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疗程含铋剂四联疗法根除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t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探讨不同疗程含铋剂四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PU)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根除效果及消化道症状改善情况,为临床医师抗PU Hp感染用药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行胃镜诊断为Hp相关性PU活动期的初治患者90例。纳入对象均给予雷贝拉唑钠20 mg次/d+克拉霉素0.5 g次/d+阿莫西林1.0 g次/d+枸椽酸铋钾0.6 g次/d抗Hp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不同疗程组:A组(疗程7 d)、B组(疗程10 d)和C组(疗程14 d),每组30例。记录治疗期间患者消化道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患者治疗结束后停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和抗生素至少4周,并应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评估Hp根除情况;分析组间Hp根除率有无差异;评估不同疗程方案临床疗效并计算成本-效果比(C/E)。

结果

A、B、C组方案Hp根除率依次为46.67%、73.33%和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4,P=0.028);三组患者消化道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A组:t=3.272,P=0.038;B组:t=6.424,P<0.001;C组:t=8.086,P<0.001),且B、C组治疗后评分较A组更低(F=3.110,P=0.028),但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4,P=0.872);A、B和C组C/E依次为4.7、4.3和5.7。

结论

雷贝拉唑联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和枸椽酸铋钾四联方案10 d和14 d疗程较7 d疗程显示出更好地抗PU Hp疗效,消化道症状明显改善,且10 d疗程方案更具经济学优势。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其对核转录因子-kB和抑癌基因p5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化疗栓塞术治疗,观察组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两组治疗后核转录因子-kB及p53表达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核转录因子-kB及p53表达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
目的探讨盐酸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26例。对常规组患者采取多西他赛进行治疗,对研究组患者采取盐酸埃克替尼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疾病控制率为84.62%,明显高于常规组的5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1,P=0.032);研究组无进展生存期为(5.54±0.23)
目的观察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58例)和血塞通组(58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血塞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血管再通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认知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血塞通组总有效率、血管再通率分别为96.55%、98.28%,均高于常规组的84.48%
目的观察改良锁骨下静脉置管术(SVC)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应用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意在改进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的292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SVC方法不同分组,其中65例患者接受常规穿刺方法,227例采用改良方法,比较两种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采用常规方法成功率为93.8%,发生各种与穿刺、置管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