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综合国力的增强,第三产业旅游业迅速在国内兴起。旅游成为大多数人休闲娱乐的选择,而少数民族地区得天独厚、别具一格的自然、人文景观为本地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默戎镇为例,分析其旅游资源的开发、发展现状及问题,并探讨出解决的计策。
关键词:湘西;旅游;苗族
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默戎镇概述
(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默戎镇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位于武陵山腹地S229、枝柳铁路、在建的吉恩高速横贯南北,南距凤凰70公里,北距张家界13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周边与保靖县葫芦镇,吉首市马颈坳镇,古丈县古阳镇、坪坝乡等乡镇毗连,素有“古丈县南大门”之称。辖龙鼻社区、九龙、中寨、潭溪、李家、龙鼻嘴、万岩、毛坪、盘草、新窝、翁草、夯娄等1个社区,11个村;有3500余户、 1.48万余人,其中苗族占85%;是一个典型的苗族聚居镇。近年来,默戎镇按照“新型工业兴镇,绿色产业富民,民族文化名镇”的工作思路,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等特色农业,现有茶园12 700亩。特别是充分利用民俗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成功开发了墨戎苗寨、夯吾苗寨等民俗文化旅游景点,年接待游客量达3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产业创收2 800余万元。默戎镇民间文化底蕴丰厚,民俗风情独特,苗族的跳鼓、舞狮、上刀梯、苗歌、山歌、武术等活动在民间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扬,犹以《四方鼓舞》享誉海内外,2008年、2011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默戎镇旅游资源
1.关于苗族
据有关历史记载,苗族是古代三苗的后裔,三苗又是“九黎之后也”。据考证,三苗是我国古代最早培植水稻的先民之一。湘西苗族学者石启贵解释道:“苗者,即田间之秧苗也,禾之未秀之义,如植物初生,尚未发育滋长,表示其弱小之意。有说此族,从事耕凿,经神农氏之稼穑,以艺百谷而得名。”在默戎镇地区,有说是妹榜妹留(蝴蝶妈妈)生苗族远祖“姜央”,“姜央”繁衍生息,之后形成默戎苗族部落,是一个重要的苗族聚居地。
2.民族特色与传统文化
苗族是一个极具自己民族特色的民族,在历史的发展和积淀过程中保留了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苗歌是很古老的歌谣,记载着苗家人的日常生活,寄寓着苗家人执着追求幸福生活信仰。苗鼓是苗家的另一特色,打苗鼓有各种花样,在默戎镇下基本每个村庄都会有一个苗鼓队。打苗鼓象征着喜庆,逢年过节或是有一些热闹的活动时是少不了苗鼓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苗鼓队也逐步被搬上大舞台。此外,苗绣也极具民族特色,苗绣讲究布线针法,深富民族内涵,寓意着喜庆、吉祥、和平。
苗族有很多风俗,如赶年场、六月六,七月八,赶秋节等。每逢佳节,众多的人们会聚集在一起,有打鼓、舞狮、苗歌对唱、上刀山等。赶秋是湘西苗族的大型喜庆节日之一。每年的“立秋”这一天,苗族人民都要停止农活,身穿节日盛装,邀友结伴,兴高采烈地从四面八方涌向秋场,参加或观看各种文娱活动。传统的秋场有吉首县的矮寨场。在苗族人们看来,赶秋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它不仅是庆祝丰收节、物资交流节、民族文艺汇演节,还是爱情的生花节。
3.旅游景点
民族旅游资源是与民族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默戎镇也利用自己的特色,带动本地区的发展。默戎镇传统文化丰富、民风淳朴、生态环境良好,交通便利,旅游开发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以“墨戎苗寨”、“夯吾苗寨”民俗文化乡村游开发为重点,将民俗文化发展与旅游开发紧密结合,用民俗文化激活生态旅游,用生态旅游促进民俗文化发展。
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默戎镇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少数民族开发旅游是少数民族地区重要的发展战略。找准自己特色,突出苗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基础。默戎镇民俗文化丰富、民风淳朴、生态环境良好,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旅游开发条件得天独厚。
(一)加强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景点建设
2009年,投入近3 000万元,率先在毛坪村打造“夯吾苗寨”;积极组织毛坪村村民火灾灾后重建,修建了具有传统特色的湘西马头墙坡屋面小青砖瓦房22栋、具有防洪、观光双重价值的防洪堤300米、人行索道60米、极具苗家特色的传统木质穿斗式吊脚群楼(飞翅屋)——“牛角山村”餐饮馆。2011年至2012年,投入1 500万元,在龙鼻嘴村打造”墨戎苗寨”;修建具有防洪、观光双重价值的防洪堤2 000米,修建木质穿斗式结构风雨长廊一个、牌楼两个、导游休息室一栋,新开优质茶园500亩,开发“农家乐”游客餐饮接待点三个。
(二)加强苗族特色民居保护
对于那些很具有民族特色的吊脚楼,则开始实行保护,供游客参观。默戎镇正在迎合新的发展形式,大力发展旅游,这位当地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利用本地自然优势种植茶叶,每到清明节前后,采茶为人们提高一定的经济收入。在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发展下,又为村民介绍一些新兴发展方式,鼓励村民利用大好形式自主创业。默戎镇的旅游业正蓬勃发展,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默戎镇旅游资源开发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1.传统文化的流失
民族特色不断消褪,很多苗族人都不知道一些传统。人们还是会一年一度的参加各种活动,可是连他们也说不清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节庆。随着老年人的离去,很多民俗将不复存在。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苗族文化也面临着消失的压力。
2.民族保护意识不强
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除了文化就是语言,而现在当地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去保护一些苗族的特色。人们更容易接受的是外来的东西,认为传统的民族特色是一些古玩意,都没有及时去了解、继承。 3.在发展旅游业时规模小,设备不足,布局分散
默戎镇地域范围挺广,但真正发展旅游业的只有镇上及周边地区。没有把旅游开发联系到各辖村,规模很小,没有充分调动其下边地区的发展,仅限于默戎镇上。而且设施不完备,供游客观光的景点不多,只是一些有特色的建筑,外加一些民族特色的表演。布局分散,配套设施不完善,景点开发力度不够,相聚较远,并且没有创新的旅游方式。
4.认知不足、旅游业发展方向不明
默戎镇在发展旅游业时,只是很简单地开发出苗族的特色,没有深入去研究。而且其发展方向也不明确,同时开发除了类似的两个苗寨,这或许会让游客会产生审美价值疲劳。这不利于本地区旅游业长远发展,不利于长久地吸引游客。因为认知不足,所以只是仿造其他苗寨古城的特色,应加强对本地文化的了解,再树立自己的品牌特色。
5.民族工艺品的开发力度不够
发展旅游业不能只局限与观光上,微薄的门票费是带动不了一个地区的发展的。因此还得同步开发一些特色产品,据我了解,在墨戎苗寨里,就是简单给游客介绍、表演一些活动。周围没有形成产业链,没有卖一些简单苗族饰品的街道,也没有大规模的餐馆饭店。
(二)具体解决对策
1.政府应鼓励积极创新、科学正确决策
政府应积极出台新政策,给老百姓提供一个农副产品销售的平台,为提高经济收入谋一个新的发展渠道。此外,还应鼓励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
2.大力开发民族工艺品
民族工艺品是一个民族重要的代表,努力做好民族工艺品的宣传,可以扩大旅游效应。有利于传统、古老的苗族文化走出湘西,塑造别具一格的旅游风采。因此,政府应积极加强对那些濒危手艺的保护,再结合现代工艺,让传统的文化重新散发活力。加大对旅游纪念品的研究与开发,大力打造独一无二的产品,形成需求效应。
3.加大投入,提高规划,扩大规模
积极招商引资,发展一些与本地区相协调的工业。同时应做到合理规划,完善与旅游业发展的配套设施,加大对餐饮、住宿的开发。默戎镇应积极协调周边发展,扩大旅游产业规模,形成统一的产业链。发展特色“旅游茶园”,让游客体验一下采茶的乐趣,开设旅游通道,让游客一览俊秀的古镇风采。
4.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提高民族意识
民族传统文化是该地区最珍贵的产物,在积极引进外来产品时,应不忘对本地区文化的保护。首先最重要的是提高民族意识,增强彼此的认同感。
5.加强环境保护,努力打造生态旅游
默戎镇景色怡人,不能再发展旅游时破坏了当地环境。政府要合理开发,不要滥垦滥挖,鼓励合理、有节制地开采矿产。同时不要引进一些有污染的工业,鼓励植树造林,加强老百姓的环保意识。
少数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传统文化的保护是紧密相连的,只有做好了传统文化的保护,才能顺利开发少数民族的旅游资源。同时,少数民族发展旅游业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良好渠道,有利于提高当地经济效益,从而改善本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默戎镇近年来发展旅游业,充分促进了当地的发展,针对目前的一些现状,当地政府和群众都应积极面对,应趋利避害,以促进本民族地区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焕驰.古丈县默戎镇以“四个结合”助推民俗文化发展.古丈新闻网,2012.8.6.
[2]华定存.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8.4(2).
关键词:湘西;旅游;苗族
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默戎镇概述
(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默戎镇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位于武陵山腹地S229、枝柳铁路、在建的吉恩高速横贯南北,南距凤凰70公里,北距张家界13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周边与保靖县葫芦镇,吉首市马颈坳镇,古丈县古阳镇、坪坝乡等乡镇毗连,素有“古丈县南大门”之称。辖龙鼻社区、九龙、中寨、潭溪、李家、龙鼻嘴、万岩、毛坪、盘草、新窝、翁草、夯娄等1个社区,11个村;有3500余户、 1.48万余人,其中苗族占85%;是一个典型的苗族聚居镇。近年来,默戎镇按照“新型工业兴镇,绿色产业富民,民族文化名镇”的工作思路,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等特色农业,现有茶园12 700亩。特别是充分利用民俗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成功开发了墨戎苗寨、夯吾苗寨等民俗文化旅游景点,年接待游客量达3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产业创收2 800余万元。默戎镇民间文化底蕴丰厚,民俗风情独特,苗族的跳鼓、舞狮、上刀梯、苗歌、山歌、武术等活动在民间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扬,犹以《四方鼓舞》享誉海内外,2008年、2011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默戎镇旅游资源
1.关于苗族
据有关历史记载,苗族是古代三苗的后裔,三苗又是“九黎之后也”。据考证,三苗是我国古代最早培植水稻的先民之一。湘西苗族学者石启贵解释道:“苗者,即田间之秧苗也,禾之未秀之义,如植物初生,尚未发育滋长,表示其弱小之意。有说此族,从事耕凿,经神农氏之稼穑,以艺百谷而得名。”在默戎镇地区,有说是妹榜妹留(蝴蝶妈妈)生苗族远祖“姜央”,“姜央”繁衍生息,之后形成默戎苗族部落,是一个重要的苗族聚居地。
2.民族特色与传统文化
苗族是一个极具自己民族特色的民族,在历史的发展和积淀过程中保留了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苗歌是很古老的歌谣,记载着苗家人的日常生活,寄寓着苗家人执着追求幸福生活信仰。苗鼓是苗家的另一特色,打苗鼓有各种花样,在默戎镇下基本每个村庄都会有一个苗鼓队。打苗鼓象征着喜庆,逢年过节或是有一些热闹的活动时是少不了苗鼓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苗鼓队也逐步被搬上大舞台。此外,苗绣也极具民族特色,苗绣讲究布线针法,深富民族内涵,寓意着喜庆、吉祥、和平。
苗族有很多风俗,如赶年场、六月六,七月八,赶秋节等。每逢佳节,众多的人们会聚集在一起,有打鼓、舞狮、苗歌对唱、上刀山等。赶秋是湘西苗族的大型喜庆节日之一。每年的“立秋”这一天,苗族人民都要停止农活,身穿节日盛装,邀友结伴,兴高采烈地从四面八方涌向秋场,参加或观看各种文娱活动。传统的秋场有吉首县的矮寨场。在苗族人们看来,赶秋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它不仅是庆祝丰收节、物资交流节、民族文艺汇演节,还是爱情的生花节。
3.旅游景点
民族旅游资源是与民族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默戎镇也利用自己的特色,带动本地区的发展。默戎镇传统文化丰富、民风淳朴、生态环境良好,交通便利,旅游开发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以“墨戎苗寨”、“夯吾苗寨”民俗文化乡村游开发为重点,将民俗文化发展与旅游开发紧密结合,用民俗文化激活生态旅游,用生态旅游促进民俗文化发展。
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默戎镇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少数民族开发旅游是少数民族地区重要的发展战略。找准自己特色,突出苗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基础。默戎镇民俗文化丰富、民风淳朴、生态环境良好,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旅游开发条件得天独厚。
(一)加强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景点建设
2009年,投入近3 000万元,率先在毛坪村打造“夯吾苗寨”;积极组织毛坪村村民火灾灾后重建,修建了具有传统特色的湘西马头墙坡屋面小青砖瓦房22栋、具有防洪、观光双重价值的防洪堤300米、人行索道60米、极具苗家特色的传统木质穿斗式吊脚群楼(飞翅屋)——“牛角山村”餐饮馆。2011年至2012年,投入1 500万元,在龙鼻嘴村打造”墨戎苗寨”;修建具有防洪、观光双重价值的防洪堤2 000米,修建木质穿斗式结构风雨长廊一个、牌楼两个、导游休息室一栋,新开优质茶园500亩,开发“农家乐”游客餐饮接待点三个。
(二)加强苗族特色民居保护
对于那些很具有民族特色的吊脚楼,则开始实行保护,供游客参观。默戎镇正在迎合新的发展形式,大力发展旅游,这位当地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利用本地自然优势种植茶叶,每到清明节前后,采茶为人们提高一定的经济收入。在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发展下,又为村民介绍一些新兴发展方式,鼓励村民利用大好形式自主创业。默戎镇的旅游业正蓬勃发展,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默戎镇旅游资源开发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1.传统文化的流失
民族特色不断消褪,很多苗族人都不知道一些传统。人们还是会一年一度的参加各种活动,可是连他们也说不清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节庆。随着老年人的离去,很多民俗将不复存在。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苗族文化也面临着消失的压力。
2.民族保护意识不强
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除了文化就是语言,而现在当地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去保护一些苗族的特色。人们更容易接受的是外来的东西,认为传统的民族特色是一些古玩意,都没有及时去了解、继承。 3.在发展旅游业时规模小,设备不足,布局分散
默戎镇地域范围挺广,但真正发展旅游业的只有镇上及周边地区。没有把旅游开发联系到各辖村,规模很小,没有充分调动其下边地区的发展,仅限于默戎镇上。而且设施不完备,供游客观光的景点不多,只是一些有特色的建筑,外加一些民族特色的表演。布局分散,配套设施不完善,景点开发力度不够,相聚较远,并且没有创新的旅游方式。
4.认知不足、旅游业发展方向不明
默戎镇在发展旅游业时,只是很简单地开发出苗族的特色,没有深入去研究。而且其发展方向也不明确,同时开发除了类似的两个苗寨,这或许会让游客会产生审美价值疲劳。这不利于本地区旅游业长远发展,不利于长久地吸引游客。因为认知不足,所以只是仿造其他苗寨古城的特色,应加强对本地文化的了解,再树立自己的品牌特色。
5.民族工艺品的开发力度不够
发展旅游业不能只局限与观光上,微薄的门票费是带动不了一个地区的发展的。因此还得同步开发一些特色产品,据我了解,在墨戎苗寨里,就是简单给游客介绍、表演一些活动。周围没有形成产业链,没有卖一些简单苗族饰品的街道,也没有大规模的餐馆饭店。
(二)具体解决对策
1.政府应鼓励积极创新、科学正确决策
政府应积极出台新政策,给老百姓提供一个农副产品销售的平台,为提高经济收入谋一个新的发展渠道。此外,还应鼓励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
2.大力开发民族工艺品
民族工艺品是一个民族重要的代表,努力做好民族工艺品的宣传,可以扩大旅游效应。有利于传统、古老的苗族文化走出湘西,塑造别具一格的旅游风采。因此,政府应积极加强对那些濒危手艺的保护,再结合现代工艺,让传统的文化重新散发活力。加大对旅游纪念品的研究与开发,大力打造独一无二的产品,形成需求效应。
3.加大投入,提高规划,扩大规模
积极招商引资,发展一些与本地区相协调的工业。同时应做到合理规划,完善与旅游业发展的配套设施,加大对餐饮、住宿的开发。默戎镇应积极协调周边发展,扩大旅游产业规模,形成统一的产业链。发展特色“旅游茶园”,让游客体验一下采茶的乐趣,开设旅游通道,让游客一览俊秀的古镇风采。
4.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提高民族意识
民族传统文化是该地区最珍贵的产物,在积极引进外来产品时,应不忘对本地区文化的保护。首先最重要的是提高民族意识,增强彼此的认同感。
5.加强环境保护,努力打造生态旅游
默戎镇景色怡人,不能再发展旅游时破坏了当地环境。政府要合理开发,不要滥垦滥挖,鼓励合理、有节制地开采矿产。同时不要引进一些有污染的工业,鼓励植树造林,加强老百姓的环保意识。
少数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传统文化的保护是紧密相连的,只有做好了传统文化的保护,才能顺利开发少数民族的旅游资源。同时,少数民族发展旅游业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良好渠道,有利于提高当地经济效益,从而改善本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默戎镇近年来发展旅游业,充分促进了当地的发展,针对目前的一些现状,当地政府和群众都应积极面对,应趋利避害,以促进本民族地区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焕驰.古丈县默戎镇以“四个结合”助推民俗文化发展.古丈新闻网,2012.8.6.
[2]华定存.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