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irdmeng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提高中学生道德与思想品质的重要课程,也是塑造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与法治观念的有效方法,肩负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责任。因此,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魅力与思想品质,是值得教师不断探究和追求的目标。本文结合个人多年教学实践,在此提出几点教学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4-034-01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促进学生对思想道德和国家法律法规形成初步认知与理解,为塑造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从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来看,依然存在诸多影响教学顺利开展的因素,使得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难以得到较大提升。因此,教师应抓住问题根源,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促进学生的全面法治做好铺垫。下面,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简要探究。
  一、构建和谐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是保证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开放式”教学的重要前提,在传统教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请教、聆听、信服”,学生总是对教师存在“敬畏”心理,所以对教师敬而远之,师生之间仅仅存在单向交流的关系,这种单纯的接受,就意味着教师所展开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是“授之以鱼”而不是“授之以渔”,这就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仅仅呈现出单一化,而并非多元化。所谓多元化课堂,主要提倡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是一种建立在双方互相尊重、互相平等基础之上的教学方式,注重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互相启迪、互相促进、互相影响、互相激发。在这种全新的师生理念指导下,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深入学生内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对自己“敬而不畏”,使学生喜欢上道德与法治教师,喜欢上道德与法治课程,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热情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使学生更快的成长与进步。
  二、鼓励学生讨论交流,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應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巧妙引导和指导,强化学生自律能力,提高学生约束自我和管理自我的能力。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但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道德与法治信息,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积极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形成正确的法治思维与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了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形成更为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引入提问式教学法,安排学生合作学习、探究讨论,同时要鼓励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结合教学实际与教学需求实施讨论。在学生对比交流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拓展自身思维能力,还能了解到其他优秀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扬长避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更好的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例如,在教学“法制和法治”时,为了让学生区分相似概念,并区别两者之间的差别,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学习;又如,在教学“温暖的家”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讲述自己在生活中与家人之间发声的事情,还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拓展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拓展课外教学活动,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比较枯燥,如果教师一味讲解文本知识,不但不能达到良好效果,反而会引发学生的厌烦心理,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大胆创新,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注重推陈出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活动中,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熏陶,最终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本目标。同时,教师应加强引导,让学生明确活动目标,并在活动过程中朝着目标前进。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讲座、实践、社会活动等,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道德的重要性以及法治的权威性,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不但懂法,而且能够熟练用法,让道德与法治真正植根于学生的心中。在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给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活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深入思考,让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水平在实践活动中得以提升。例如,在教学“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时,教师可以开展相应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分组,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形成参与活动,每个小组都设计一套法律知识的调查问卷,然后教师在教室中为学生布置模拟法庭的场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问卷进行演绎,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应用能力。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适时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教学素养,开展多样化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潘友梅.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变革[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33):35-36.
  [2]万作芳,任海宾.问题情境的类型与设计——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为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11):33-38.
其他文献
摘 要:青少年的精神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贫瘠,我们的教育应该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方面多做一些努力和尝试。教育孩子不可能光靠学校的力量,我们要发动家长甚至社会的力量形成合力,作為家校联系的重要纽带,班主任可以通过组建班级的家长队伍来构建亲子课堂,进而更好地发展孩子的健全人格。  关键词:亲子课堂;健全人格;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1-
摘 要:新版初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插图,教师可抓住插图简洁明了的特点,将书本重点知识点与插图相联系,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吸收。另外,教师还可利用插图来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创新实践、联想想象能力,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材插图应用;课堂优化;兴趣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1-02
摘 要: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的终结性考试,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毕业标准的一次重要检测。它越来越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如何上好中考英语复习课,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大胆地打破教材格局,对单元话题进行了整合,从而提高了英语中考话题复习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教学;话题复习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说过:“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符号的意识,使学生能形成一种思维模式,并将数学符号融入到自己日后的学习中去。  关键词:小学数学;符号意识;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摘 要:学具操作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便更深入地掌握和运用知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已经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并日益显示其积极作用。本文就如何通过学具操作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思维以及有关的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操作;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2-029-1 
摘要:家访,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能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心灵,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学生;家访;学生心灵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3-111-1  家访,对我们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
摘 要:高中物理是与现实生活和自然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提高学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身体素质和水平,就要注意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物理的有效性教学的重要性,阐述了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效果的策略,最后总结了有效性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它旨在通过对高中物理和有效教学的研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物理成绩和水平。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重要性;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改变教师角色定位,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早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如果引导方向出现偏差,往往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程度。笔者从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出发,借鉴优秀学科教师的经验,谈一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指导学生主动学习。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学习;有效引导;
摘要:初中是进行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加强和改进科技教育,努力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可以在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本文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在数学课堂渗透科技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渗透;科技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7-044-1  青少年进行
摘 要:物理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习科目,具有互动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本文将初中的物理教学与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联合,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学习的信息采集整合能力、发现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小组的交流协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合作学习;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4-0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