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十多年里,数控技术在国内发展突飞猛进,为了增强竞争能力,制造企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与此同时,技工类院校纷纷开设数控技术专业,培养数控技工,以满足市场需求。但因盲目扩招,各类问题相继出现,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所培养的数控技术类人才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导致毕业生就业率一路下滑,并出现专业对口率低等方面问题。这已成为数控技术专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瓶颈,对数控技术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
一、同步市场需求,完善专业设置计划
为了适应数控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对数控技术专业设置进行改革。社会调研与论证是数控技术专业进行改革的重要基础与前提性的工作。
社会调研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个是调研市场,了解数控技术行业用人动向及对人才能力需求等。二是同类学校数控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三是通过毕业生工作情况反馈,了解所培养学生工作中的优势与不足。
根据社会调研情况,进行合理论证,及时修改、完善专业设置计划。例如:
1.开设选修课
职业技术基础课的教学一直强调“够用”,但是也要考虑终身学习的需要,体现“宽基础”。因此可以开设选修课作为拓展知识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数控技术专业项目化
在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技能培训方面,很多院校把实训重点放在数控机床的简单操作上,而对数控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如工艺路线安排、刀具选择、切削用量的设置等专业技能能力的训练不够,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不够,举一反三能力较差。一个数控加工人员,如果不懂得刀具角度、切削用量和制造工艺,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数控工作者。因此需要对数控技术专业项目化,把应知应会知识进行整合,使教学计划每个环节都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建设CAD/CAM实验或实训中心
现在制造企业对产品的加工,多采用CAD/CAM软件进行数控自动编程,提高程序编写的正确性及产品的加工效率。CAD/CAM是数控技术发展的方向,目前可用于CAD/CAM的软件有CAXA、MasterCAM、Pro/E、UG等,建设CAD/CAM实验或实训中心势在必行。并可在机械制图、数控编程课程中分别加入相关CAD、CAM软件教学。
二、提高教学质量,选用项目教学法
传统的教育模式采用“填鸭式”、“一言堂”的方法,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忽视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致使毕业生劳动素质偏低,竞争力不强,动手能力差,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数控技术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在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关系,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教学指导实习教学,通过实习教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在教学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讲刀具角度时,学生普遍感到太抽象,太难辨认,很难吃透,学习兴趣不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尽量少讲高深的理论,多讲它的用途,并给学生实践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在这种情况下,为提高学生的动脑能力,自己解决出现的问题,可能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解决。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实际操作,不但可以训练他们在工作中与其他同学协调、合作的能力,还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并促使其在提高动手能力和推销自己等方面努力实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展示现代技工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技工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专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师资队伍的质量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仅仅掌握数控专业理论知识的高学历人才,或是仅有丰富的操作数控机床经验、不了解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欠缺理论知识的实训师傅,都不是符合职业教育特殊要求的人才。只有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既懂理论又懂操作的学生,才能保证职业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一方面,教师自己应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学校也要配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组织专业教师参加高技能培训班,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数控技能见习和数控工作实践,重点提高教师数控专业的实践教学能力;二是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项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训、以赛促用、以赛促新。三是聘请一批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数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或聘请为客座教授,聘请校外专家来校指导工作。
四、建立数控技术实训中心
建立数控技术实训中心是完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实践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不论是校内实训中心建设,还是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都必须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指导思想。校内实训中心要模拟真实的职业环境,校外实训基地要保证做到工学结合。实训中心数控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成形机床、CAD/CAM机房等。鉴于数控设备昂贵,建议添置数控机床典型部件装拆、数控系统调试维护和维修综合实验台, 提高设备使用效益,相对降低投入成本。
五、开设就业指导课
近五年内毕业生面临着日益增大的就业压力,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对学生就业进行帮助和引导逐渐成为学校就业工作的核心内容,就业指导工作的作用日益凸现。切实有效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有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有利于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展开。
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帮助数控技术专业学生认识企业与学校的区别,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学会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方法,准确做好择业定位;帮助他们增强适应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将来更快地投入到工作之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
一、同步市场需求,完善专业设置计划
为了适应数控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对数控技术专业设置进行改革。社会调研与论证是数控技术专业进行改革的重要基础与前提性的工作。
社会调研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个是调研市场,了解数控技术行业用人动向及对人才能力需求等。二是同类学校数控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三是通过毕业生工作情况反馈,了解所培养学生工作中的优势与不足。
根据社会调研情况,进行合理论证,及时修改、完善专业设置计划。例如:
1.开设选修课
职业技术基础课的教学一直强调“够用”,但是也要考虑终身学习的需要,体现“宽基础”。因此可以开设选修课作为拓展知识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数控技术专业项目化
在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技能培训方面,很多院校把实训重点放在数控机床的简单操作上,而对数控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如工艺路线安排、刀具选择、切削用量的设置等专业技能能力的训练不够,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不够,举一反三能力较差。一个数控加工人员,如果不懂得刀具角度、切削用量和制造工艺,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数控工作者。因此需要对数控技术专业项目化,把应知应会知识进行整合,使教学计划每个环节都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建设CAD/CAM实验或实训中心
现在制造企业对产品的加工,多采用CAD/CAM软件进行数控自动编程,提高程序编写的正确性及产品的加工效率。CAD/CAM是数控技术发展的方向,目前可用于CAD/CAM的软件有CAXA、MasterCAM、Pro/E、UG等,建设CAD/CAM实验或实训中心势在必行。并可在机械制图、数控编程课程中分别加入相关CAD、CAM软件教学。
二、提高教学质量,选用项目教学法
传统的教育模式采用“填鸭式”、“一言堂”的方法,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忽视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致使毕业生劳动素质偏低,竞争力不强,动手能力差,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数控技术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在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关系,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教学指导实习教学,通过实习教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在教学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讲刀具角度时,学生普遍感到太抽象,太难辨认,很难吃透,学习兴趣不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尽量少讲高深的理论,多讲它的用途,并给学生实践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在这种情况下,为提高学生的动脑能力,自己解决出现的问题,可能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解决。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实际操作,不但可以训练他们在工作中与其他同学协调、合作的能力,还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并促使其在提高动手能力和推销自己等方面努力实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展示现代技工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技工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专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师资队伍的质量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仅仅掌握数控专业理论知识的高学历人才,或是仅有丰富的操作数控机床经验、不了解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欠缺理论知识的实训师傅,都不是符合职业教育特殊要求的人才。只有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既懂理论又懂操作的学生,才能保证职业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一方面,教师自己应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学校也要配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组织专业教师参加高技能培训班,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数控技能见习和数控工作实践,重点提高教师数控专业的实践教学能力;二是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项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训、以赛促用、以赛促新。三是聘请一批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数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或聘请为客座教授,聘请校外专家来校指导工作。
四、建立数控技术实训中心
建立数控技术实训中心是完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实践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不论是校内实训中心建设,还是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都必须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指导思想。校内实训中心要模拟真实的职业环境,校外实训基地要保证做到工学结合。实训中心数控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成形机床、CAD/CAM机房等。鉴于数控设备昂贵,建议添置数控机床典型部件装拆、数控系统调试维护和维修综合实验台, 提高设备使用效益,相对降低投入成本。
五、开设就业指导课
近五年内毕业生面临着日益增大的就业压力,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对学生就业进行帮助和引导逐渐成为学校就业工作的核心内容,就业指导工作的作用日益凸现。切实有效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有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有利于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展开。
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帮助数控技术专业学生认识企业与学校的区别,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学会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方法,准确做好择业定位;帮助他们增强适应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将来更快地投入到工作之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