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培养的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i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育的大众化,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数学可赋予人们认识和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因而中学数学教学应“数学知识与思维品质培养”并重。在唯物辨证法指导下,本文就如何培养中学生思维品质作简单思考与探索。
  
  一、“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
  
  在每章的教学之初,我强调“求同思维”,即把学生的精力和兴趣最大限度地集中在“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思想方法”方面。通过对某个知识点的教学,使学生的思维训练都 “求同”于上述目标。这就须做到:1. 教师在引入概念、定理,建立认知结构时,合理设问,创设理想情境,使学生能认识概念的思维发生过程,并通过自己的思维将其内化、顺应为自己的认知结构。2. 教师在解题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审题、目标、通法、转化、规范意识,这样在解题中就使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例1】 双曲线的对称轴与它的交点即顶点,则双曲线(x-1)(y-1)=4的实轴长为 。我这样设问:目标是什么?(双曲线的实轴长);有无通法?(即求参数2a,或顶点间的距离)审题发现了什么?(顶点即题中的交点)目标转移了!有无通法?(列方程组)再审题发现了什么?(双曲线即函数y=4/(x-1)+1的图像,对称轴为y=x)。这些解题意识要像足球的“临门一脚”,强化再三;另外教师在解题思路启发中应适时使用“分步设问”。3. 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及师生间互动,这是调整“同步”的必要条件。待学生有了比较坚实的基础,教师才去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多途径去分析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路子,即 “求异思维”,也叫 “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训练时做到:1.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路;2.以概念为发散点,让学生充分交流、存同求异,学会欣赏别人的智慧;3.以知识为发散点,打破章节间壁垒,构筑知识网络。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交流中使学生在更高的认知层次上又形成新的“求同思维”。由此可见,“求异思维”是“求同思维”的必然发展,“求同思维”是“求异思维”的基础和归宿。
  
  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是人类理性认识过程中两种不同的方式。它们都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开始的,但在继续前进时走上了不同的途径。“抽象思维”是对事物间接的、概括的认识,它用抽象的方式进行概括并用抽象的材料(如概念、理论、数字等) 进行思维,思维的“细胞”是“概念”;“形象思维”则主要用典型化的方式进行概括,并用形象的材料进行思维,思维的“细胞”是“形象”。虽然两者所取的方式不同,但都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如我们在立几启蒙教学阶段,总离不开教具,让学生在具体的模型的观察下逐步建立平面、线线、线面、面面的概念,并逐步掌握立几图形的绘制方法。嗣后,教师尽量少演示或不演示立几模型,就在立几图形上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认识给定几何体的本质的东西,这就是“形象思维”的过程;再如现在提倡的“数学实验”教学法,可用电脑等手段还原数学模型,模拟数学问题的动态过程,这都是可采取的“形象思维”训练,并可让学生直接参与、动手;又如解题教学中,教师的思维模式,也是学生籍以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的一些示范,使学生学会了用形象的材料认识事物本质的本领。
  
  三、“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
  
  “没有任何一个创造性行为能离开直觉活动”,“直觉思维”是以高度省略、浓缩的方式洞察问题的实质的思维,即“顿悟”,也是可以训练的:1. 注重知识储备,扎实的知识、经验,熟练的技能,大脑中的认知结构,是直觉思维产生的基础,因而做好“三基”很必要。2. 联想是手段,群体共生效应是保证。
  
  3.课堂教学中应“粗线条”式与“精确性”合理搭配,如果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对每一个例题都进行精确的计算或严密的推理,学生就可能出现“课上一听就懂,课后自己一做就错”的現象,反之,也会把学生引入思维的盲区。4.“直觉”有时是“错觉”,故须经过严谨地论证。如:用“0,1,2,3,4,5”组成无重复的三位数中奇数多,还是偶数多?因为“0不能在首位”,故有人说“偶数少,奇数多”,这就是“错觉”作怪;再如,有这样一个趣题:假设我们有一根紧紧缠绕地球赤道的长线,如果增加1米长度,则线会有些松动并与地面出现缝隙,那么这缝隙有多大呢?有人说:“微乎其微到不足1毫米吧。要知道地球的周长可有40000多千米呢。”其实有16厘米多呢!不信你算算!因此,我们鼓励学生整体思维,积极联想,同时也通过回顾反思,自我监控思维过程,把握思维的大方向,在确定了正确思路后,还要精确地论证、完善。故思维的“直觉性”存在于“精确性”之中;“精确性”总是从“直觉性”脱胎而来。
  以上三方面都服务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一个人的中学阶段是富幻想的时期,中学生常常不满足于教师或教材中关于事物、现象的解释,喜欢独立地寻找事物、现象的原因和规律,用现代话来说,就是自我价值的体现。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只有让每个学生亲临其境,才会得到逢源的乐趣,才会逐步养成“批判思维”、“创新思维”的习惯。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属于人畜共患病,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该病对人类健康具有很大的危害。HEV在动物宿主中以猪的感染率最高,病毒载量最大,而
许多大作家一谈起之所以“成名立家”,无不同声答道,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也这样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岂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  我从小就喜欢阅读,在童年时代,一本小人书就会让我从头到尾
人才作为社会中最珍贵的资源,同样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因素所在.在当今社会经济时代下,中学行政管理工作归根结底是是否拥有培养在现代化教育管理下具备科学知识和技能
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德育教育、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发挥以上教育作用的根本在于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因此,落实情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这是道
国家实施高职考试招生后,打开了职高生升大学的大门,给职业高中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在职业教育实践中,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毕业生的总体质量不高,社会竞争力不强。随着当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办职业技术教育在办学中已经遇到严峻的形势:办学模式单一,不灵活,培养目标不适应社会需求,教学结构不合理等,造成职业教育已经落后于形势发展。目前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各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正处在探索阶段。本文以机械专业
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推进的过程中,心理素质教育成为了各大学科高度关注的话题.初中体育能够很好的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完成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培养.正处于身心非常不稳定时
平时教学中,我们常常注重题型的归纳和方法的总结,试图将通性通法教给学生,重视了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的规律性,这固然重要。然而,不少学生遇到具体题目,又难以寻觅到解题思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在教学中,忽视了在普遍性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情形。  众多的数学问题具备各自特殊性,若能充分挖掘隐藏在题目中与之相关的特殊值、特殊式、特殊点、特殊位置、特殊关系……就能巧妙地利用这些特殊因素,使问题获解。解题教学
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中学思想政治课必须克服以“讲”为主的模式,倡导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教学对培养学生参与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对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有着重要作用。     一、学生自学  它是这一模式的核心部分,是學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学教材,完成作业的进程中培养其自学能力。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