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该如何存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n816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孩子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自然角可以充分激发幼儿的探索求知欲望,而富有情境的自然角更能让幼儿在兴趣中主动实践、积极参与,这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幼儿与自然角互动现状的基础上,从材料选择、跟进内容、延伸活动、内容选择等方面重点探讨幼儿与自然角双向互动的策略,使得自然角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关键词:幼儿;自然角;双向互动;策略
  一、 引言
  自然角作为幼儿园环境的有机组成体,是幼儿园课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往往流于形式处于“摆设”的状态中,幼儿很少能与自然角进行互动。因此,如何实现自然角与幼儿的双向互动,成为当前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 幼儿与自然角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的不明
  常常是因为园长一句“班班都要有自然角”或是“别人创设的童话小窝特别美,我也要试试”,并没有真正理解创设自然角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很多老师不知道如何吸引幼儿到自然角,幼兒没兴趣,自然角成了教师的任务甚至负担,再后来无暇顾及,就渐渐荒废。
  (二)活动主体颠倒
  在自然角创设的过程中,风格如何,内容多少,需要哪些材料,该怎么样摆放,观察记录如何设置等一系列问题,都是教师说了算,幼儿往往只是等教师把以上问题解决后,直接来享用成果。教师紧凭自己的个人兴趣或号召家长带来各种动植物,并根据教师意愿创设自然角中的情景,而幼儿则是路过角落时看一眼,“哇!我们的自然角真美,有白雪公主……”“看,老师做的小屋子”发出的更多的赞美是给教师的,偶尔能发现植物缺水了、动物缺食物了,更多的时候还是交给班级教师和保育员阿姨照看,缺乏幼儿与自然角的互动。
  (三)过度保护
  自然角的动植物往往是幼儿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必然会对这些动植物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一些故事情景的创设,有的幼儿想摸一摸,但是教师则会说:“看看就可以了,不要碰,也不要摸,老师会给他们浇水,你们这样会给弄坏的!”惧怕幼儿破坏自己的劳动成果。从表面上来看,教师对自然角的创设花费心思,但是却剥夺了幼儿与自然角互动的权利,久而久之,幼儿探索自然角的兴趣就会减弱,探究的欲望也就渐渐消失了,失去自然角创设的真正价值。
  三、 幼儿与自然角双向互动的策略
  (一)以幼儿为主体的环境创设和日常管理
  首先,自然角的创建要做到的就是让幼儿喜欢,确保所创建的自然角是幼儿自主选择与自主讨论的结果,只有这样方可激发幼儿参与自然角活动的热情。例如,一次语言活动中阅读了绘本故事“向日葵的故事”,绘本故事中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向日葵生长过程的情况,幼儿对向日葵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感。随后就有幼儿自发从家里带来了一些瓜子种子,在同伴的帮助下完成了种植。在观察种子、分类种子的基础上幼儿确定种植容器及种植方式,并在种子周围划定空间设置围栏保护种子;在种子的成长中观察向日葵小芽与其他植物芽苗的区别,这一系列活动都是在幼儿自主自发建议的基础上开展的。
  其次,自然角要符合幼儿在年龄、认知等方面的差异现状,靠近幼儿最近发展区,并由教师予以不同的指导。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其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且具有较强的探索意愿,往往喜欢研究各类昆虫、植物树叶纹理等。此时此刻,教师则可以为大班幼儿提供昆虫盒、镊子、捕虫器等工具,引导幼儿在现实生活中和幼儿园外出活动时自主搜集昆虫及植物树叶,将其带入自然角当中进行交流讨论,这对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自然角的活动和其他教学活动不同,动、植物每天都需要有人照顾,每次浇水、喂食虽然不需要很长时间,但这些事情几乎天天要做。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自然角的管理制度,比如观察时间、值日生的安排和轮换以及如何做好观察记录等问题,让幼儿每天都能有充足的弹性时间与自然角亲密接触。
  (二)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善于抓住一切社会教育的契机,遵循“教育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种主题活动、现实生活,让幼儿进行实践和练习。通过有机地结合社会教育和现实生活,促进幼儿在做中学,学中做,“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方案应由原来的“严谨设计发展为灵活执行”。同时,遵循“领域为基础,主题为主干”的原则,设计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对活动资源的充分整合,以主题及核心目标和子主题、子目标为主线进行设计,以更好地为主题服务。通过各自然角活动之间互相渗透,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应立足于自然角实际情况和需要,采用分组或集体的方式,对实践活动进行探究;其次,通过不断探索,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同伴们一起,通过讨论,提出疑问,并在解决问题的方案上达成共识;最后,对自然角探究活动的过程,运用符号、文字或照片等进行记录。整理和规划探究过程,并与他人分享。
  (三)跟进内容互动性
  在自然角的观察学习环节中,教师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将自然角创设与互动的主动权转移到幼儿手中,相信幼儿在自然角创设中的智慧,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机会引导其与自然角碰撞出全新的火花。
  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带一些容易发芽的植物到幼儿园种植,如大蒜、绿豆、番薯等。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一颗小种子,为了自己的种子快快发芽、成长,每个环节幼儿都悉心照顾,认真观察,由于植物生长比较缓慢,幼儿在短期内很难发现他们的变化,经过讨论,幼儿决定在冰棒棍上画刻度线,这样就能比较轻松地观察到植物的成长情况,幼儿通过绘画的方式把植物的成长记录下来并和同伴老师分享新的变化,看着自己的小植物每天发生的变化,幼儿参与自然角互动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但是在刚开始绘画植物的观察记录时,部分幼儿总会把观察记录和意愿画混淆,凭自己的主观感受构造了一幅精美的图画,优先绘画太阳、房子、人物、鲜花之类的装饰,最后找个空位画上自己观察的植物,忽略了植物的成长才是观察记录的重点对象。活动之后笔者立刻组织幼儿讨论如何记录自己观察的植物,在讨论中让幼儿了解观察记录和意象画的区别。   在“豆芽的成长”种植园地中设计了一个“发芽”小实验,让幼儿观察豆子在不同的环境里的生长情况,值日生每日去为豆芽浇水,幼儿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并触摸豆芽,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对比,幼儿发现有的豆子发芽了,有的豆子没动静,而有的豆子却发霉烂掉了,根据这些不同环境的成长情况,可以鼓励幼儿用前书写记录的方式,以自己的语言描述豆芽在成长中有何变化,在种子的发芽过程中,幼儿明白了植物是哪里来,随着植物的一天天长大,幼儿的好奇心也跟着逐渐满足,不断地探索植物的世界。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照顾,有个别细心的幼儿发现植物有一面长得比较茂盛,另一面比较稀疏,在和幼儿一起讨论植物是否具有向光性的过程中,大家各持己见,于是笔者同幼儿挑选几盆植物做向光性小实验并让幼儿每天记录植物的变化,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幼儿发现植物的茎叶会朝阳光充足的一方生长。
  在给小动物喂食时,有部分幼儿好奇小动物会不会挑食,于是幼儿讨论决定做一个“喂食”小实验,幼儿尝试一周内每天互换一次小动物的食物,然后观察记录小动物的进食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记录,幼儿发现自然角里的鱼、蚂蚁和乌龟是杂食性动物,鸽子、兔子、仓鼠和蚕宝宝是植食性动物。
  通过这些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在幼儿参与跟进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自然角在幼儿教学中的功效,对幼儿语言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具有良好作用。
  (四)延伸活动互动性
  自然角的创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情况引导其发现、探索、分析、实践的过程,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幼儿与自然角的双向互动。因此,教师可以在自然角周边活动的各个环节设置互动的可能性,拓展幼儿与自然角的活动,丰富幼儿参与的过程,让幼儿充分参与其中。教师还可以将自然角活动与其他领域的活动进行整合,将自然角活动延伸到其他领域,充分发挥自然角的价值,使自然角融入幼儿一日生活。
  例如,在“昆虫探索家”的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自然角中,根据自己的想法提出:“我们的身边有哪些昆虫?”“它们都长什么样子?”“你最害怕的昆虫是什么?”“如果你想抓住它用什么工具比较好呢?”“抓到昆虫以后你会把它放在哪里?”“为什么放在瓶子里昆虫容易死亡?”等,每一次活动均以图片或者实物的形式出現,在活动中幼儿会感受到自己的变化,从而产生成就感。又如“三只小猪”童话故事情景的创设,在自然角中边欣赏边表现,与语言领域、艺术领域等相结合,通过照顾小猪的家,让幼儿对枯燥的植物照看变得生动并附有生命力,真正体现自然角创设的最大教育价值,激发幼儿乐学、愿学的愿望。
  家园种植和饲养也是促进幼儿与自然角互动的重要场所,本班幼儿大部分都是住在农村自建房里,家里的庭院可以为植物的种植和动物的饲养提供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鼓励幼儿在家中和家长一起种植植物和饲养小动物,遇到种植或饲养的问题可以请教有经验的长者,让幼儿对动植物的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园和家庭生活中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诉求创设自然角,深入挖掘自然角的教育价值,引导幼儿在与自然角进行“沟通”基础上开展自主观察、自主管理、自主探究等活动,使得自然角真正“活”起来,促使幼儿在与教师、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当中获得丰富经验,小“角落”的教育价值最大化,实现幼儿与自然角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互动。
  参考文献:
  [1]朱慕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郑雪红.幼儿园亲自然环境创设探索[J].当代教研论丛,2018(10):133 135.
  [3]曹圆圆,段凤飞.与大自然的亲密“对话”——浅谈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在自然角创设中的实践与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9):96.
  [4]刘迎晓.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中自然因素应用的现状调查——以邯郸市公立幼儿园为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9):139-140.
  作者简介:
  吴艳萍,福建省莆田市,莆田市涵江区江口中心幼儿园。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写作是很重要的一块内容,写作能力能够综合体现出学生的词汇积累、语法水平、英语思维及语言表达水平。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写作需求,采取思维导图等教学模式,以训练学生的写作思考能力及精密的思维,使其在写作中准确地使用词汇与语法,准确地表达自我认知与感悟,促进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文章就思维导图对初中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进行探究,以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思维导
摘 要: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出炉以后,各个学科核心素养也随之产生。在历史核心素养中,一个重要素养就是时空观念。由此可见,历史教学中的时空观念至关重要。但是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情况并不理想,很多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时空观念。历史教师针对这些情况积极探索有效的改善策略:优化时空阶段,史地学科结合,发挥历史地图功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时空观念素养。基于此,文章进行了详细分析。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它已经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卡点之一。新课标要求每一个初中学生都要一定的阅读能力,以促进理解课本知识,提高语文阅读综合素养。基于此,文章将从教材、方法、学以致用等方面如何帮助初中生提高阅读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阅读;教材;方法  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取决于他小时候的努力。初中阶段是人生学习最重要的基础阶段。如果在这个开读
摘 要:核心素养理念之下,高中语文教学要以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出发点,更要以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审美能力、语文思维的培养为切入点。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要整本书的阅读与研讨,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灵活的閱读方法,发展学生的文化审美意识,促进学生在人文、思想、情感、文化等多方面有效积淀。文章以《平凡的世界》为例,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展开整本书阅读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平
摘 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经常忙于“抓两头”的工作,也就是紧抓“优等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转变。但是在一个班集体中,有这么一个群体——中等生,他们游离在“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却占班上人数的60%。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走近中等生,关注中等生,对学生个人和班级整体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文章从现实背景出发,研究中等生的心理和学习状况,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努力激发他们的
摘 要:诗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优质资源,诗歌阅读教学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然而长期以来,诗歌阅读教学一直以单篇为主,单篇教学虽然对诗歌的字词句等知识掌握得很扎实,但却存在着知识单一化、课堂容量不足等倾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凝练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提出了学习任务群,将群文阅读的理念渗透其中,主张“加强课程实施的整合,通过主题
摘 要:文章主要讲述的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通过小学美术的学习学会发现美构造美。  关键词:小学;美术;绘画;写生  一、 引言  小学生正处于认识世界的关键阶段,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提高审美能力,学会发现美创造美是一种较为重要的课程,而这个重任也交到了小学美术教学当中,在美术教学当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构图能力一直是相关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  二、 走出固定框
摘 要:红色文化在小学课本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对小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积极探索和实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孩子真正成为“四有”新人。  关键词:红色文化;德育教育;应用  一、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红色文化的渗透,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是对学生德育教育影响的重要
摘 要:对于广大学生来说,在不同阶段他们需要具备的技能也不同,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不同的时期对他们的要求也不同。对于学生来说,善于倾听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良好的倾听是学生获取浩瀚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学习其他功课的基本技能。而小学低年级是学习倾听习惯的关键期,对于每一位低年级的学生都十分重要,具备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可以使得学生不仅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促进学生之间更好合作与
摘 要:整理与复习课通过对单元知识的总结和归纳,使学生形成一个自己能够理解的知识框架图。复习时的课堂练习设计尤为重要,设计有层次的练习不仅能当堂检测学生掌握情况,更是能提升学生灵活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好的练习设计对于学生的应用意识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知识框架;练习设计;梳理提升  数学十大核心素养中提出,“为了能够适应经济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教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