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班化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更多参与的机会,为孩子能力、素质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学习环境。在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初中语文课堂上可以采取情景创设、自主探究、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关注和提升。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教学策略;因材施教;激励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小班化教育与新课程标准中的“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的理念相吻合,是我国教育改革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班额的减少,新课标的参照和实施更有可行性。我在实践中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一、情境创设策略
由于小班化教学班级人数相对较少,学生性格的交叉区的范围更大,师生的交流量增多,更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师生间交流沟通的过程,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分享对教材的理解、课堂给予的快乐。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扶者和促进者。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关心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营造一种平等宽容、健康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新型的师生关系、新颖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温馨宁静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在课堂上不再感到紧张和压抑,他们的学习也变得更加轻松自由。
(二)创设和谐的教室环境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小班化教室环境的布置要以学生为本位,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有利于教师实施个别化教学去考虑。要把教室布置成为一个学习中心,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如可以在教室内悬挂励志格言、经典名句,张贴学生优秀作品,在课桌椅的排列上采取个体独立式或小组组合式,摆放成圆形、马蹄形、品字形、T形等等,以方便学生开展自学思考、课堂练习和进行一些互动沟通、讨论交流。
二、自主探究策略
尊重和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在课堂内的自主探究,还学生以学习主动权,让学生有独立认知、思考的过程,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在积极创设情境目标的引导下,让学生学习教材,主动探究,发现和研究问题,独立解决问题,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开展学生课堂自学
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借助教材、工具书以及利用各种媒体把课文读对、读通、讀好,自觉积累生字新词和好词佳句。学生自学时教师应及时巡视,适时点拔,对自学中可能遇到的疑难事先要有所估计,再有意识地去关注、去倾听、去引导,保证自读的力度、深度和效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重点进行个别指导。
(二)引导学生课堂质疑
当学生不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自读中的困难时,就会产生疑惑。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围绕课文题目、课中文字、课中插图、课中标点、课中空白、课中结尾等质疑。但由于个体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水平高低各不相同,而且具有明显的个性倾向。对于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障碍,让学生提出来,师生共同疏理,浅显的可由学生直接回答、相互答疑;一时难以回答的,由教师作恰当的解释;对有价值且指向教学目标和重点的问题,可作为进一步合作、探究的目标。
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策略
随着学生数量的减少,教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时间、有空间去深入地研究教材,更准确地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和突破口,并根据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按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水平进行分层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对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与提高。
班额的减少为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传递方式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关爱,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师生互动从而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展,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实质参与。如在讲授《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和《故宫博物院》等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时,根据学生层次分组,将课文问题分解为难、中、易几个层次,让学生自由选择回答,要求人人都要发言,个个都有话说,课堂气氛活跃,改变了过去部分学困生不主动参与的现象。3网
四、组织教学活动策略
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组织延伸到课外知识的教学活动,例如手抄报、电脑课件制作、知识竞赛等,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学习《皇帝的新装》《威尼斯商人》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故事编写课本剧,组织表演。这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平铺直叙的课文内容改编成包含对白和舞台说明的剧本,并分配好角色,利用课下和业余时间排练。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活动。爱好写作的学生合作改编剧本;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导演,组织排练;喜欢表演的学生就上场演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布景、制作道具;而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可担任旁白。
总之,编剧、导演、演员、剧务、旁白,学生们各司其职,人人都有事可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五、小组互助合作策略
每个学生背景、学习基础、能力不同,学习的效果会呈现差异,教师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让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和提高。教师可以让学生结成互助小组,成绩好一点的学生做小老师,影响、带动、帮助成绩稍逊色一些的学生,这样不仅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营造和谐氛围,更能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
小班化教育不仅仅是改变了班额,更是转变了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使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得到更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多被关注的机会,使每一个个体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语文教学在小班化的背景下应该有更广阔的空间,期待我们一同探寻,一道发掘。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教学策略;因材施教;激励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小班化教育与新课程标准中的“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的理念相吻合,是我国教育改革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班额的减少,新课标的参照和实施更有可行性。我在实践中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一、情境创设策略
由于小班化教学班级人数相对较少,学生性格的交叉区的范围更大,师生的交流量增多,更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师生间交流沟通的过程,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分享对教材的理解、课堂给予的快乐。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扶者和促进者。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关心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营造一种平等宽容、健康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新型的师生关系、新颖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温馨宁静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在课堂上不再感到紧张和压抑,他们的学习也变得更加轻松自由。
(二)创设和谐的教室环境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小班化教室环境的布置要以学生为本位,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有利于教师实施个别化教学去考虑。要把教室布置成为一个学习中心,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如可以在教室内悬挂励志格言、经典名句,张贴学生优秀作品,在课桌椅的排列上采取个体独立式或小组组合式,摆放成圆形、马蹄形、品字形、T形等等,以方便学生开展自学思考、课堂练习和进行一些互动沟通、讨论交流。
二、自主探究策略
尊重和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在课堂内的自主探究,还学生以学习主动权,让学生有独立认知、思考的过程,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在积极创设情境目标的引导下,让学生学习教材,主动探究,发现和研究问题,独立解决问题,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开展学生课堂自学
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借助教材、工具书以及利用各种媒体把课文读对、读通、讀好,自觉积累生字新词和好词佳句。学生自学时教师应及时巡视,适时点拔,对自学中可能遇到的疑难事先要有所估计,再有意识地去关注、去倾听、去引导,保证自读的力度、深度和效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重点进行个别指导。
(二)引导学生课堂质疑
当学生不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自读中的困难时,就会产生疑惑。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围绕课文题目、课中文字、课中插图、课中标点、课中空白、课中结尾等质疑。但由于个体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水平高低各不相同,而且具有明显的个性倾向。对于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障碍,让学生提出来,师生共同疏理,浅显的可由学生直接回答、相互答疑;一时难以回答的,由教师作恰当的解释;对有价值且指向教学目标和重点的问题,可作为进一步合作、探究的目标。
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策略
随着学生数量的减少,教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时间、有空间去深入地研究教材,更准确地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和突破口,并根据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按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水平进行分层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对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与提高。
班额的减少为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传递方式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关爱,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师生互动从而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展,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实质参与。如在讲授《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和《故宫博物院》等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时,根据学生层次分组,将课文问题分解为难、中、易几个层次,让学生自由选择回答,要求人人都要发言,个个都有话说,课堂气氛活跃,改变了过去部分学困生不主动参与的现象。3网
四、组织教学活动策略
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组织延伸到课外知识的教学活动,例如手抄报、电脑课件制作、知识竞赛等,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学习《皇帝的新装》《威尼斯商人》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故事编写课本剧,组织表演。这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平铺直叙的课文内容改编成包含对白和舞台说明的剧本,并分配好角色,利用课下和业余时间排练。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活动。爱好写作的学生合作改编剧本;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导演,组织排练;喜欢表演的学生就上场演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布景、制作道具;而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可担任旁白。
总之,编剧、导演、演员、剧务、旁白,学生们各司其职,人人都有事可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五、小组互助合作策略
每个学生背景、学习基础、能力不同,学习的效果会呈现差异,教师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让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和提高。教师可以让学生结成互助小组,成绩好一点的学生做小老师,影响、带动、帮助成绩稍逊色一些的学生,这样不仅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营造和谐氛围,更能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
小班化教育不仅仅是改变了班额,更是转变了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使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得到更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多被关注的机会,使每一个个体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语文教学在小班化的背景下应该有更广阔的空间,期待我们一同探寻,一道发掘。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