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上巧用心理暗示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ya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暗示是指在受暗示者无对抗、无批判、无抵制的基础上,通过议论、表情、手势、服饰、环境等有利条件,从侧面间接地刺激暗示者的潜意识,从而对受暗示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通过平日的教学体验和学习归纳,在语文学科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运用心理暗示的:体态暗示,团体参照,反向诱导,角色参与。而且借助班主任工作的有利条件从侧面间接地对学生施加心理影响,不仅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心理潜能,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排解了他们的心理障碍。
  一、体态暗示
  所谓体态暗示,是指教师用眼神、表情、姿势、动作等体态语言对学生加以暗示,从而起到传递、感染、调控、激励等作用。这是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语言,比如在授课时的微笑,当学生练习时教师进行的巡视,对学生给予肯定时拍拍他的肩膀等等。
  体态暗示的成功运用要求教师有一定的权威性,让学生在敬佩、信任的情感体验中产生崇拜感,有利于增强暗示信息的亲和力和有效性。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信赖和期望,当然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刚接手的这个毕业班级许多学生不习惯举手发言,于是我通过实例讲发言的好处,一些孩子动心了,但是仍然不好意思举手。我知道这需要一个过程,于是放慢了教学进度,注意在提出问题后环视全班同学。这样有些孩子按捺不住就举手了。“万事开头难”,当成功迈出第一步后,后面的发言就轻松多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二、团体参照
  团体参照也称榜样学习。心理学家B·M·纽科姆普指出每个人所认定的参照团体目标、规定、行为方式等,会成为他的态度和行为表现的榜样,使其自动地与之趋于一致,因此在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学生这种“参照改变”的心理。当学生了解到我所教的上届毕业生不论在平日学习还是在毕业考试中成绩都名列前茅时,他们对我也产生了敬佩心理,希望自己也能像上一届学生一样为小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所以在学习时学生就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兴奋情绪。这种情绪又使学生的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推动他们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正所谓“爱之深,知之切也”。
  这样大范围学习面貌的改变和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又激发了集体中的个体,作为个体的学生因此又逐步改变学习的动机、情绪等,提高了学习水平,学生的潜能也顺势得到了挖掘和发挥。
  在作文课上,我打破以往教师的讲授方式,随便抽出学生的习作,选读其中的句子或者段落。这样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有机会被读到,全班的注意力就集中了。然后再让学生互相评价,学习别人的优点,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于是学生就会主动修改自己的作文,使自己的作文更精彩。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取长补短,不仅仅是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都呈現螺旋上升之势。
  三、反向诱导
  这种操作方式是先承认学生的学习现状和推断的结果,然后巧加点拨,步步逆推,让学生在恍然大悟中懂得去弥补和矫正,运用得当会收到正向诱导和直接教育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我制作了教学课件,导课时展示给学生的是课文最后一段内容所涉及的詹天佑的铜像,旁边出示问题:“你看到了这尊铜像想到了什么?”学生在预习了课文的基础上,不仅把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谈了出来,还有的学生已经查阅了大量资料,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更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我再顺势让学生从书中找出对詹天佑的评价,于是整体感知课文的意图就水到渠成了。
  四、角色参与
  教师将自身融入在学生之中,或者教师假设自己成为一名学生,将师生双方的距离拉近,就容易激起和学生相同的想法,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练习时可以说“假如我是……”“如果我来处理……”“如果我们……”这样更容易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顺着老师的方向不断前进。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心理主宰系统产生影响的第一要素是当时的内心情绪与状态。积极的学习心态可以促使学生勇于面对学习的挑战,充满乐观与自信。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碰到的最大敌人不是自己能力不够,而是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动机障碍。教师和他们融在一起,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和老师的起点是一样的,面对的问题是要大家共同来解决的,自然就由被动转为主动。在了解学生对作文有厌烦情绪后,我没有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而是在讲桌上划出50条线,49条代表学生的学号,另外一条红色的代表我。然后让学生背对着讲桌任意抹,抹掉那一条线,谁就到讲台上作两分钟模特,让其他同学观察神态,再细致描写。由于师生机会同等,作文形式又新颖,所以这次练笔效果出奇地好,而且使写人的作文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学生的家庭现状分析  三滘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从小学生家庭现状看主要存在这么几个方面的教育问题:  1. 多数家长对孩子教育不够重视,影响孩子成长  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学生家长以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为主。部分村民认为小孩以后可以靠出租金和分红过日子,不用接受很多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则忙于生计而无暇教育,认为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职责,家长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  2. 居住环境不利于孩
英国著名作家培根说过:“一个人如果从肯定开始,必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开始,则会以肯定结束。”有人曾经对中美学生的各方面进行详细地分析和比较后,得出一些有趣的结论,其中一条是:在课堂上,美国学生为了装懂故意向老师发问,而中国学生则为装懂而不向老师提出问题。  出现上述这种现象,追其原因我们的学生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学生虚荣心强,爱面子,有问题害怕提出来,怕同学讥笑;二是有些学生不善于质疑和思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教小学数学多年,我深深体会到: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学生对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兴趣较高,并能自觉地学习,这是因为人类对韵律美、节奏美、语言美的感受是与生俱来的;而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常常让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学生对数学学习往往提不起兴趣。在《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的引领下,应该怎样培养学
天府路小学是新办学校,相较于其他周边学校,大课间活动起步较晚。怎样才能找到适合学校并能体现学校特色的大课间活动成了最为重要的问题。为此,学校在推行大课间活动期间,积极学习同区已经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学校的宝贵经验。通过一段时间的大课间实践,发现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对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精神健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的学生,健康的标准不仅是生理健康,还包括健康的心理和
在实施 "熔化与凝固" 的教学中, 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知道晶体熔化与凝固的条件. 情感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 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你把解放军总医院的好技术、好作风留在了西藏。你为藏家儿女带来了吉祥,我们永远感谢你。”在西藏军区总医院欢送代职医生座谈会上,有“门巴(藏语:医生)将军”之称的李素芝紧握
她反对单纯将X线征象“对号入座”的诊断方法,要求医生熟悉各种x线表现所反映的基本病理变化,再结合临床资料综合诊断。其言传身教再次提醒医学基础的重要性。
笔者发现学生在小数除法计算中常常出错、正确率很低,基于此产生了研究如何提高小学生小数除法计算正确率的想法,希望可以通过研究,总结出一些规律与方法,希望帮助一线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转变对学生错误的观念,帮助学生走出小数除法的困境,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在与同科组老师深入讨论之后,笔者最终确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1. 小学生小数除法计算出现的错误有哪些特点?  2. 在小数除法计算中,出现
9月中旬,由于右后边牙齿疼痛难忍,托熟人找了一名专家帮忙检查。检查完后,专家干脆地说道:“4颗智齿都要拔掉!”“医生,我就是右边的牙痛,怎么4颗都要拔?”“你看左边这两颗都长歪了
目前课堂教学仍是主要教学方法,对教师课堂授课质量进行评价是教学管理主要内容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督导制度建立以来,哈尔滨医科大学(以下简称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非常注重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