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tonl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综合国力的增强,第三产业旅游业迅速在国内兴起。旅游成为大多数人休闲娱乐的选择,而少数民族地区得天独厚、别具一格的自然、人文景观为本地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默戎镇为例,分析其旅游资源的开发、发展现状及问题,并探讨出解决的计策。
  关键词:湘西;旅游;苗族
  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默戎镇概述
  (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默戎镇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位于武陵山腹地S229、枝柳铁路、在建的吉恩高速横贯南北,南距凤凰70公里,北距张家界13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周边与保靖县葫芦镇,吉首市马颈坳镇,古丈县古阳镇、坪坝乡等乡镇毗连,素有“古丈县南大门”之称。辖龙鼻社区、九龙、中寨、潭溪、李家、龙鼻嘴、万岩、毛坪、盘草、新窝、翁草、夯娄等1个社区,11个村;有3500余户、 1.48万余人,其中苗族占85%;是一个典型的苗族聚居镇。近年来,默戎镇按照“新型工业兴镇,绿色产业富民,民族文化名镇”的工作思路,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等特色农业,现有茶园12 700亩。特别是充分利用民俗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成功开发了墨戎苗寨、夯吾苗寨等民俗文化旅游景点,年接待游客量达3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产业创收2 800余万元。默戎镇民间文化底蕴丰厚,民俗风情独特,苗族的跳鼓、舞狮、上刀梯、苗歌、山歌、武术等活动在民间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扬,犹以《四方鼓舞》享誉海内外,2008年、2011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默戎镇旅游资源
  1.关于苗族
  据有关历史记载,苗族是古代三苗的后裔,三苗又是“九黎之后也”。据考证,三苗是我国古代最早培植水稻的先民之一。湘西苗族学者石启贵解释道:“苗者,即田间之秧苗也,禾之未秀之义,如植物初生,尚未发育滋长,表示其弱小之意。有说此族,从事耕凿,经神农氏之稼穑,以艺百谷而得名。”在默戎镇地区,有说是妹榜妹留(蝴蝶妈妈)生苗族远祖“姜央”,“姜央”繁衍生息,之后形成默戎苗族部落,是一个重要的苗族聚居地。
  2.民族特色与传统文化
  苗族是一个极具自己民族特色的民族,在历史的发展和积淀过程中保留了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苗歌是很古老的歌谣,记载着苗家人的日常生活,寄寓着苗家人执着追求幸福生活信仰。苗鼓是苗家的另一特色,打苗鼓有各种花样,在默戎镇下基本每个村庄都会有一个苗鼓队。打苗鼓象征着喜庆,逢年过节或是有一些热闹的活动时是少不了苗鼓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苗鼓队也逐步被搬上大舞台。此外,苗绣也极具民族特色,苗绣讲究布线针法,深富民族内涵,寓意着喜庆、吉祥、和平。
  苗族有很多风俗,如赶年场、六月六,七月八,赶秋节等。每逢佳节,众多的人们会聚集在一起,有打鼓、舞狮、苗歌对唱、上刀山等。赶秋是湘西苗族的大型喜庆节日之一。每年的“立秋”这一天,苗族人民都要停止农活,身穿节日盛装,邀友结伴,兴高采烈地从四面八方涌向秋场,参加或观看各种文娱活动。传统的秋场有吉首县的矮寨场。在苗族人们看来,赶秋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它不仅是庆祝丰收节、物资交流节、民族文艺汇演节,还是爱情的生花节。
  3.旅游景点
  民族旅游资源是与民族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默戎镇也利用自己的特色,带动本地区的发展。默戎镇传统文化丰富、民风淳朴、生态环境良好,交通便利,旅游开发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以“墨戎苗寨”、“夯吾苗寨”民俗文化乡村游开发为重点,将民俗文化发展与旅游开发紧密结合,用民俗文化激活生态旅游,用生态旅游促进民俗文化发展。
  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默戎镇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少数民族开发旅游是少数民族地区重要的发展战略。找准自己特色,突出苗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基础。默戎镇民俗文化丰富、民风淳朴、生态环境良好,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旅游开发条件得天独厚。
  (一)加强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景点建设
  2009年,投入近3 000万元,率先在毛坪村打造“夯吾苗寨”;积极组织毛坪村村民火灾灾后重建,修建了具有传统特色的湘西马头墙坡屋面小青砖瓦房22栋、具有防洪、观光双重价值的防洪堤300米、人行索道60米、极具苗家特色的传统木质穿斗式吊脚群楼(飞翅屋)——“牛角山村”餐饮馆。2011年至2012年,投入1 500万元,在龙鼻嘴村打造”墨戎苗寨”;修建具有防洪、观光双重价值的防洪堤2 000米,修建木质穿斗式结构风雨长廊一个、牌楼两个、导游休息室一栋,新开优质茶园500亩,开发“农家乐”游客餐饮接待点三个。
  (二)加强苗族特色民居保护
  对于那些很具有民族特色的吊脚楼,则开始实行保护,供游客参观。默戎镇正在迎合新的发展形式,大力发展旅游,这位当地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利用本地自然优势种植茶叶,每到清明节前后,采茶为人们提高一定的经济收入。在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发展下,又为村民介绍一些新兴发展方式,鼓励村民利用大好形式自主创业。默戎镇的旅游业正蓬勃发展,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默戎镇旅游资源开发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1.传统文化的流失
  民族特色不断消褪,很多苗族人都不知道一些传统。人们还是会一年一度的参加各种活动,可是连他们也说不清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节庆。随着老年人的离去,很多民俗将不复存在。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苗族文化也面临着消失的压力。
  2.民族保护意识不强
  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除了文化就是语言,而现在当地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去保护一些苗族的特色。人们更容易接受的是外来的东西,认为传统的民族特色是一些古玩意,都没有及时去了解、继承。   3.在发展旅游业时规模小,设备不足,布局分散
  默戎镇地域范围挺广,但真正发展旅游业的只有镇上及周边地区。没有把旅游开发联系到各辖村,规模很小,没有充分调动其下边地区的发展,仅限于默戎镇上。而且设施不完备,供游客观光的景点不多,只是一些有特色的建筑,外加一些民族特色的表演。布局分散,配套设施不完善,景点开发力度不够,相聚较远,并且没有创新的旅游方式。
  4.认知不足、旅游业发展方向不明
  默戎镇在发展旅游业时,只是很简单地开发出苗族的特色,没有深入去研究。而且其发展方向也不明确,同时开发除了类似的两个苗寨,这或许会让游客会产生审美价值疲劳。这不利于本地区旅游业长远发展,不利于长久地吸引游客。因为认知不足,所以只是仿造其他苗寨古城的特色,应加强对本地文化的了解,再树立自己的品牌特色。
  5.民族工艺品的开发力度不够
  发展旅游业不能只局限与观光上,微薄的门票费是带动不了一个地区的发展的。因此还得同步开发一些特色产品,据我了解,在墨戎苗寨里,就是简单给游客介绍、表演一些活动。周围没有形成产业链,没有卖一些简单苗族饰品的街道,也没有大规模的餐馆饭店。
  (二)具体解决对策
  1.政府应鼓励积极创新、科学正确决策
  政府应积极出台新政策,给老百姓提供一个农副产品销售的平台,为提高经济收入谋一个新的发展渠道。此外,还应鼓励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
  2.大力开发民族工艺品
  民族工艺品是一个民族重要的代表,努力做好民族工艺品的宣传,可以扩大旅游效应。有利于传统、古老的苗族文化走出湘西,塑造别具一格的旅游风采。因此,政府应积极加强对那些濒危手艺的保护,再结合现代工艺,让传统的文化重新散发活力。加大对旅游纪念品的研究与开发,大力打造独一无二的产品,形成需求效应。
  3.加大投入,提高规划,扩大规模
  积极招商引资,发展一些与本地区相协调的工业。同时应做到合理规划,完善与旅游业发展的配套设施,加大对餐饮、住宿的开发。默戎镇应积极协调周边发展,扩大旅游产业规模,形成统一的产业链。发展特色“旅游茶园”,让游客体验一下采茶的乐趣,开设旅游通道,让游客一览俊秀的古镇风采。
  4.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提高民族意识
  民族传统文化是该地区最珍贵的产物,在积极引进外来产品时,应不忘对本地区文化的保护。首先最重要的是提高民族意识,增强彼此的认同感。
  5.加强环境保护,努力打造生态旅游
  默戎镇景色怡人,不能再发展旅游时破坏了当地环境。政府要合理开发,不要滥垦滥挖,鼓励合理、有节制地开采矿产。同时不要引进一些有污染的工业,鼓励植树造林,加强老百姓的环保意识。
  少数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传统文化的保护是紧密相连的,只有做好了传统文化的保护,才能顺利开发少数民族的旅游资源。同时,少数民族发展旅游业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良好渠道,有利于提高当地经济效益,从而改善本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默戎镇近年来发展旅游业,充分促进了当地的发展,针对目前的一些现状,当地政府和群众都应积极面对,应趋利避害,以促进本民族地区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焕驰.古丈县默戎镇以“四个结合”助推民俗文化发展.古丈新闻网,2012.8.6.
  [2]华定存.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8.4(2).
其他文献
摘 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加强儿童的教育,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体现的是教育公平,实现的是青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现以水城县南开乡沙拉小学为例,谈谈现在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对策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
期刊
摘 要:生本教育提倡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人。阿莫纳老师的实验课堂可谓是生动地教学案例。教育是充满活力的,关键在与老师的引导方式能否激发学生对学习乐趣的发现;学生有着惊人的自我表达能力,关键在于老师的培养能够唤醒学生的潜在表达能力;对学生不足的包容是一个老师智慧与胸怀的体现;阿莫纳老师的课堂处处体现了为人师的用心与智慧。  关键词:生本教育;教育正能量;信任;包容  一、《孩子们,你们好!》与生本课堂
期刊
摘 要: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亿万农民健身工程”,大力倡导和推广适合农村特点、科学、文明、健康的健身方式,就成了提高农民身体素质的重要内容。提高农村体育经费的投入,加强农村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的建设,改善优化农民群众健身的设施条件;构建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导的农村体育指导核心队伍,培养乡村体育骨干,充分开发利用秦皇岛地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资源,指导农民群众科学的健身,建立和完善农村体育服务体
期刊
摘 要: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践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初中英语教学开展合作学习可让每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配合比较健全的评分制度,增强组内成员的竞争意识,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  关键词:合作学习;听说课教学;竞争意识;评价制度  合作学习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是一个信息互动,它已广泛运用于教学之中,它能活跃气氛,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良好地促进学生非认知品质的发
期刊
妇产科病患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涉及各个年龄段的女性,而且病种众多,尤其是在孕妇、产妇以及新生婴儿中,在围手术期中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较高。对于妇产科室的高感染率,除了病患自己所患的显性疾病之外,还可能是外界所存在的易感染因素导致,包括环境的污染、护理工作缺漏、抗生素的误用等,其中抗生素的滥用是目前妇科病患感染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外因。本研究主要从病患在住院期间的身体特征、抗生素的运用、护理方面提出针
期刊
摘 要:在北京、上海,以及我们身边,看不见中国的街头音乐家,也感受不到街头音乐的氛围。西方街头丰富多彩的多元音乐文化,引发我们深刻思索。是什么在制约着中国街头音乐的发展?中国的街头音乐有没有未来?  关键词:西方街头音;乐中国街头音乐;社会包容性;文化多样性  一、街头音乐的概念和地域范畴  街头音乐,顾名思义,即在街头巷尾展示的音乐。街头音乐的表现形式很多,但凡以人为主体,在公众场地(诸如公园、
期刊
摘 要: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以幽默诙谐的语调、朴实而又凝重的写实笔触,从旁观者的角度叙述了在改革开放春风之下,“漏斗户主”陈奂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悄然患上了“失语症”。尽管积极上城寻求“治病”良方,可却越发严重。陈奂生之“失语症”,是其思想和心理上一个复杂的交流障碍,不仅与当时中国老一代农民不谋而合,也暴露了改革开放下,农村与城市的交流问题。  关键词:《陈奂生上城》;失语症;改革开放;农民;高晓
期刊
摘 要:1957 年宗璞在“双百”方针提出后发表的小说《红豆》,是她开始受到文坛瞩目的成名作。这篇小说描写的是解放前夕女大学生江玫和齐虹由于生活态度和政治立场的分歧而导致的爱情悲剧,以及女主人公关于“爱情”与“革命”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感受。而做为文章线索的两颗红豆从很好看地戴在头上,到被踩碎后放在盒子里藏着,到六年后重回旧地引起回忆,一直在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见证着两位主人公之间感情世界的变化。 
期刊
摘 要:水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富有特色,其中布依族婚礼习俗又别具一格。布依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方式,结婚前的准备工作,盛大的结婚仪式以及离婚和改嫁的方式等均具有独特而浓重的民族风情。  关键词:民族文化;布依族;婚礼习俗  水城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其少数民族的婚礼相对于汉族婚礼来说,真是别具一格,其中布依族的婚礼极具特色。  一、恋爱方式  1.“逛场”——男女集体相亲会  在布依族中有一种集会式
期刊
摘 要:本文就当前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如何提高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对策;对策  党校作为执政党培养干部的学校,担负着培养和造就大批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任务,增强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各级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和马列主义理论修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我党治国理政的水平,增强防腐拒变能力,对中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