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合理归因

来源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wrence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心理健康;高中生;归因;品质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80-0022-03
  【作者简介】凌强,江苏省南通中学(江苏南通,226001)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主任,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高一学生进入新的教学环境,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难免碰到一些挫折或困惑,学会认识问题、辨析原因、合理归因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非常重要。本课寓教于乐、寓教于思,让学生通过案例思辨分析、借助游戏体验感悟,了解自己通常采用的归因类型,学会对学习成绩、人际关系进行合理归因,达到完善自我、健全心理品质的目的。
  【课前准备】针线包、课前录制的关于学生学习生活困惑的视频、学业成就归因测试量表、教学PPT。
  【教学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过程】
  一、热身游戏:“穿针引线”
  1.游戏规则。
  PPT展示游戏规则:每组派两位学生参加,一位学生拿针,一位学生拿线,在5秒钟内将线穿过针孔。其他学生监督,数“5、4、3、2、1、停”帮助计时。
  学生进行热身游戏。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绪,吸引学生很快参与到课堂中来。观察优胜和失败的学生,活动后请他们分析成败原因。
  2.活动分享。
  师:A组率先完成任务,谈一下你们的秘诀可以吗?
  生1:能顺利完成任务是因为我和搭档配合得好,他把针拿得很稳,我穿线眼力也不错。
  师:感谢A组的分享。游戏中,C组同学一开始动作也很快,可惜失误几次,最后还是没有穿过线。C组同学愿意谈谈感想吗?
  生2:同伴的手一直在晃,我也没把线头捋顺,线头又毛糙分叉,很难穿过去,可能平时练习的太少吧。
  生3:因為觉得是个比赛,所以有些紧张,欲速则不达。
  设计意图:请学生分享任务成败的原因,引出课题“归因”的概念。
  二、理论辨析:归因方式
  1.探析小故事《心动时刻》。
  师:阅读小故事,并讨论:同样是罪犯父亲的儿子,一个成为企业家,另外一个锒铛入狱,两个儿子为什么有失败和成功的不同人生?
  生1:成为企业家的儿子知道自己有一个入狱的父亲,不可能有优越于他人的条件,认识到自己的人生只能依靠努力奋斗才能成功。
  生2成为囚徒的儿子因为父亲入狱而自暴自弃,认为人生没有希望。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谁让我有这样的一个爸爸呢?”,两人的归因看似相同,实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归因不是为失败找借口,而是为成功找方法、找动力。
  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讨论思辨的基础上进行小结,突出合理归因的意义。
  2.了解归因分类。
  PPT展示: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推论过程,具体地说,就是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成败原因作出判断。
  外归因:认为自己的行为结果受外部力量影响,如运气、机会、周围环境等;
  内归因:认为自己的行为结果受内部力量影响,如努力程度、能力高低等;
  综合归因:把事情发生的原因归结为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设计意图:简单介绍归因方式的分类,有助于学生在下一个情境讨论环节理性思考,寻找合适的归因角度和方法。
  3.情境讨论。
  师:刚刚介绍了归因的几种方式,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请大家分析他们的归因方式分别属于哪种。
  人物1:我人际关系不好的原因是平时不考虑他人的感受,想怎样就怎样,太任性。
  人物2:我这次考得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好,上课不善于摘记难点疑点,课后不及时复习和整理。
  人物3:我考得不好,主要是因为妈妈期望过高,给我压力太大,要我一定考到年级前10名,结果我连班级前15名都没考到。
  人物4:进入高中以后,我感到自卑。经过老师的心理辅导和自己的主动调节,现在已摆脱自卑心理。这次我虽然考不好,但比以前进步多了。
  学生对以上四个人在视频里的说法展开讨论,得出结论:前两种情形属于内归因;第三种情形属于外归因;第四种情形属于综合归因。(PPT一一对应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让学生理解归因方式及内外归因的不同特点,引发对自身归因特点的思考。
  4.学业成就归因测试。
  师:你们平时是偏向于内归因还是外归因?你有合理归因的习惯吗?希望了解自己的归因方式吗?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测试,请完成课本55页的“学业成就归因测试”。
  学生完成归因测试,并统计各项分值,从能力、努力、情境、运气四个维度比较哪一项分值最高。
  师:通过完成测试,同学们得出不同的归因维度的分值,最大值者表示该维度倾向最高。大家一定很好奇,这些维度分别属于内归因还是外归因呢?美国心理学家维纳认为,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可归结为如下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情境)、运气好坏等。从来自内部还是外部,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从能不能被我们个人意愿所控制,可分为可控和不可控,其中“努力程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可控的内部因素。
  结合维纳理论和完成的量表的数据,请学生谈谈哪个维度得分最高,属于哪种归因及其原因,谈谈自己目前的归因是否合理,今后怎么改变。
  生1:我在平时的考试中有时候成绩不理想,就认为运气不好,我觉得这是逃避责任、放弃努力的表现,这种习惯归因于“运气”的思维必须改。
  生2:最近几次考试成绩还不错,这是我努力的结果,有志者事竟成。“努力”是可控的内部因素,如果我们善于从这个角度去思考,那么这种归因于自己“努力程度”的归因方式会推进我们不断进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积极归因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主要教学目标。聚焦可控的内部因素——“努力程度”,有助于学生日后不断完善并取得成功。
  三、体验感悟:合理归因
  师:同学们学以致用,分析得很好。下面几个案例,你觉得他们的归因方式分别属于哪一类?是否合理?在归因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1.角色扮演。
  请一位学生扮演当事人秀秀,一个学生扮演班主任,其他学生充当观察员。
  秀秀:我以前成绩很好,但上高中之后不能适应老师的讲课方法,并且同桌上课时有转笔、跺脚等各种小动作,影响我听课,所以成绩下降,导致考试没考好。
  班主任:老师能理解你急于上进的心情,这很好,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从自身学习方法、努力程度找找原因呢?
  秀秀:我觉得外界影响是主要原因吧。当然,我也要在学习方法上做一些改变。
  学生在观察后分组讨论,请代表作为观察员发言。
  生:秀秀的归因是外归因中的情境归因。一般情况下,在遇到问题时我们应该先从自己内部找原因,要激发自我责任感,不要一味埋怨外部环境。
  2.案例分析。
  PPT展示:小萍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在初中时还担任班长,同学们对她也是“前呼后拥”。到了高中,小萍再也找不到从前那种众星捧月的感觉了,宿舍里的人觉得她什么事都不干,所以不喜欢她。身边的同学觉得她太孤傲,也都不爱搭理她。小萍觉得很孤单。
  生:小萍的归因也是外归因。同学关系紧张要从自身找原因,尽量找自己可以改变的因素,如自身的努力。不要过多归因于不可控的因素,这样只能于事无补。
  师:一个人把他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什么,这会影响到他对今后行为的认识和改变。对影响成败的原因要客观分析,不要主观臆断。若把失败归因于能力、运气或客观环境,则可能导致消极自卑、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若认为失败是自己努力不够,则将激发我们通过再努力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新的成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当事人的心境,寻求助人者的策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归因方式对日后情绪和行为的影响,思考如何归因才具有积极意义。
  【教学反思】
  学生的思辨活动往往以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为基础。因此,可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教师要在开展思辨活动时设计好思辨的层次,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步步深入。本节课通过游戏引入、案例辨析和角色体验,让学生一步步对归因分类及如何合理归因有基本的理解和认识。在让学生了解归因的分类及自己的归因特点时,教师的讲解不能太理论化;在学生认识归因方式对行为结果的影响这一环节时,讨论气氛比较热烈,时间还可以放宽裕些。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积极归因是本节课重点,这一部分可以选择与學生实际生活紧密的事件和话题来展开,这样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更深刻。
其他文献
1948年春,中共中央发布了著名的“五一口号”,提出迅速召开由各民主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伟大号召。随后中共中央开始筹划将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及无党派人士代表接送到东北解放区,共商建国大计。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多党合作、协商建国的盛举。当时中共中央东北局按照党中央的部署,肩负起了接待民主党派代表和组织协商建国的这一历史重任。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领导和具体指挥下,东北局做了周密安排和精心组
一、情绪压抑的“大宝”  八年级的小雨是个性格内向的女生。小雨的爸爸常年在外工作,小雨和妈妈、爷爷、奶奶同住,家中还有一个弟弟。小雨的妈妈曾患重病,目前已痊愈。小雨的爸爸脾气不好,会动手打她,也会在言语上打击她,这让她感到很伤心。周末在家,小雨只想一个人待在房间,觉得伤心、难过、想哭。班主任察觉到她的不良情绪状态,征得她的同意后带来进行心理辅导。  二、压抑情绪的产生  小雨的爸爸经常责骂和打击小
1954年,原黑龙江省、松江省、哈尔滨市组建新的黑龙江省,欧阳钦担任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在黑龙江省委工作期间,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团结全省党员干部群众,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到1965年底、“文化大革命”之前,全省胜利完成“一五”“二五”两个五年计划,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从基础薄弱、生产落后的边疆省份一跃成为国家的新兴重工业区、重要农业地区、主要石油木材产区和重要煤炭基地。同时为国家提供
笔名直人;生于1943年8月,江西省于都县人。系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赣州市美术协会名誉副主席,北京中国东方书画院院士,北京知秋画廊专职画家,江西中山书画院画家,现居北京。  幼受庭训,先后师承著名书画家傅周海、梁邦楚、段倪等先生。七十年代以来,先后也耿聆过关山月、朱屺瞻等老一辈艺术家的教诲和示范。一九八四年毕业于中国书画院函授大学。近年来多次得到过刘勃舒、邱振中、梅墨生等先生的赐教。  中国美术
【摘 要】“福流”指当人们全神贯注地做自己特别喜欢的事情时获得的物我两忘、酣畅淋漓的心理体验。“福流课堂”是一种让“福流”润泽课堂的课堂样态,旨在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师生幸福涌动。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在“福流课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福流教育”的理念,并不断开展实践探索。  【关键词】福流;福流课堂;福流教育;校本实践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
主持人语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中国人民大学的俞国良教授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大心理健康教育观”,变心理健康教育为心理服务,变问题导向为品质促进,倡导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新生态。江苏省苏州中学校依托江苏省中小学课程基地与学校文化建设项目“生态化心理教育课程基地”,积极践行“大心理健康教育观”,构筑新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样态:微观层面,借鉴医学循证思路,打造学生
【关键词】小学生;情绪;心理辅导;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小学生的情绪问题大多由生活经验不足、自我调节能力差造成,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自我否定、退缩行为等。对正处于身心重要发展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情绪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课通过体验、探究、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情绪的重要性,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感知你的情绪  教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来做一个“
一、经常“肚子疼”的女孩  童童,10岁,三年级女生。三年前,征得童童的同意后,家里添了个小弟弟,爸爸妈妈陪童童的时间比以前少了很多,懂事的童童并没有表达不满,家里人都夸她很乖。近两年来,童童经常觉得肚子疼,有时还会伴随其他部位的疼痛,情绪也很低落。家人带她看过医生,做过各项检查,查不出任何问题。医生建议家长带童童进行心理咨询。  二、“肚子疼”的根源  社会文化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霍尼认为,儿童在
黄乃裳(1849—1924),福建闽清人。18岁皈依基督教,接触西方文明,萌发让中国“步美国后尘”“以共和致强与富”的想法。27岁立志“读书博功名”,28岁成秀才中举人进京会考成为拔贡,因参加戊戌变法被列入黑名单。戊戌变法失败后已经30岁了,遂“下南洋”游历,选定在英属殖民地沙捞越的诗巫地区建垦殖场,名为“新福州开垦公司”。“新福州”三四年后初具规模,兴建了学校、教堂、医院等。黄乃裳颇具声望,人称
一、焦虑的小佳  班主任李老师陪着一位叫小佳(化名)的女孩推开了辅导室的门。女孩清瘦文静,满面愁容,说话声音很小,一边说,一边不停地用手扯着袖口,有明显的紧张、焦虑情绪。我安顿女孩坐下,静静倾听她的诉说。  小佳是本校九年级的学生。近一个月来,小佳的情绪波动很大,经常烦躁不安,晚上入睡困难,早上容易醒,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明显下降。她特别害怕各类考试,每次一听说要考试就开始紧张,考试时手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