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形式和韵味上对油画的影响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20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画历史悠久,它独特的形式和韵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审美观念。它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始终不可动摇,因此可以说,自油画传入中国以来,中国画就开始对它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画;工笔画;写意画;意象画;油画
  中国画历史悠久,它独特的形式和韵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审美观念。它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始终不可动摇,因此可以说,自油画传入中国以来,中国画就开始对它产生深远的影响。“形似、神似与形神兼备”,这是中国画家在品论作品时常用的术语。所谓“形似”,是指在表现对象时外形上的相似。“神似”则要求内在的精神得到真确传达,富有神采。元代杨维祯说“论画之高下者,有传形,有传神。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正是此意。
  国画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两大类。
  工笔画。这种描画手法是通过细腻的笔触,对一些景物进行描画,从而让景物跃然于纸上的描画手法。其中,它的特点:第一,用线讲究、描写细腻;第二,色调统一,且地域色彩浓重;第三,装饰性与平面感。其中,装饰性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不论是在考虑到对整体图画的线描,还是构图上,都要满足装饰性的需求,而在这个基础上还有让整体效果的平面感趋于适度。通常来讲,达到这两个严要求,一方面取决于对生活的提炼和观察,一方面取决于对传统艺术的融入。在中国写实派油画家的作品中,工笔画的影响显而易见。曾经看过王沂东先生早期在中央美院拍摄的教学视频,上面记录了完整的作画过程,王沂东先生的作画步骤十分严谨,在创作的初期直接用中国画中经常运用的“花枝俏”进行勾勒来塑造形体,工笔人物一开始起稿是一样的。而他在铺第一遍颜色的时候也是用中国的传统毛笔像写意画中晕染的方式一般进行描写。还有画家刘溢,在他的油画技法书上对自己的工具进行了十分细致的介绍,其中毛笔的运用已经十分普遍。看来在很早之前许多艺术家就已经在工具和材料上进行了创新和借鉴。
  随着时代的发展,油画越来越与中国人自己独有的审美形式和绘画技巧紧密联系在一起。这表现在:当代的艺术家们已经开始改变对传统绘画的简单照搬。因为时代也在发展,而传统绘画的样式、手法已经不能达到他们的要求。画家们开始去探寻自身的真实性和内心的追求。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就要完全抛弃了传统绘画,反而他们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传统绘画中的民族性和艺术元素来借鉴并发展。当然,当代的艺术家们对传统中国画的借鉴也不是简单模仿表面的形式,关键这是对于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精华的吸收和发扬。加深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发扬其精髓,从而让本民族的优良文化得以有效传承,并在此基础上将其与油画完美融合,从而让油画艺术变得更加符合我国的文化传统,进而让艺术的门槛扩大。同时,由于我国油画艺术创作者所追求的目标并非是让油画艺术完全的民族化,因此,这便需要创作者们在洗手本土文化精髓的同时贯穿西方文化,在确保两者工程,相得益彰的基础上让油画艺术的影响力更加深远。
  潘玉良是将中国传统与西方传统良好结合的优秀画家之一。她在《自画像》中已经将中国传统的线描手法与西方的實体巧妙结合,呈现出秀丽灵动、和谐通畅、极富独创的个性化的审美情趣。作品中明显带有中国传统绘画影响痕迹的画家还有很多。比如刘春华、陈丹青、刘溢、王沂东等等。
  写意画。概括、简练的用笔来描写景物,一般的写意画用生宣纸,也有部分艺术家为了追求特殊效果使用生熟各半的宣纸。一般来讲,这种画可以更加深刻地展现出景物的神韵,同时还可以完美的诠释作者的内心感触。意境是画面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气氛,也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意图和境界。它不是靠简单的图解说明,甚至很难用文字表达,而是需要观者去用心琢磨体会。写意画对油画的影响,最佳体现就是中国的意象油画。
  意象画,由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典性和西方文化的时代性完美融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在具备着多样性的同时,我们更不能单单地认为它只是一种艺术风格。因为这种形式的艺术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发展存在必然性。而意象油画的一个重点就在于它的意象性。在说到意向性的时候,就不得不提到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写意性了。其中,这种写意性可以让创作者笔端的景物具备充沛的活力,形神聚在,从而让整幅画像变得更加精彩夺目。通常来说,这种表现手法对于景物呈现的生命力非常注重,而这也就衍生出了“尚意造型”的原则。比如潘玉良的作品就蕴藏着中国传统水墨的技法,她基本以印象派的外光技法为基础,画面的清淡色调布置则流露出中国画的远近、虚实、明暗之生动气韵。再辅以画家自己的感受才情,其作品用笔干脆利落,用色主观大胆,造诣很深,可谓是近代印象派和现代画派乃至于倾向中国风的中西融合之代表性绘画佳作。
  另外,中国画的构图非常讲究“疏密相间,虚实相生”。画面上空白留得恰当,能让人体会到画面的延伸,思路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中国画的这个特点对油画的影响在画家刘溢的绘画作品中有所表现,比如他有不少肖像画都采用了“较偏”的构图和大量的“留白”。 在这里有一个必须要提到的画家——毛焰。他被一些评论家规为“新古典主义”,但是我还是习惯划到意象油画之中。其实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他的作品十分具有中国传统绘画的味道。他的一系列油画肖像《托马斯》系列,通过大面积的留白和微妙的虚实关系使画面栩栩如生,油彩用的很薄很薄,人物肖像的轮廓线实中有虚,紧中有松,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绘画功底,也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深入理解,并且形成了在中国乃至世界油画领域中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从另一个方面看,其实国外的很多艺术家也都在吸收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许多国外著名艺术家如毕加索、马蒂斯等许多作品都有中国画中的语言。比如优美的线条和更加纯粹的色彩等。毕加索就曾经说自己在中国画中吸收了很多东西。他的很多速写作品基本上就是中国的线描的手法,造型严谨,形象生动。他的作品《梦》就是用最简洁的颜色和线条表现的一个熟睡中似乎正在做美梦的女孩,这些看似简单的线条都是经过高度概括和总结过的,中国画中的线和色就是这样的。在马蒂斯的作品《舞蹈》中其线条的优美,用色的简洁和概括十分打动人,而这些元素很有中国写意人物画中的韵味。作为西方绘画中的大师级人物都在吸收中国元素,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认真研究我们民族的精华来学以致用呢?
其他文献
一座城市的最大看点是什么?是人。人,是城市最大的亮点。如一位名人所说:城市即人。  川流不息的人流,是城市流动的血脉,赋予了城市生命。城市一旦失去人,就是一座死城,一片废墟。我曾经从电视中看到考古工作者挖掘一座座古城遗址的场面,那些曾经辉煌的城市,为什么会被无情的风沙掩埋在地下,为什么没有雄立于世界之林而成为一座死城,最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失去了人。是人的流离导致了这些古城的死亡。  走进一座城市,不
机缘巧合,居然要我来评说一下天津城市天津人精神,未免惶恐。我从1986年考研进津,至今已有26年,但身在校园,直接接触的朋友同事多半为外地精英,一直感觉仍是个外乡人,虽然因研究工作所需、对天津文化状况一直保持关注,终究还是文化观光客视角,鲜少切身体会。只是这次“天津精神”大讨论才将我深度裹挟进入天津文化的深层结构中,真正开始了解天津人。  旁观者清,也许外地人评说更客观公正些。  说到天津人“崇德
>摘要: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冲击,主题化经营和体验性消费日渐成为商业市场竞争所关注的焦点,也使得现代经济逐渐从服务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型。而购物商场室内空间环境的设计能够帮助形成客户的第一印象,为整个体验奠定基调。因此,在体验经济时代,购物商场需将环境做为重要的营销工具,注重主题体验式设计,以提供体验服务而取胜。  随着商业的发展变化,那种仅满足购物需求的商业空间环境己经过去,取而代之的
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曾说过“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越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其高致,而其寓仁慈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悲鸿先生很有见地,较为全面和概括地评价了板桥的思想、人品及其艺术成就。  郑板桥(1693—167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客居扬州。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主要在山东,曾先后任范县、潍县县令。他为官清廉,“一钱一物概不经手”。据
摘要:  数码媒体发展是在20世纪末数字技术的基础上兴起的,并成为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技术平台,是科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是现代与传统完美融合。数码媒体也在这样的平台上由单一向多元化快速的转变,培养出真正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  关键字:数码;媒体;艺术设计;数字化;创新  一、现代代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分析  20世纪的艺术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立体主义和装饰主义为主的形式,在艺术教育
摘要:  建筑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效的管理使建筑工程在质量上和进度上都会有一定的提升,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是为适应环境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新的管理理念。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绿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施工管理对建筑质量和进度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逐渐认识,绿色建筑施工更是成为建筑施工管理的新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