够更正学生的错误观念,而且能够让学生对于实验的理解与掌握更加准确.这是应当实现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探究“铜和浓硝酸反应”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铜和浓硝酸实验的反思,整理整个过程中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验证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使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引导学生延伸固液不加热型实验装置,总结归纳收集气体的方法,有毒气体的尾气处理等相关知识,为学生学习其他验证探究实验打下基础.这样的问题反思教学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这一类实验的学习体验,而且能夠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培养。
总之,高中化学教师要更新观念,在实验功能的基础开发上来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质,来体现现代化实验教学是开展化学教育最实用有效的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李晓梅《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3(3)
[2]王双贵《中国师范大学》2012[3]杨林樟《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