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石灰石》教学设计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ddqq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背景】
  作为中国地质大学附属学校的学生,从小对各种岩石标本并不陌生,博物馆里的各类宝石和矿石,化石林中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硅化木,岩石文化的浸染使孩子们乐在其中。
  石灰石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岩石之一,是制造水泥、石灰等的主要原料,也是冶金工业中不可缺少的熔剂灰岩。作为分布广泛的岩石之一,它很常见,但其用途,特别是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不一定被许多小学生知晓。
  探索科学世界从身边开始,能削弱科学的神秘感,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科普知识更易于生活化、通俗化、大众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石灰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b.知道石灰石、生石灰和熟石灰之间顺向转化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学会获取信息的方法
  b.使学生掌握由实验→现象→结论→应用的研究科学的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欣赏溶洞的美丽景观,给学生美的享受,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操,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通过《石灰吟》感受诗人的博大胸怀。
  b.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1.课件1:溶洞图片或录相资料;课件2:工业高温锻烧石灰石制成生石灰的资料。
  2.石块一块、生石灰若干块、大白纸若干张、清水一桶。
  【教学流程】
  一、导入,了解石灰石
  大自然真是一位神奇的设计师,他不仅创造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草原,也绘就了“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雄奇山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大自然的另一份杰作——地下宫殿:溶洞(播放课件1)
  如此瑰丽神奇的景象,大自然究竟是用什么材料造就的呢?
  1.学生回答
  2.出示石块
  介绍溶洞中石钟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并由此引出石灰石
  3.介绍石灰石的用途
  (作建筑材料、生產石灰、水泥、玻璃、炼铁等)
  二、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的转化关系
  (一)探究石灰石与生石灰的转化关系
  师:我们曾经学过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有没有同学知道:
  1.工人们在深山中“千锤万凿”出的是什么?(石灰石)
  2.“烈火焚烧”的是什么?(石灰石)焚烧之后可以得到什么呢?(播放课件)
  3.出示石灰石与生石灰,让学生比较石灰石与生石灰的异同(颜色、硬度不同,但均为块状)。
  4,学生总结石灰石与生石灰的转化关系、“石灰石经过高温锻炼变成生石灰”。
  (二)探究生石灰与熟石灰的转化关系
  1.出示生石灰,将生石灰放在一张干净的大白纸上,然后慢慢将水淋在生石灰上,学生观察后回答:
  (1)你看到了什么?(生石灰为粉状,有烟雾腾起,白纸上有烧糊状)
  (2)你听到了什么?(有较大的爆裂声)
  2.讲解:这碎为粉状的东西叫做熟石灰,刚才大家听到有较大的爆裂声,说明生石灰变成熟石灰要炸裂,也就是《石灰吟》中所说的“粉骨碎身”,它其实写的是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过程。那么白纸上的黑印说明什么呢?(学生回答)
  说明这一过程中产生了热量。
  3.学生分组实验(注意远距离观察,保护眼睛)
  4.学生比较生石灰与熟石灰的异同(颜色大致相同;但生石灰为块状,熟石灰为粉末状)
  师:正是因为这样,诗人于谦才吟出“要留清白在人间”,不仅说明了石灰的颜色白,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不管经历多么大的磨难,也要保持清白的做人原则,为民为国无私奉献的决心。
  学生归纳生石灰与熟石灰的转化关系,“生石灰加水变成熟石灰,同时产生热量”。
  三、初步了解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知识运用
  (小故事)在一个建筑工地上,混杂地堆放着许多钢材、木质板材、玻璃、石块等,一个雷电交加的雨夜,建筑工地上燃起了一股无名之火,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工地负责人报案说怀疑有人刻意而为,经警方调查、走访,并认真勘察现场,排除了这种可能性,认定为自然起火,警方为什么如此下结论呢?
  五、小结知识要点
  附板书:
  一、石灰石的主要成份—碳酸钙
  二、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的顺向转化关系
  1.石灰石转化为生石灰:高温锻烧
  2.生石灰转化为熟石灰:加水
  三、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的常见作用
  石灰石:制石灰、作建筑材料、水泥、玻璃等
  生石灰:干燥剂
  熟石灰:涂料、石灰砂浆
  【教学后记】
  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的实际需要或实际情况,由学校自行确定的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本课例集人文性与科学性于一体,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去体会科学的奥妙。传统的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面广泛,实践性很强,新课标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科学内容虽然有趣,但也不免存在一些难点,比如:术语难懂、专业性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将知识传授无误,也要兼顾通俗易懂。
  本课例在以上思想指导下,存在以下几大特点:
  1.实践性。本课例在研究生石灰与熟石灰的转化关系时,专门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这样不仅让学生更清楚二者的转化条件,为后面的归纳和对比打下基础,也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和由观察→对比→归纳的科学思维方法。
  2.情感性。科学虽然强调客观的外在因素,但对于一个完整的人而言,情感的缺失不可取,没有情感的科学将是冷冰冰的,没有情感的科学家定是没有生活情趣的。所以在本课例中,我们穿插了欣赏美景的片断,增强学生的内在美感,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此外,课中将古诗词穿插在科学知识中,一方面体会诗的韵律美,调节枯燥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体会诗人写此诗的用意,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当然,也有利地尝试了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3.通俗化。碳酸钙[CaCO3]氧化钙[CaO],氢氧化钙[Ca(OH)2],这些对于成人来说琅琅上口的专业名称,对小学生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将这些名称挂在嘴上,势必加深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打击了很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本课例中,几乎没有出现专业名称,全用俗称代替。这样一来,学生既学得轻松,有兴趣,又能将科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这一点在讲述三者的用途时也可窥一斑。其实三者的用途很多,但我们只强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途。那些诸如“水泥、干燥剂、砂浆、刷树的石灰水”等,学生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4.操作性。本课例设计层次较清楚,学生学习新知时能够兼顾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因为其中没有出现很强、要求很高的精确度,所以,教师在上本课时也易于操作掌握,难度不大。
其他文献
【摘 要】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探究既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方式,也是学生学习的目标。而科学探究是以问题为起点,在问题研究过程中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小学科学探究教学中,就是通过学生思维发展建构科学概念,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有效的科学问题对引领学生思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探究;课堂提问;思维发展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探究的开端,有了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意识。在设计《一
最近这几天,你工作时敲着敲着键盘会不会不自觉地就哼起了哪首歌?   知名撰稿人吕彦妮,前两天在微博上问了一个差不多的问题。昨天我又去看了一遍评论区,52 条评论里除了一个人说《野狼 disco》之外,其他的评论说的几乎都是《我和我的祖国》。   这也是我的答案。   我猜,不仅是我,不仅是评论区的这些网友,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很可能也是这样吧。   《我和我的祖国》首发在 1985 年,原
在好望角,有一座古老的小木屋,里面只住着一位小黑人卡罗。他很聪明能干,好奇心也很强,他常常会问自己很多问题,然后自己想出解决的好办法。  有一次,卡罗被小人好得利用魔法变成了小人,一阵风把卡罗刮到了一棵特别茂盛的百岁兰的叶子上,最后才掉到地上,身体刚好没有受伤。他睁眼一看,映入他眼簾的,是一副古老的墙壁,古壁上有许许多多树叶形状的花纹。卡罗端详了许久,他终于看清了,叶子共十九个。旁边有一副是叶子的
从三年级开始,学校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然而在教学中,我发现,三年级孩子还是好奇、好动、自制能力较差,上课过程中,虽然老师设计了多元的任务、多样的教学方式,但是每到课堂的后10分钟,部分学生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了。后来我发现,将课程划分成模块,利用PPT配以图片和简短的文字以及悠扬的背景音乐将一个个的小模块制作成任务,把学习要点用关键字着重强调。课余时间将学生的作品用PPT做成微课后在下一节课进行
作为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视觉心理活动,它从视觉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开始,通过知觉、联觉和统觉而变成情感的意识的过程。所以在国画教学中,如何通过视觉感受更深地让学生通过心理感受与认识更好地进行个人主动的构建内化美术语言,并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美术语言进行评价欣赏呢?  一、生活化——学生快乐学习,学会欣赏评价的基础  1.作品题材内容贴近生活  艺术本来源于生活而又更高于生活,这句话在我们的美术教学生活中极为
看海洋生物
【摘 要】 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而不是一直按照预设进行的。从目前来看,很多英语教师缺乏捕捉生成资源,并且有效利用生成资源的能力。因此,本文将结合小学英语教学实例,深入分析小学英语课堂中的生成性教学,力争做到“善于捕捉,有效利用”。  【关键词】 小学英语;捕捉资源;生成性教学;有效利用  生成性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
幼儿进行课间游戏时,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的快乐和学习的效率比课堂学习中获得的还要多,这是由于幼儿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决定的。在课间游戏中,幼儿的手和脑都得到了锻炼,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得到了提高,在互相交流和互相合作的过程中促进了情感交流,幼儿在游戏中既能收获快乐,也能学到知识,是提高幼儿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课间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对幼儿的指导作用,使他们能在愉快的玩耍中有更多的收获。  一
《男生女生不一样》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学会与人相处中的第二课。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感知男女生之间的差异和各自的优勢,更要让学生学会和异性之间正常交往,取长补短,互相帮助,这样我们的生活才是多姿多彩的。本节课力图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发现男女生之间的差异,从科学角度认识这些差异,并感知在生活中男女互助的重要。从而尊重差异,理解差异,发现差异的美,并尊重每一个生命。  一、创
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一个好班主任,影响的不是孩子的现在,而是孩子的一生。让学生沐浴着爱的阳光成长是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应尽的职责,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始终把自己的爱泼洒给每一个孩子,用爱去叩开孩子的心灵之门。  一、用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位学生  真正的爱还离不开宽容。宽容大量是班主任心理必须具备的品质。宽容首先表现在能容忍学生对自己的不满。“如果你想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